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673-4351
  • 国内刊号:22-1370/R
  • 影响因子:1.33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116
  • 全年订价:7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临床医学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年15期文献
  • 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模式在耳鼻喉优质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模式在耳鼻喉优质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护士基本资料》和《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质量评价》对23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患者人口学资料》和《患者满意度量表》对28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两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①细节管理质量总评分为(89.34±9.95)分,患者满意度总评分为(85.96±11.59)分;②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质量总评分(t =4.355, P =0.000)、对细节管理认知(t =9.935,P =0.000)、对交接班认知(t =3.538,P =0.001)、十知道掌握程度(t =8.086,P =0.000)和病情汇报(t=3.139,P =0.003)存在显著差异,且实施晨间细节管理后显著高于实施前,而考勤(t=1.306,P =0.198)和仪表(t=1.742,P =0.089)在实施晨间细节管理前后并无显著差异;③患者满意度总评分(t=5.485,P =0.000)、护患沟通(t=6.654,P =0.000)、服务态度(t =7.631,P =0.000)、手卫生(t =5.047,P =0.000)、病房管理(t=3.442,P =0.001)和隐私保护(t =3.015,P =0.003)存在显著差异,且实施晨间细节管理后显著高于实施前,而专业知识和技能(t=1.786,P =0.075)在实施晨间细节管理前后并无显著差异。结论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显著提高了护士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质量,也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左红霞;陈玲;秦玲;陈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特需病房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用于特需病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特需病房住院的3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需求按照舒适护理模式给予相应护理,同时随机选取240例在普通病房住院的接受传统护理的临床患者作为对照,护理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及护理临床效果。结果对病房环境、睡眠安静、饮食、医护人员护理态度、护理技巧和整体护理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普遍较满意,同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用于特需病房患者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供应室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

    目的:调查供应室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认同感问卷和职业倦怠量表对60名供应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供应室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88.85±12.51)分,处于低水平,情感耗竭维度、去人格化维度、低成就感维度得分分别为(24.55±4.45)分、(8.04±1.37)分、(30.55±3.46)分,为中度倦怠。相关分析显示,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供应室护士职业认同感水平较低,职业倦怠感程度较高,职业认同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和预测因子。

    作者:谢景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两用三型医疗废物桶优越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两用三型医疗废物桶是否能有效预防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规范医疗废物分类管理,避免环境的污染,保障医疗安全。方法自行设计制作的两用三型医疗废物桶,以黄色硬塑料为主体原料,既能放到治疗室或处置间作为分类暂存使用,也可作为收集运送医疗废物收集车使用;三型是指这种医疗废物桶有大、中、小三种型号,根据实际使用及临床科室医疗废物产生量的多少选用适宜的医疗废物桶。结果自行研制的两用三型医疗废物桶有移动、手拉、固定、脚踏等多项功能;有大、中、小三种型号,实用性强;两用三型医疗废物桶两外桶加盖,能严紧地封住内桶,每桶底部有脚踏板,使用方便,避免污染;该桶是塑料材料制成,耐腐蚀,便于清洗消毒。结论自行设计制作的两用三型医疗废物桶,取材简单,费用低廉,多项功能,符合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要求;密封程度好,避免污染;移动方便,易于擦洗消毒,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晓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用于医疗护理的形状可调节舒适性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本研究采用具有形状记忆的 SMPU M5560和普通 PAN 两种切片原料,按照不同比例配制一系列纺丝液,采用湿法纺丝方法,制备出兼具形状记忆与一定强度的智能纤维。混合后的纤维强度比纯 SMPU 纤维的强度明显增加,利用 TG 和 DSC 对纤维进行测试,得到的纤维能够保持一定的耐热性及形状记忆功能。这种混合纤维在医疗服装的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尹萌;刘岩;高挥崇;金自勇;张亚兰;俞施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阶梯法放气松放气囊止血带在股骨下段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阶梯法放气松放气囊止血带在股骨下段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股骨下段骨折行切开复位手术的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气囊止血带机器自身设定进行一次性放气,而实验组则根据血流恢复情况采用阶梯法放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止血带放松后30 min 内血压、心率、绑止血带部分和周围皮肤受压情况及手术部位渗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松止血带1 min 时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与松止血带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松止血带1 min 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显著低于松止血带前及实验组(均 P<0.05)。实验组松止血带5 min、10 min、30 min 其渗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均 P<0.05)。实验组松止血带5 min、10 min、30 min 止血带部位及周围皮肤受压程度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在股骨下段骨折切开复位手术中对气囊止血带应用阶梯法放气能有效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减少止血带对皮肤的损伤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萍;沈冬梅;陈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预防性护理对 CT 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 CT 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的134例 CT 增强扫描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采用预防性护理的10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重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 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SAS、SDS 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33%,对照组为88.8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预防性护理预防 CT 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海燕;任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提高患者 CVC 使用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我科612例 CVC 置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原因,总结归纳,制定应对措施。结果 CVC 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患者自身因素、导管内形成血栓因素、导管固定不当因素、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有关。结论 CVC 置管后的导管维护非常重要,应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导管护理,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作者:李志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在无痛肠镜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在无痛肠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将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前(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和实施后(2015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行无痛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各200例,按照实施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无痛肠镜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检查耗时和静脉用药相关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对检查护理的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实施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能显著降低该类患者的焦虑程度、检查耗时和静脉用药相关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该类检查病例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密闭式吸痰管在预防儿童肺不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儿使用密闭式吸痰管预防患儿肺不张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411例有创机械通气患儿病例。结果在411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出现肺不张有88例,使用密闭式吸痰管的127例,其中在使用密闭式吸痰管过程中未出现肺不张的有8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5例肺不张患者中,在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后肺不张得到改善的有28例。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是有效预防肺不张的重要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黄雀兰;周敏;何颜霞;付坤会;徐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Orem 自护理论在老年腰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 Orem 自护理论在老年腰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60例行腰椎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28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2例接受 Orem 自护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0.71%及其他并发症总发生率17.85%高于实验组的0.00%、6.25%;此外,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rem 自护理论在老年腰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中具有积极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邹爱元;覃海兵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溶栓开始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溶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院内心肌梗死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心肌梗死静脉抢救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作者:田兰松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家庭护理看护措施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健康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看护措施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1至12月在我院痊愈出院的120例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方法上实施家庭护理看护措施,并对两组照料者进行跟踪调查,干预时间为6个月。对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明精神并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 SCL-90评分、BPRS 评分、SDSS 评分比较(1.5±0.2Vs2.0±0.3)、(23.6±1.8Vs29.5±2.0)、(3.1±0.7Vs7.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GQOLI-74评分(287.4±18.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17.8±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实施家庭护理看护可以积极改善其心理健康,并且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作者:汪庆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焦点解决护理对烧伤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护理对烧伤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56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焦点解决护理。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状态。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GSES 评分分别为(23.14±5.99)分和(21.54±5.8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 GSES评分为(26.93±6.30)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 GSES 评分为(22.68±6.27)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焦点解决护理对提高烧伤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较好效果,提高了烧伤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瑞;李晓敏;杜玉凤;冯金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神经内科护士失禁性皮炎知信行的访谈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对失禁性皮炎(IAD)的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现状,为 IAD 的培训、教育及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50名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记录、整理并分析资料,归纳主题。结果被访者对于 IAD 知识缺乏,态度积极,护理行为有待提高。结论降低 IAD 发生率、减少 IAD 患者痛苦需多部门合作,护理人员需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对家属行健康指导,管理部门需制定相关处理策略,从而提高 IAD 护理质量。

    作者:廖黎;徐建珍;刘晓卫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应用 FMEA 模式提高心内科出入量记录准确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 FMEA 模式分析对提高心内科出入量记录准确率的效果。方法运用 FMEA模式,寻找心内科出入量记录不准确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被发现的可能性、失效的严重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估,计算 RPN 值;风险优先排序;针对3项主要风险因素,制定改进方案,并追踪改良效果。选择应用FMEA 模式前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应用 FMEA 模式后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两组出入量记录的失误率及风险优先值(RPN)进行比较。结果实施 FMEA 模式后出入量记录失误率由26.67%降至6.67%,试验组3项潜在失效模式的 RPN 值也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将 FMEA 应用于心内科出入量风险管理,前瞻性地查找出入量记录流程上的不足,制定并采取改良措施,能有效降低出入量记录的失误率。

    作者:赵经营;张广清;陈笑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态度及情绪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态度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至6月在我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血液科常规护理。使用 Frank 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和护理2周后的治疗态度,使用 POMS 量表和 SCL-90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和护理2周后的情绪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治疗态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态度评分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疲劳、抑郁、愤怒、紧张、慌乱等评分均显著下降,精力和自我相关情绪评分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状况评分均显著下降(P 均<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态度和情绪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态度和心理状态。

    作者:李潺;李贵平;刘长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流浪精神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的方法并分析其效果。方法对70例处于恢复期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训练。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综合评定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对患者实施自我管理1年后,PANSS 和 NOSIE 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表现社会能力、个人整洁、迟缓等因子,差异更显著(P<0.001)。结论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训练,自我管理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丽婵;苏珊娜;谢灵玉;潘友葵;梁润娣;李崇勇;肖丽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入院的160例行剖宫产初产妇,按是否愿意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加施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相关知识掌握与心理状态、新生儿护理能力与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产妇干预后剖宫产知识水平与 SDS 评分组间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产妇母婴喂养能力、为婴儿洗澡能力、抚触婴儿能力、辅助活动能力与臀部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1);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作者:宋爱玲;刘东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零缺陷理论在手术室8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系统评价

    目的:研究零缺陷理论在手术室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手术室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遵循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零缺陷理论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护理质量以及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平均耗时、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78.57%),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8.57%)(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开展零缺陷理论护理模式可针对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有效保证护理倾向于零缺陷状态以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孙兆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复合保温护理干预对心脏手术术后患者寒战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护理干预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寒战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72例。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护理干预;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复合保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与输液量、尿量、麻醉拔管时间,并记录两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寒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血)量和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酶凝血酶时间和麻醉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切口部位感染发生率和寒战发生率分别为2.78%、13.8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采用复合保温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麻醉拔管时间,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并降低术后寒战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保温护理干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唐秀芳;窦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互动达标护理对白血病 PICC 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互动达标护理对白血病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白血病化疗留置 PICC 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68例及对照组(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60例,观察组化疗期间应用互动达标护理,对照组化疗期间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PICC 相关知识掌握率、PICC 并发症发生率、导管滑脱及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PICC 相关知识掌握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PICC 导管滑脱率、导管堵塞、护理纠纷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动达标护理可提高白血病 PICC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 PICC导管管理能力,降低 PICC 并发症及滑脱率,延长 PICC 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作者:梁晓晴;梁焕兰;陈丽斐;林璐;罗火珍;何月萍;林小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探究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护理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总满意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术后予以精细化护理后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周勇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分诊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分诊记录单对急诊脑卒中患者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名急诊科分诊护士,对120例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分诊方法进行分诊,实验组使用脑卒中分诊记录单分诊,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应用急性脑卒中分诊记录单后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较传统分诊方法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分诊记录单的使用可以帮助护士提高急诊脑卒中患者的分诊准确率、缩短候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万薇;邓秋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在规避体外循环手术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需进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心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预防术后并发症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出院前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神经系统并发症、腹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在睡眠状态、躯体感觉、精神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以科学为实证,结合临床护理经验能够减少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严明琦;康磊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集束化肺康复干预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BODE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集束化肺康复干预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BODE 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2013年在本院呼吸内科出院的稳定期 COPD 患者29例,采用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入组前进行 BODE (B 体质指数、O 气流阻塞程度、D 呼吸困难严重程度、E 运动耐力)基数评估,给予集束化肺康复干预措施,包括患者评估、下肢运动训练、呼吸肌力量训练、健康宣教、心理和行为干预、营养支持指导,6个月后再进行生 BODE指数检测。结果 BODE 指数从(6.72±2.29)下降至(5.48±2.47)(P<0.01)。结论集束化肺康复干预策略能降低患者 BODE 指数。

    作者:潘建芬;史卫林;俞翔;叶洁;蒋淑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多功能空气消毒机改善病房空气质量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多功能空气消毒机、紫外线及自然通风消毒改善呼吸科病房空气质量的效果,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呼吸内科4个病房为研究对象,分为4组,比较三种消毒方式有效消毒后,病房空气细菌总数。结果消毒前,各组空气细菌总数无统计学差异,消毒后,不同消毒方式各时间点空气细菌总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空气消毒机组及紫外线组空气消毒质量明显优于自然通风组,但空气消毒机组与紫外线组间,消毒后各时间点空气细菌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功能空气消毒机能有效改善病房空气质量,运用效果优于自然通风消毒,运用环境优于紫外线消毒,不仅安全可靠,而且使用灵活,不影响各项医疗操作,更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赵涛;戴永明;吴鹏飞;杨文广;李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快速抚摸法对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快速抚摸法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患者预后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及呼吸内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200例需静脉穿刺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按照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拍打法;观察组采用快速抚摸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充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外渗或脱针、穿刺部位肿胀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以及静脉穿刺时穿刺部位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充盈度及穿刺部位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0%、满意度为96.0%、输液外渗或脱针发生率为1.0%、穿刺部位肿胀发生率为3.0%,对照组分别为88.0%、78.0%、9.0%、1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抚摸法有助于提高静脉充盈度,进而增加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渗漏、肿胀等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罗义华;向开诚;张贵清;袁代莉;张丽玲;张秀;白忠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术前影音访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术前影音访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6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采用影音材料协助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手术配合度以及生理应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目的、术前准备、麻醉方法、手术方式等健康知识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手术配合度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的空腹血糖、皮质醇、心率、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影音访视更能提高普外科患者对手术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手术的配合度,减轻生理应激,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孙青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康复护理及营养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及营养干预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康复护理及营养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屈、肩关节后伸、肩关节外展、肩内收)得到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67%、1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命质量(FACT-B)各因子得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康复护理及营养干预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肩关节活动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林文霞;谭建兰;符鸿飞;林翠霞;廖海燕;郑太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循证护理进行自我护理能力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自我概念、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等自护能力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带病期间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利用微信平台为全喉切除术后患者提供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全喉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 =30)和对照组(n =30)。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延续护理基础上联合微信平台管理,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ESCA)评分、中文版 Herth 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评分及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ESCA 评分、HHI 评分及 MUN-SH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微信平台开展全喉切除术后延续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希望水平及幸福度,从而提高延续护理效果。

    作者:王兴君;李凤;严秋雁;黎伟卿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ROY 适应模式护理对耳鼻喉部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 ROY 适应模式护理对耳鼻喉部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耳鼻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间应用 ROY 适应模式护理。干预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术后疼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 SAS、SDS、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OY 适应模式护理能有效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术后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评价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初次在本院进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34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在本院门诊检查的84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 SAS 量表、SDS 量表、SCL-90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研究组护理干预前后比较评价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 SAS 总标准分、SDS 标准分和 SCL-90总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6、4.531、9.522和-10.914,P<0.01);研究组护理干预后 SAS 总标准分、SDS 标准分和 SCL-90总均分显著降低,社会支持总体评分显著提高,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352、15.727、12.945、5.143,P<0.01)。结论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治疗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采取对症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作者:陈素媚;徐雪影;李美蓉;林锦珊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老年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60例,于行微创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心理干预组采用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宣教。评估患者对医护治疗的依从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满意度调查表测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 VAS 评分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腰背部疼痛情况。结果心理干预组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心理干预组 SAS 和 SDS 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心理干预组为100%,而对照组满意率为86.72%(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积极性,提高手术效果,同时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微信群在护生临床实习中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目前临床教学医院护理教学老师应用微信群对实习护生辅助临床教学的现状。方法对153名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为期10个月生产实习的应届护生使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轮转病房中教学老师使用微信群辅助临床教学的病房平均为(2.94±1.49)个(0~8),占平均轮转病房40.89%。使用微信群功能排名高的为教学老师在群内下发通知,发挥作用大的为能够及时传递听课通知、排班信息等。结论临床护理教学借用信息化手段不足,而使用微信群有利于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刘霞;田小娟;薄海欣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应激、成就动机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在实习期间职业应激、成就动机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为从专业角度提高护生的职业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78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应激、成就动机和职业价值观的问卷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应激得分(10.69±6.22)分,成就动机得分(1.62±0.81)分,职业价值观得分(3.58±0.90)分,本科实习护生的职业应激与职业价值观呈显著负相关(P<0.01),成就动机与职业价值观呈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路径分析,职业应激既可直接作用于职业价值观,也可通过调节成就动机这个中介变量对职业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结论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应激、成就动机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密切,学校教育者和临床带教者可通过调节学生的职业应激,培养成就动机来提高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作者:张洁;刘春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Mini-CEX 在国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了解 Mini-CEX(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在我国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我国护理专业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文献检索和实证研究,从 Mini-CEX 的概述、应用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Mini-CEX 应用于我国护理教学中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同仁应编制国内护理版 Mini-CEX,以推动护理教学改革的步伐。

    作者:安凤英;宫建美;赵佳梅;孟宏伟(综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社区随迁老人城市融入现状及对策

    本文主要对城市社区随迁老人城市融入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对融入困境及对策进行探讨,为随迁老人城市融入困境提出相应对策,为今后深入探讨与解决随迁老人城市融入提供对策和参考依据,终达到提升社区随迁老人的生活与健康水平。

    作者:肖桂华;张先庚;王红艳;曹冰;梁小利(综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生护理软技能培养的研究进展

    从护理软技能的定义、特征成分、测评量表、提高护生护理软技能的必要性、培养护生护理软技能的作用、影响护生护理软技能的因素、培养护生护理软技能的主要措施等方面综述了护生护理软技能培养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更好地培养护生护理软技能提供依据。

    作者:庄丽娟;梁桂仙(综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根因分析管理在心内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管理中采用根因分析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心内科住院患者168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抽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同科室住院患者1835例作为研究组,实施根因分析管理;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归纳比较。结果研究组感染率(3.0%)明显低于对照组(19.7%)(P<0.05),且管理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部位构成比、细菌检出阳性率与对照需相比均降低(均 P<0.05)。结论根因分析管理子心内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感染率,针对感染原因分析后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有利于从源头杜绝感染,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刘亚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3月我院实施集束化护理为界限,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 CRBSI 发生率为1.10例次/1000导管天,显著低于对照组5.99例次/1000导管天的发生率(χ2=6.378,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的护理满意率(χ2=3.927,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预警护理在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中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预警护理在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中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2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警护理的方法,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8.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5.0%)明显高于观察组(13.0%),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预警护理,能提高患儿治愈的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高龄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高龄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探讨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给予常规护理的320例高龄直肠癌患者列为对照组,统计切口感染率,分析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336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列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2009~2012年切口感染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①对照组手术时间>3 h、BMI>24.0 kg / m2、Dixon 手术、术前1 d 应用抗生素、未放置膀胱前引流管、连台手术、合并糖尿病的高龄直肠癌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3 h、BMI≤24.0 kg / m2、Miles 手术、术前3 d 应用抗生素、放置膀胱前引流管、非连台手术、无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 分期切口感染率:A 期

    作者:王希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医院感染管理干预重型颅脑疾病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干预对降低重型颅脑疾病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分期比较的方式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患者为观察组,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患者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及28 d 死亡率,比较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干预措施前后相关科室全体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物面、空气、使用中消毒液、器械等进行消毒质量监测情况。结果①干预组较观察组发生 VAP 人数及28 d 死亡人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Ridit 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相关科室全体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掌握度较干预后差;③干预后执行力度较干预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干预后手部、物面、空气检测合格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器械和使用中消毒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合格率方面,干预前较干预后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管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在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减轻重型颅脑患者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及消毒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对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瑞妙;曾金梅;梁雪梅;徐惠容;郭伟红;唐伟泰;雷桂梅;梁杰培;杜银嫦;黄畔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