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炳涛;吴俊伟;李颖
目的 利用超声波检测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分析比较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差异,探讨超声波在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3年4~10月高血压患者48例,年龄18~60岁,无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病史,未用药物治疗,而且超声波检查颈动脉血管没有动脉粥样斑块而且颈动脉内膜厚度(IMT)<1.0mm.对照组健康人群自愿组48例无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年龄18~60岁,对两组试验结果 进行分析比较,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FMD值的相应关系.结果健康人群组的FMD值比高血压组高(P<0.05),高血压与FMD值有相关性.结论 超声对高危人群的血管内皮功能的评定,能早期发现高危人群的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对其临床早期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黄丽健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近几年临床上出现的输血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的患者500例,观察患者在临床输血时存在的风险因素,记录输血患者科室分布情况,分析发生输血感染和不良反应情况的主要原因.结果 由于疾病类型的不同,需要输血患者分布的科室主要在血液科、妇科、肝病科、外科和内科,其中血液科占24.2%,肝病科占18.6%,外科29.4%,内科20.6%,妇科7.2%.输血后出现丙型肝炎21例,乙肝病毒感染有31例,艾滋病感染9例,梅毒6例,所占比例较重的有丙肝4.2%,乙肝6.6%;不良反应中出现溶血反应有6例,肺损伤11例,静脉炎24例,所占比例较重的有静脉炎4.8%,肺损伤2.2%.结论 全面的评估临床输血时出现的感染、不良反应等风险因素,输血前针对受血者进行乙肝、艾滋病、梅毒等抗体的检测,并制定针对性的方案,排除输血时潜在的风险因素,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李素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水平,降钙素原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相关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培养阳性患者和痰培养阴性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痰培养阳性患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痰培养阴性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降钙素原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加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降钙素原监测.
作者:许树雄;陈颖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应用同伴支持模式管理对农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农村T2DM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所有入选病例均采用常规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实验组行同伴支持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血压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负性情绪.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血压情况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伴支持模式能明显改善农村T2DM患者的负性情绪,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各项指标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秀梅;金雪访;邓丽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对比分析联合宫腔水囊填塞、宫颈钳夹及阴道纱条填塞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分为三组,每组40例,其中接受联合宫腔水囊填塞及阴道纱条填塞治疗者为A组,接受联合宫腔水囊填塞及宫颈钳夹治疗者为B组,接受联合宫腔水囊填塞、宫颈钳夹及阴道纱条填塞治疗者为C组.对比三组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三组间分娩中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止血时间及填充物留置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组分娩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少于A组及B组,止血时间及填充物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后24h RBC、Hb水平高于A组及B组(P<0.05).同时,三组间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宫腔水囊填塞、宫颈钳夹及阴道纱条填塞三种治疗方法可显著的提高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肖赣芝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HDCP患者的疗效及对GHS-RmRNA及Ghrelin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9例HD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联合组54例.对照组用硫酸镁单药治疗,联合组在硫酸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DBP和SBP,血清中Ghrelin、NO、ET-1水平及胎盘组织中GHS-R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经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孕妇的SBP及DBP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且联合组SBP及DBP下降更为明显(P<0.05);联合组血清Ghrelin水平升高,NO浓度升高,GHS-R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ET-1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硫酸镁联合方案可以明显改善HDCP患者病理生理的改变,对血压的控制更有效,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邱丹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心肌钙蛋白T(cTnT)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取2014年3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8例,参考心肌梗死疑似病例诊疗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分为高度可疑病例组(实验组,n=72)和可疑病例组(对照组,n=66),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采用化学发光检验法测定cTnT、NT-proBNP水平,分析联合检测cTnT、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机梗死早期诊断效果及价值.结果 两组治疗后24h 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治疗后3、6、8h cTn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 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治疗后3、6、8h 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cTnT、NT-proBNP水平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确诊率,正确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俊敏;黄伟胜;傅淼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左心房(left atrium,LA)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8例心房颤动患者,按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分成两组:A组(单纯房颤组):有房颤无缺血性脑卒中;B组(卒中组):有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超声心动图指标等,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与B组比较,两组左心房大小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LA水平明显高于A组.左心房大小、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左心房增大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给予积极干预,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姜娜娜;高志广;任国成;杜玉芝;许长存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收取我院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5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收治时间为2015年12月~2016年8月,对两组患者颈部血管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两组患者检测后的斑块大小、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类型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94.00%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斑块大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非脑梗死患者均以混合斑较为常见,两组患者斑块分布类型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和预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曹文慧;王海波;栗昭生;杨红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2016年10月,在第二十七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学科聚焦论坛上,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病因和控制策略,众多专家给出了自己的新解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马晓伟——糖尿病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即使是早发的糖尿病,其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作者:费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处理措施.方法 观察1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在不同血管及不同血管开通时间的关系.结果 LAD组患者加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LCX组及RCA组,RCA组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LAD组及LC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加大患者心律失常变化情况的监测力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可有效提高PCI的成功率.
作者:李翠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对儿科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效果及质量管理能力的影响效果,以期探索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126例患者,依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偶数者为观察组,予以品管圈活动的护理模式,奇数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每组各63例,观察护理满意度,以及对品管圈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评定.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83%,对照组87.30%,两组比较,观察组压疮发生率降低明显,护理满意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的品管圈圈员的各项质量管理能力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张月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脑卒中亚亚急性期治疗组和慢性期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均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2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明显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亚急性期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说明CIMT对亚急性期组的上肢运动障碍治疗效果更好.结论 在脑卒中亚亚急性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比慢性期效果明显.
作者:宋成刚;杨珩;舒丽伟;张荣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分析比较两组住院情况、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身体疼痛及总体健康4方面比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情感功能、生理功能两方面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显著,使护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使护理效率达到大化,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促进护患关系更好的发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肖树维;舒惠萍;曾慧美;杨维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NT-proBNP检测在老年心力衰竭诊断中价值.方法 分别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6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50例慢性心衰患者与150例体检健康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两组血清BNP与NT-proBNP水平,及观察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间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BNP水平与NT-proBNP水平分别为(331.44±72.05)ng/L、(3993.54±425.29)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5.89±12.07)ng/L、(96.74±12.52)ng/L,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5,7.583,P<0.05).研究结果显示,NT-proBNP的水平随心功分级升高而逐渐升高,而LVEF值随着NYHA分级增高而逐渐下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BNP和LVEF的水平存在相关性(r=-0.764,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与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的分级程度呈负相关,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分级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彬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在ICU压疮高危患者护理过程中,行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ICU科室收治压疮高危患者共80例,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为40例.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护理体制,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加行集束化护理模式对策,其中管床护师和医师一起对患者病情进行预测和评定,并进行治疗以及护理计划,对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概率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 两组护理完成后的压疮发生率对比,研究组的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时间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 将集束化护理模式应用于ICU压疮高危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的概率,其压疮发生时间有所延长,压疮程度相比之前有所减轻,因此这一模式的研究和运用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翁舜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血糖控制水平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心脏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3月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10例,依据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分为升高组与正常组,取同期血糖水平正常孕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与孕中期(24周)与临产前给予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室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充盈速度/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充盈速度比(E/A)、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充盈速度/心肌舒张早期二尖瓣环根部运动速度峰值比(E/Ea).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浆钠尿肽水平(BN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脂代谢指标.结果 孕末期,血糖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患者E/A比值减少,E/Ea比值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对照组患者E/A、E/E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升高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BNP水平以及血脂代谢指标高于正常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血糖控制不良可以导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减退,脂质代谢紊乱.分析原因与高血糖刺激机体炎性反应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谢桂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初产妇产程活跃期停滞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产程活跃期停滞产妇11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产程活跃期停滞产妇10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产程活跃期停滞的原因,并拟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产妇枕前位率低于对照组,且枕后位率、枕横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潜伏期8~16h率高于对照组,潜伏期<8小时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4000g比例高于对照组,2500~3999g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宫缩乏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阴道助产胎吸术率、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异常胎头位置、胎儿因素以及产妇自身因素等可能导致产程活跃期停滞的发生,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以保证分娩顺利进行.
作者:温牡丹;向兰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口服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早产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在早产儿出生24h内开始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测量患儿出生后3、7、14d粪便中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并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T等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T等T淋巴细胞亚群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3d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7d、14d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产儿实施口服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能够有效促进患儿病情恢复,改善早产儿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功能,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李国君;刘华;樊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对GE16排螺旋头部扫描的参数进行优化探究,旨在获得优质的扫描图像.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行头部扫描的230例病患为对象.115例行常规头部扫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及同期采用优化后的方法行头部扫描的11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头部扫描图像的质量以及患者受照程度.结果 所获得的图像的质量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观察组图像质量低共28幅(24.3%),质量中等水平的图像共有39幅(33.9%),质量高的图像共有48幅(41.7%).对照组图像质量低共36幅(31.3%),质量中等水平的图像共有57幅(49.6%),质量高的图像共有22幅(19.1%).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χ2=4.510,P=0.035).对照组与观察组单次扫描CTDI值分别为(11.92±6.57)mGy和(6.82±4.19)mGy,观察组明显要好于对照组(t=7.454,P=0.011).结论 对GE16排螺旋头部扫描的参数进行优化可以在保证患者接触更少的辐射量的前提下,可以明显的提高图像的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王永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