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模式在特需病房的护理效果分析

王虹

关键词:舒适护理模式, 特需病房,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用于特需病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特需病房住院的3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需求按照舒适护理模式给予相应护理,同时随机选取240例在普通病房住院的接受传统护理的临床患者作为对照,护理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及护理临床效果。结果对病房环境、睡眠安静、饮食、医护人员护理态度、护理技巧和整体护理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普遍较满意,同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用于特需病房患者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在无痛肠镜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在无痛肠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将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前(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和实施后(2015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行无痛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各200例,按照实施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无痛肠镜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检查耗时和静脉用药相关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对检查护理的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实施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能显著降低该类患者的焦虑程度、检查耗时和静脉用药相关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该类检查病例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康复护理及营养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及营养干预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康复护理及营养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屈、肩关节后伸、肩关节外展、肩内收)得到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67%、1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命质量(FACT-B)各因子得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康复护理及营养干预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肩关节活动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林文霞;谭建兰;符鸿飞;林翠霞;廖海燕;郑太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利用微信平台为全喉切除术后患者提供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全喉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 =30)和对照组(n =30)。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延续护理基础上联合微信平台管理,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ESCA)评分、中文版 Herth 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评分及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ESCA 评分、HHI 评分及 MUN-SH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微信平台开展全喉切除术后延续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希望水平及幸福度,从而提高延续护理效果。

    作者:王兴君;李凤;严秋雁;黎伟卿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供应室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

    目的:调查供应室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认同感问卷和职业倦怠量表对60名供应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供应室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88.85±12.51)分,处于低水平,情感耗竭维度、去人格化维度、低成就感维度得分分别为(24.55±4.45)分、(8.04±1.37)分、(30.55±3.46)分,为中度倦怠。相关分析显示,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供应室护士职业认同感水平较低,职业倦怠感程度较高,职业认同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和预测因子。

    作者:谢景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应激、成就动机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在实习期间职业应激、成就动机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为从专业角度提高护生的职业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78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应激、成就动机和职业价值观的问卷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应激得分(10.69±6.22)分,成就动机得分(1.62±0.81)分,职业价值观得分(3.58±0.90)分,本科实习护生的职业应激与职业价值观呈显著负相关(P<0.01),成就动机与职业价值观呈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路径分析,职业应激既可直接作用于职业价值观,也可通过调节成就动机这个中介变量对职业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结论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应激、成就动机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密切,学校教育者和临床带教者可通过调节学生的职业应激,培养成就动机来提高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作者:张洁;刘春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预警护理在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中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预警护理在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中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2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警护理的方法,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8.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5.0%)明显高于观察组(13.0%),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预警护理,能提高患儿治愈的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密闭式吸痰管在预防儿童肺不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儿使用密闭式吸痰管预防患儿肺不张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411例有创机械通气患儿病例。结果在411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出现肺不张有88例,使用密闭式吸痰管的127例,其中在使用密闭式吸痰管过程中未出现肺不张的有8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5例肺不张患者中,在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后肺不张得到改善的有28例。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是有效预防肺不张的重要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黄雀兰;周敏;何颜霞;付坤会;徐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预防性护理对 CT 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 CT 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的134例 CT 增强扫描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采用预防性护理的10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重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 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SAS、SDS 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33%,对照组为88.8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预防性护理预防 CT 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海燕;任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焦点解决护理对烧伤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护理对烧伤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56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焦点解决护理。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状态。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GSES 评分分别为(23.14±5.99)分和(21.54±5.8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 GSES评分为(26.93±6.30)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 GSES 评分为(22.68±6.27)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焦点解决护理对提高烧伤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较好效果,提高了烧伤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瑞;李晓敏;杜玉凤;冯金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用于医疗护理的形状可调节舒适性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本研究采用具有形状记忆的 SMPU M5560和普通 PAN 两种切片原料,按照不同比例配制一系列纺丝液,采用湿法纺丝方法,制备出兼具形状记忆与一定强度的智能纤维。混合后的纤维强度比纯 SMPU 纤维的强度明显增加,利用 TG 和 DSC 对纤维进行测试,得到的纤维能够保持一定的耐热性及形状记忆功能。这种混合纤维在医疗服装的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尹萌;刘岩;高挥崇;金自勇;张亚兰;俞施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模式在耳鼻喉优质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模式在耳鼻喉优质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护士基本资料》和《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质量评价》对23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患者人口学资料》和《患者满意度量表》对28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两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①细节管理质量总评分为(89.34±9.95)分,患者满意度总评分为(85.96±11.59)分;②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质量总评分(t =4.355, P =0.000)、对细节管理认知(t =9.935,P =0.000)、对交接班认知(t =3.538,P =0.001)、十知道掌握程度(t =8.086,P =0.000)和病情汇报(t=3.139,P =0.003)存在显著差异,且实施晨间细节管理后显著高于实施前,而考勤(t=1.306,P =0.198)和仪表(t=1.742,P =0.089)在实施晨间细节管理前后并无显著差异;③患者满意度总评分(t=5.485,P =0.000)、护患沟通(t=6.654,P =0.000)、服务态度(t =7.631,P =0.000)、手卫生(t =5.047,P =0.000)、病房管理(t=3.442,P =0.001)和隐私保护(t =3.015,P =0.003)存在显著差异,且实施晨间细节管理后显著高于实施前,而专业知识和技能(t=1.786,P =0.075)在实施晨间细节管理前后并无显著差异。结论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显著提高了护士晨间交接班细节管理质量,也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左红霞;陈玲;秦玲;陈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探究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护理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总满意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术后予以精细化护理后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周勇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分诊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分诊记录单对急诊脑卒中患者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名急诊科分诊护士,对120例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分诊方法进行分诊,实验组使用脑卒中分诊记录单分诊,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应用急性脑卒中分诊记录单后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较传统分诊方法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分诊记录单的使用可以帮助护士提高急诊脑卒中患者的分诊准确率、缩短候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万薇;邓秋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术前影音访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术前影音访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6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采用影音材料协助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手术配合度以及生理应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目的、术前准备、麻醉方法、手术方式等健康知识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手术配合度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的空腹血糖、皮质醇、心率、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影音访视更能提高普外科患者对手术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手术的配合度,减轻生理应激,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孙青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神经内科护士失禁性皮炎知信行的访谈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对失禁性皮炎(IAD)的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现状,为 IAD 的培训、教育及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50名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记录、整理并分析资料,归纳主题。结果被访者对于 IAD 知识缺乏,态度积极,护理行为有待提高。结论降低 IAD 发生率、减少 IAD 患者痛苦需多部门合作,护理人员需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对家属行健康指导,管理部门需制定相关处理策略,从而提高 IAD 护理质量。

    作者:廖黎;徐建珍;刘晓卫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高龄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高龄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探讨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给予常规护理的320例高龄直肠癌患者列为对照组,统计切口感染率,分析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336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列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2009~2012年切口感染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①对照组手术时间>3 h、BMI>24.0 kg / m2、Dixon 手术、术前1 d 应用抗生素、未放置膀胱前引流管、连台手术、合并糖尿病的高龄直肠癌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3 h、BMI≤24.0 kg / m2、Miles 手术、术前3 d 应用抗生素、放置膀胱前引流管、非连台手术、无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 分期切口感染率:A 期

    作者:王希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态度及情绪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态度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至6月在我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血液科常规护理。使用 Frank 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和护理2周后的治疗态度,使用 POMS 量表和 SCL-90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和护理2周后的情绪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治疗态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态度评分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疲劳、抑郁、愤怒、紧张、慌乱等评分均显著下降,精力和自我相关情绪评分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状况评分均显著下降(P 均<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态度和情绪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态度和心理状态。

    作者:李潺;李贵平;刘长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提高患者 CVC 使用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我科612例 CVC 置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原因,总结归纳,制定应对措施。结果 CVC 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患者自身因素、导管内形成血栓因素、导管固定不当因素、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有关。结论 CVC 置管后的导管维护非常重要,应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导管护理,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作者:李志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生护理软技能培养的研究进展

    从护理软技能的定义、特征成分、测评量表、提高护生护理软技能的必要性、培养护生护理软技能的作用、影响护生护理软技能的因素、培养护生护理软技能的主要措施等方面综述了护生护理软技能培养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更好地培养护生护理软技能提供依据。

    作者:庄丽娟;梁桂仙(综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特需病房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用于特需病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特需病房住院的3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需求按照舒适护理模式给予相应护理,同时随机选取240例在普通病房住院的接受传统护理的临床患者作为对照,护理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及护理临床效果。结果对病房环境、睡眠安静、饮食、医护人员护理态度、护理技巧和整体护理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普遍较满意,同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用于特需病房患者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