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沈冬梅;陈瑜
目的:探讨互动达标护理对白血病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白血病化疗留置 PICC 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68例及对照组(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60例,观察组化疗期间应用互动达标护理,对照组化疗期间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PICC 相关知识掌握率、PICC 并发症发生率、导管滑脱及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PICC 相关知识掌握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PICC 导管滑脱率、导管堵塞、护理纠纷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动达标护理可提高白血病 PICC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 PICC导管管理能力,降低 PICC 并发症及滑脱率,延长 PICC 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作者:梁晓晴;梁焕兰;陈丽斐;林璐;罗火珍;何月萍;林小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肺康复干预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BODE 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2013年在本院呼吸内科出院的稳定期 COPD 患者29例,采用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入组前进行 BODE (B 体质指数、O 气流阻塞程度、D 呼吸困难严重程度、E 运动耐力)基数评估,给予集束化肺康复干预措施,包括患者评估、下肢运动训练、呼吸肌力量训练、健康宣教、心理和行为干预、营养支持指导,6个月后再进行生 BODE指数检测。结果 BODE 指数从(6.72±2.29)下降至(5.48±2.47)(P<0.01)。结论集束化肺康复干预策略能降低患者 BODE 指数。
作者:潘建芬;史卫林;俞翔;叶洁;蒋淑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预警护理在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中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2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警护理的方法,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8.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5.0%)明显高于观察组(13.0%),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预警护理,能提高患儿治愈的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需进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心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预防术后并发症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出院前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神经系统并发症、腹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在睡眠状态、躯体感觉、精神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以科学为实证,结合临床护理经验能够减少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严明琦;康磊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分诊记录单对急诊脑卒中患者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名急诊科分诊护士,对120例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分诊方法进行分诊,实验组使用脑卒中分诊记录单分诊,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应用急性脑卒中分诊记录单后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较传统分诊方法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分诊记录单的使用可以帮助护士提高急诊脑卒中患者的分诊准确率、缩短候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万薇;邓秋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态度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至6月在我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血液科常规护理。使用 Frank 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和护理2周后的治疗态度,使用 POMS 量表和 SCL-90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和护理2周后的情绪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治疗态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态度评分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疲劳、抑郁、愤怒、紧张、慌乱等评分均显著下降,精力和自我相关情绪评分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状况评分均显著下降(P 均<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态度和情绪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态度和心理状态。
作者:李潺;李贵平;刘长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阶梯法放气松放气囊止血带在股骨下段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股骨下段骨折行切开复位手术的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气囊止血带机器自身设定进行一次性放气,而实验组则根据血流恢复情况采用阶梯法放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止血带放松后30 min 内血压、心率、绑止血带部分和周围皮肤受压情况及手术部位渗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松止血带1 min 时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与松止血带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松止血带1 min 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显著低于松止血带前及实验组(均 P<0.05)。实验组松止血带5 min、10 min、30 min 其渗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均 P<0.05)。实验组松止血带5 min、10 min、30 min 止血带部位及周围皮肤受压程度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在股骨下段骨折切开复位手术中对气囊止血带应用阶梯法放气能有效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减少止血带对皮肤的损伤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萍;沈冬梅;陈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循证护理进行自我护理能力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自我概念、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等自护能力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带病期间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应用 FMEA 模式分析对提高心内科出入量记录准确率的效果。方法运用 FMEA模式,寻找心内科出入量记录不准确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被发现的可能性、失效的严重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估,计算 RPN 值;风险优先排序;针对3项主要风险因素,制定改进方案,并追踪改良效果。选择应用FMEA 模式前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应用 FMEA 模式后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两组出入量记录的失误率及风险优先值(RPN)进行比较。结果实施 FMEA 模式后出入量记录失误率由26.67%降至6.67%,试验组3项潜在失效模式的 RPN 值也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将 FMEA 应用于心内科出入量风险管理,前瞻性地查找出入量记录流程上的不足,制定并采取改良措施,能有效降低出入量记录的失误率。
作者:赵经营;张广清;陈笑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全喉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 =30)和对照组(n =30)。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延续护理基础上联合微信平台管理,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ESCA)评分、中文版 Herth 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评分及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ESCA 评分、HHI 评分及 MUN-SH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微信平台开展全喉切除术后延续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希望水平及幸福度,从而提高延续护理效果。
作者:王兴君;李凤;严秋雁;黎伟卿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管理中采用根因分析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心内科住院患者168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抽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同科室住院患者1835例作为研究组,实施根因分析管理;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归纳比较。结果研究组感染率(3.0%)明显低于对照组(19.7%)(P<0.05),且管理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部位构成比、细菌检出阳性率与对照需相比均降低(均 P<0.05)。结论根因分析管理子心内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感染率,针对感染原因分析后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有利于从源头杜绝感染,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刘亚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 Orem 自护理论在老年腰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60例行腰椎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28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2例接受 Orem 自护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0.71%及其他并发症总发生率17.85%高于实验组的0.00%、6.25%;此外,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rem 自护理论在老年腰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中具有积极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邹爱元;覃海兵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了解 Mini-CEX(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在我国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我国护理专业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文献检索和实证研究,从 Mini-CEX 的概述、应用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Mini-CEX 应用于我国护理教学中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同仁应编制国内护理版 Mini-CEX,以推动护理教学改革的步伐。
作者:安凤英;宫建美;赵佳梅;孟宏伟(综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在无痛肠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将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前(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和实施后(2015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行无痛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各200例,按照实施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无痛肠镜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检查耗时和静脉用药相关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对检查护理的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实施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能显著降低该类患者的焦虑程度、检查耗时和静脉用药相关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该类检查病例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评价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初次在本院进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34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在本院门诊检查的84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 SAS 量表、SDS 量表、SCL-90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研究组护理干预前后比较评价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 SAS 总标准分、SDS 标准分和 SCL-90总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6、4.531、9.522和-10.914,P<0.01);研究组护理干预后 SAS 总标准分、SDS 标准分和 SCL-90总均分显著降低,社会支持总体评分显著提高,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352、15.727、12.945、5.143,P<0.01)。结论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治疗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采取对症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作者:陈素媚;徐雪影;李美蓉;林锦珊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在实习期间职业应激、成就动机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为从专业角度提高护生的职业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78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应激、成就动机和职业价值观的问卷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应激得分(10.69±6.22)分,成就动机得分(1.62±0.81)分,职业价值观得分(3.58±0.90)分,本科实习护生的职业应激与职业价值观呈显著负相关(P<0.01),成就动机与职业价值观呈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路径分析,职业应激既可直接作用于职业价值观,也可通过调节成就动机这个中介变量对职业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结论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应激、成就动机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密切,学校教育者和临床带教者可通过调节学生的职业应激,培养成就动机来提高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作者:张洁;刘春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护理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总满意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术后予以精细化护理后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周勇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本研究采用具有形状记忆的 SMPU M5560和普通 PAN 两种切片原料,按照不同比例配制一系列纺丝液,采用湿法纺丝方法,制备出兼具形状记忆与一定强度的智能纤维。混合后的纤维强度比纯 SMPU 纤维的强度明显增加,利用 TG 和 DSC 对纤维进行测试,得到的纤维能够保持一定的耐热性及形状记忆功能。这种混合纤维在医疗服装的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尹萌;刘岩;高挥崇;金自勇;张亚兰;俞施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零缺陷理论在手术室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手术室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遵循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零缺陷理论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护理质量以及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平均耗时、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78.57%),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8.57%)(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开展零缺陷理论护理模式可针对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有效保证护理倾向于零缺陷状态以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孙兆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入院的160例行剖宫产初产妇,按是否愿意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加施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相关知识掌握与心理状态、新生儿护理能力与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产妇干预后剖宫产知识水平与 SDS 评分组间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产妇母婴喂养能力、为婴儿洗澡能力、抚触婴儿能力、辅助活动能力与臀部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1);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作者:宋爱玲;刘东彦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