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舜华
目的 观察欣母沛在预防高危孕妇剖宫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伦理委员会通过,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缩宫素预防,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欣母沛预防,对比两组患者预防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产后2h、24h出血量、术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产后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率、输液率、血制品暴露率、中转手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预防高危孕妇剖宫产后出血中应用欣母沛,减少了出血发生几率,控制了出血量,满足了患者治疗需求,值得推广.
作者:黄奕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NT-proBNP检测在老年心力衰竭诊断中价值.方法 分别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6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50例慢性心衰患者与150例体检健康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两组血清BNP与NT-proBNP水平,及观察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间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BNP水平与NT-proBNP水平分别为(331.44±72.05)ng/L、(3993.54±425.29)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5.89±12.07)ng/L、(96.74±12.52)ng/L,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5,7.583,P<0.05).研究结果显示,NT-proBNP的水平随心功分级升高而逐渐升高,而LVEF值随着NYHA分级增高而逐渐下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BNP和LVEF的水平存在相关性(r=-0.764,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与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的分级程度呈负相关,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分级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彬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的40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两组,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心理焦虑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结果护理组孕产妇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心理焦虑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大小分别是0.50%、0.50%、0.50%、2.00%、100.00%,和对照组孕产妇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心理焦虑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工作后,可以有效降低孕产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提升整个医护工作开展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护工作开展的满意度.
作者:李惠贤;袁芳;吴靜芝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时高通量血液滤过的治疗效果,并总结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临床应用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收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急性重症胰腺炎常规护理及相关并发症护理.观察组行高通量血液滤过治疗,并加强护理观察,将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观察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淀粉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白细胞均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症状均显著缓解,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高通量血液滤过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元;林小清;陈春燕;陈芳华;黄小巧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焦虑及抑郁心理,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早期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均有焦虑、抑郁情绪,且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均有明显好转(P<0.05),且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9,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临床疗效,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鹿丙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0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措施及常规药物辅助治疗;观察组采取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对临床资料的调查发现,观察组仅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04,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82.9%明显高于对照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7,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是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方法,其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供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秀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10月在我院因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为PFNA组,30例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为DHS组.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随访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结果 以及临床疗效.结果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DHS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临床疗效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更佳,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米安色林与米那普仑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治疗的抑郁症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米安组和米那组,每组40例,米那组患者给予12.5~50mg米那普仑治疗,2次/d,米安组患者给予30~60mg米安色林治疗,1次/d,两组剂量均依病情确定、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评估抑郁情绪,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的抑郁情绪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米安组和米那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安组和米那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HAMD得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米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安色林与米那普仑治疗均可有效治疗抑郁症和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但米安色林具有更为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健昌 刊期: 2016年第24期
本文重点叙述应用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近年颁布的《新生儿诊断和和分度标准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的认识和体会,本院近两年出生的2408例活产婴中,低Apgar评分儿共112例,仅17例确诊窒息,95例经脐动脉血气和相关检查证实为其他情况和疾病.大幅度减少了窒息的误诊.并列举了3例典型病例.文末作了简要讨论.
作者:孙运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水平,降钙素原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相关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培养阳性患者和痰培养阴性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痰培养阳性患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痰培养阴性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降钙素原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加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降钙素原监测.
作者:许树雄;陈颖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治疗输卵管远端积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6年7月收治的输卵管远端积水不孕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宫内妊娠率为73.7%,对照组患者的宫内妊娠率为4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主排尿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远端积水不孕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手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宫内妊娠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推广使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方瑾;刘静;易佰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对宁波地区60例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检测,了解宁波地区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位点及携带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14~2015年宁波市第七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无血缘关系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共60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2~69岁,平均43岁,静脉采血提取DNA,对BRCA1基因进行全长测序.BRCA1基因的突变通过DNA扩增并送交测序,结果 经测序证实.统计分析BRCA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60例遗传性乳腺癌,共发现14例(23.33%)BRCA1基因突变,其中185 delAG(2例)、4956 A>G(2例),1100delAT(1例),IVS17-1G>T(1例),3449 insA(1例),其余突变在BIC数据库中未见报道.在三阴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组织分期较晚,发病年龄偏早.结论 宁波地区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率较高,多为移码突变;三阴性乳腺癌BRCA1突变的组织分期较高;在宁波地区BRCA1基因的185 delAG、4956 A>G为BRCA1基因突变热点.
作者:严梅娣;王琳;李国庆;戴绩;范瑞;岑雪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冠脉支架植入术联合非同期瓣膜置换术.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术后住院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桥血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可获得显著疗效,较冠脉支架植入术联合非同期瓣膜置换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安全性更高,值得应用.
作者:李伯海;赵永梅;梁荣鑫;刘子罡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舒适性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戴镜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完成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戴镜组在手术结束时放置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未放.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7d的眼部疼痛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并发症及6月后胬肉复发率.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观察组在各个观察时间点上角膜上皮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在各个观察时间点上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6个月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可以促进翼状胬肉患者角膜创面愈合,明显减轻术后眼部疼痛症状,提高术后的舒适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乃洋;赵岐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应用同伴支持模式管理对农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农村T2DM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所有入选病例均采用常规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实验组行同伴支持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血压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负性情绪.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血压情况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伴支持模式能明显改善农村T2DM患者的负性情绪,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各项指标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秀梅;金雪访;邓丽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在ICU压疮高危患者护理过程中,行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ICU科室收治压疮高危患者共80例,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为40例.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护理体制,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加行集束化护理模式对策,其中管床护师和医师一起对患者病情进行预测和评定,并进行治疗以及护理计划,对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概率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 两组护理完成后的压疮发生率对比,研究组的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时间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 将集束化护理模式应用于ICU压疮高危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的概率,其压疮发生时间有所延长,压疮程度相比之前有所减轻,因此这一模式的研究和运用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翁舜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利用超声波检测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分析比较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差异,探讨超声波在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3年4~10月高血压患者48例,年龄18~60岁,无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病史,未用药物治疗,而且超声波检查颈动脉血管没有动脉粥样斑块而且颈动脉内膜厚度(IMT)<1.0mm.对照组健康人群自愿组48例无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年龄18~60岁,对两组试验结果 进行分析比较,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FMD值的相应关系.结果健康人群组的FMD值比高血压组高(P<0.05),高血压与FMD值有相关性.结论 超声对高危人群的血管内皮功能的评定,能早期发现高危人群的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对其临床早期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黄丽健 刊期: 2016年第24期
2016年10月,在第二十七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学科聚焦论坛上,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病因和控制策略,众多专家给出了自己的新解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马晓伟——糖尿病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即使是早发的糖尿病,其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作者:费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处理措施.方法 观察1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在不同血管及不同血管开通时间的关系.结果 LAD组患者加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LCX组及RCA组,RCA组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LAD组及LC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加大患者心律失常变化情况的监测力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可有效提高PCI的成功率.
作者:李翠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妇74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科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妇77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腹围、头围等生长数据,S/D比值、PI、RI等脐血流指标及期待治疗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早产和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和腹围每周增长,脐动脉S/D比值、PI及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长和腹围每周增长均大于对照组,脐动脉S/D比值、PI及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期待治疗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胎儿出生体重大于对照组,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可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段红丽;洪小山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