李潺;李贵平;刘长凤
目的:探究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护理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总满意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术后予以精细化护理后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周勇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调查供应室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认同感问卷和职业倦怠量表对60名供应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供应室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88.85±12.51)分,处于低水平,情感耗竭维度、去人格化维度、低成就感维度得分分别为(24.55±4.45)分、(8.04±1.37)分、(30.55±3.46)分,为中度倦怠。相关分析显示,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供应室护士职业认同感水平较低,职业倦怠感程度较高,职业认同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和预测因子。
作者:谢景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在实习期间职业应激、成就动机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为从专业角度提高护生的职业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78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应激、成就动机和职业价值观的问卷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应激得分(10.69±6.22)分,成就动机得分(1.62±0.81)分,职业价值观得分(3.58±0.90)分,本科实习护生的职业应激与职业价值观呈显著负相关(P<0.01),成就动机与职业价值观呈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路径分析,职业应激既可直接作用于职业价值观,也可通过调节成就动机这个中介变量对职业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结论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应激、成就动机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密切,学校教育者和临床带教者可通过调节学生的职业应激,培养成就动机来提高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作者:张洁;刘春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看护措施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1至12月在我院痊愈出院的120例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方法上实施家庭护理看护措施,并对两组照料者进行跟踪调查,干预时间为6个月。对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明精神并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 SCL-90评分、BPRS 评分、SDSS 评分比较(1.5±0.2Vs2.0±0.3)、(23.6±1.8Vs29.5±2.0)、(3.1±0.7Vs7.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GQOLI-74评分(287.4±18.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17.8±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实施家庭护理看护可以积极改善其心理健康,并且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作者:汪庆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多功能空气消毒机、紫外线及自然通风消毒改善呼吸科病房空气质量的效果,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呼吸内科4个病房为研究对象,分为4组,比较三种消毒方式有效消毒后,病房空气细菌总数。结果消毒前,各组空气细菌总数无统计学差异,消毒后,不同消毒方式各时间点空气细菌总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空气消毒机组及紫外线组空气消毒质量明显优于自然通风组,但空气消毒机组与紫外线组间,消毒后各时间点空气细菌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功能空气消毒机能有效改善病房空气质量,运用效果优于自然通风消毒,运用环境优于紫外线消毒,不仅安全可靠,而且使用灵活,不影响各项医疗操作,更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赵涛;戴永明;吴鹏飞;杨文广;李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溶栓开始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溶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院内心肌梗死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心肌梗死静脉抢救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作者:田兰松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管理中采用根因分析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心内科住院患者168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抽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同科室住院患者1835例作为研究组,实施根因分析管理;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归纳比较。结果研究组感染率(3.0%)明显低于对照组(19.7%)(P<0.05),且管理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部位构成比、细菌检出阳性率与对照需相比均降低(均 P<0.05)。结论根因分析管理子心内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感染率,针对感染原因分析后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有利于从源头杜绝感染,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刘亚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3月我院实施集束化护理为界限,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 CRBSI 发生率为1.10例次/1000导管天,显著低于对照组5.99例次/1000导管天的发生率(χ2=6.378,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的护理满意率(χ2=3.927,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了解 Mini-CEX(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在我国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我国护理专业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文献检索和实证研究,从 Mini-CEX 的概述、应用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Mini-CEX 应用于我国护理教学中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同仁应编制国内护理版 Mini-CEX,以推动护理教学改革的步伐。
作者:安凤英;宫建美;赵佳梅;孟宏伟(综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高龄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探讨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给予常规护理的320例高龄直肠癌患者列为对照组,统计切口感染率,分析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336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列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2009~2012年切口感染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①对照组手术时间>3 h、BMI>24.0 kg / m2、Dixon 手术、术前1 d 应用抗生素、未放置膀胱前引流管、连台手术、合并糖尿病的高龄直肠癌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3 h、BMI≤24.0 kg / m2、Miles 手术、术前3 d 应用抗生素、放置膀胱前引流管、非连台手术、无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 分期切口感染率:A 期
作者:王希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 ROY 适应模式护理对耳鼻喉部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耳鼻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间应用 ROY 适应模式护理。干预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术后疼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 SAS、SDS、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OY 适应模式护理能有效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术后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的方法并分析其效果。方法对70例处于恢复期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训练。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综合评定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对患者实施自我管理1年后,PANSS 和 NOSIE 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表现社会能力、个人整洁、迟缓等因子,差异更显著(P<0.001)。结论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训练,自我管理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丽婵;苏珊娜;谢灵玉;潘友葵;梁润娣;李崇勇;肖丽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应用 FMEA 模式分析对提高心内科出入量记录准确率的效果。方法运用 FMEA模式,寻找心内科出入量记录不准确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被发现的可能性、失效的严重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估,计算 RPN 值;风险优先排序;针对3项主要风险因素,制定改进方案,并追踪改良效果。选择应用FMEA 模式前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应用 FMEA 模式后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两组出入量记录的失误率及风险优先值(RPN)进行比较。结果实施 FMEA 模式后出入量记录失误率由26.67%降至6.67%,试验组3项潜在失效模式的 RPN 值也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将 FMEA 应用于心内科出入量风险管理,前瞻性地查找出入量记录流程上的不足,制定并采取改良措施,能有效降低出入量记录的失误率。
作者:赵经营;张广清;陈笑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及营养干预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康复护理及营养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屈、肩关节后伸、肩关节外展、肩内收)得到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67%、1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命质量(FACT-B)各因子得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康复护理及营养干预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肩关节活动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林文霞;谭建兰;符鸿飞;林翠霞;廖海燕;郑太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在无痛肠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将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前(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和实施后(2015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行无痛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各200例,按照实施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无痛肠镜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检查耗时和静脉用药相关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对检查护理的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实施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能显著降低该类患者的焦虑程度、检查耗时和静脉用药相关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该类检查病例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了解目前临床教学医院护理教学老师应用微信群对实习护生辅助临床教学的现状。方法对153名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为期10个月生产实习的应届护生使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轮转病房中教学老师使用微信群辅助临床教学的病房平均为(2.94±1.49)个(0~8),占平均轮转病房40.89%。使用微信群功能排名高的为教学老师在群内下发通知,发挥作用大的为能够及时传递听课通知、排班信息等。结论临床护理教学借用信息化手段不足,而使用微信群有利于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刘霞;田小娟;薄海欣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预警护理在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中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2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警护理的方法,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8.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5.0%)明显高于观察组(13.0%),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预警护理,能提高患儿治愈的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模式在耳鼻喉优质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护士基本资料》和《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质量评价》对23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患者人口学资料》和《患者满意度量表》对28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两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①细节管理质量总评分为(89.34±9.95)分,患者满意度总评分为(85.96±11.59)分;②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质量总评分(t =4.355, P =0.000)、对细节管理认知(t =9.935,P =0.000)、对交接班认知(t =3.538,P =0.001)、十知道掌握程度(t =8.086,P =0.000)和病情汇报(t=3.139,P =0.003)存在显著差异,且实施晨间细节管理后显著高于实施前,而考勤(t=1.306,P =0.198)和仪表(t=1.742,P =0.089)在实施晨间细节管理前后并无显著差异;③患者满意度总评分(t=5.485,P =0.000)、护患沟通(t=6.654,P =0.000)、服务态度(t =7.631,P =0.000)、手卫生(t =5.047,P =0.000)、病房管理(t=3.442,P =0.001)和隐私保护(t =3.015,P =0.003)存在显著差异,且实施晨间细节管理后显著高于实施前,而专业知识和技能(t=1.786,P =0.075)在实施晨间细节管理前后并无显著差异。结论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显著提高了护士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质量,也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左红霞;陈玲;秦玲;陈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 CT 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的134例 CT 增强扫描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采用预防性护理的10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重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 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SAS、SDS 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33%,对照组为88.8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预防性护理预防 CT 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海燕;任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态度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至6月在我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血液科常规护理。使用 Frank 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和护理2周后的治疗态度,使用 POMS 量表和 SCL-90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和护理2周后的情绪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治疗态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态度评分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疲劳、抑郁、愤怒、紧张、慌乱等评分均显著下降,精力和自我相关情绪评分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状况评分均显著下降(P 均<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态度和情绪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态度和心理状态。
作者:李潺;李贵平;刘长凤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