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旭;杨辉;李凡;姜禹舟
目的:研究采用逆行第1掌背筋膜蒂皮瓣对手大拇指创面进行修复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2月住院部收治的40例拇指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以逆行第1掌背筋膜蒂皮瓣的方法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20例);以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20例);观察其临床效果并分析比较。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创面恢复佳,组间两点分辨觉、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6.56),术后并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3,P<0.05)。结论逆行第1掌背筋膜蒂皮瓣对治疗拇指创伤较实用且修复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晏妮;罗庚;王国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皆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排气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进食时间皆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临床疗效显著,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海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45例原发性支气管癌误诊为呼吸系统结核病的原因、诊断及预后。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45例被误诊为原发性支气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肺癌患者,5例患者为肺结核合并肺癌,其余100例患者中被误诊为原发性支气管癌45例,达到了45%的误诊率;在误诊疾病类型方面,34例被误诊为肺结核,10例患者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例患者被误诊为肺结核合并胸膜炎;45例患者主要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病理、螺旋CT和高分辨率CT诊断,分别占总数的22.2%和20.0%。3个月和1年死亡率分别为8.9%和24.4%。结论原发性支气管癌具有较高的误诊率,极易被误诊为肺结核,该类患者具有较高的1年死亡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病理、螺旋CT和高分辨率CT是主要诊断方法。
作者:李海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LEEP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评定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茹丽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复发性肩锁关节脱位应用双Endobutton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方法对11例复发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双Endobutton 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治疗,全部病例获得10~15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观察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并按Karlsson标准评定术后的肩关节功能。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85min;术中平均出血220mL。按Karlsson标准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优9例,良2例,无再脱位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复发性肩锁关节脱位方法简便,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
作者:朱福良;刘金洋;王鹤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小儿脓毒症不同病情阶段中的动态变化,以期尽早干预,同时为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9月我院PICU脓毒症患儿4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脓毒症组15例,严重脓毒症组15例,MODS组10例。对入选患儿应用危重病例评分法进行危重症评分(PCIS),检测各组0、1h、6h、12h血乳酸,并计算血乳酸清除率。结果(1)脓毒症、严重脓毒症、MODS患儿早期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严重脓毒症与MODS患儿1h血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6h血乳酸清除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严重脓毒症及MODS患儿PCIS与血乳酸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S与血乳酸清除率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早期血乳酸及血乳酸清除率对评价脓毒症患儿病情和预测预后有指导作用。
作者:陈晨;吕艳琪;金志鹏;王群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精癃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本文从胡希恕的临证思想结合《伤寒杂病论》原文及笔者的临床体会,重点阐述了气虚无力运血和瘀血阻滞为其发病基础,并分析了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和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证的临床表现,临床中极易与精癃相混淆和忽视。
作者:任伟明;胡乔铭;刘文琛;谭映辉;张熙;袁轶峰;谢明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从实验楼前期规划设计、搬迁前筹备与计划入手,提出水、电、气及台面等附属设施的一些细节性设计思路与经验;在实施搬迁工作中分类对设备进行搬迁,终整体搬迁工作顺利完成。本研究列举了设计筹划的经验并分析不足。
作者:马鹏飞;高翔;孙希法;杨德歧;宋平;陈斌;刘海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本院2008~2013年重症监护室(ICU)中非发酵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ICU 2008~2013年非发酵菌属感染菌株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检出非发酵菌1366株,占39.98%,前3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 homnasmaltophilia);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对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对庆大霉素、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较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是主要的非发酵菌,且对大部分抗菌药敏感性较低,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敏感性较高抗菌药物,并加强致病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王素宁;劳志刚;宋斐;戴良成;茹晃耀;吴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引发失败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70例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失败案例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口腔科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分析引起修复失败的原因,并制定个体化处理方案,回顾临床资料。结果分析本组选取的70例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失败病例原因,裂瓷或崩瓷21例,牙龈炎14例,全冠松动和脱落14例,牙髓炎10例,外形不满意4例,色泽改变7例。采取针对性方案处理,均得到有效修复,成功率为100%。患者满意度为100%。相较治疗前,患者生存质量和舒适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金属烤瓷冠桥修复颜色逼真、强度好、舒适美观、耐磨损,患者和医生均有较高认可度,但对医生操作和技工制作要求较高,故需尽量提高医生技术水平,以保障修复有效率和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崔秀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T3~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足多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1月我院共收治手足多汗症患者93例,T3~4组46例,T3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代偿性多汗情况、足底多汗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共有15例患者出现代偿性多汗,T3~4组、T3组轻-中度多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3~4组足底多汗有效率与 T3组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T3~4组及T3组iQOL评分与术前比较均出现明显降低,T3~4组术后iQOL评分明显低于T3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手足多汗症患者采用胸腔镜下T3~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合并足底多汗的手汗症患者。
作者:曾格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临床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30例和联合治疗组30例。结果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肺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肺功能均优于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发作频率和程度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伟波;许婷;邓世忠;涂彩坤;陈永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近端胃癌NO.10淋巴结的清扫技巧及意义。方法选取需行腔镜下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保脾组、切脾组两组各32例,保脾组行不切除脾脏的NO.10淋巴结清扫,切脾组行脾脏联合脾门淋巴结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切脾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保脾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科总结改进的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近端胃癌NO.10淋巴结的清扫技巧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对于保留脾脏提高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李卓毅;傅俊惠;郑春鹏;杜泽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腰椎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退变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退变不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无固定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腰椎间盘摘除、腰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植骨融合情况、疼痛情况、腰椎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骨融合率为95.00%,对照组优良率为81.67%,骨融合率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腰椎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退变不稳治疗效果理想,恢复率高,失败率低,安全性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颜永存;乐丽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测脊柱侧弯患者胸椎椎弓根及周围重要结构的形态学特征,评价经椎弓根-肋骨复合体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脊柱侧弯矫形中的可行性。方法11例脊柱侧弯患者的术前矫形内固定节段椎体CT,观察椎弓根、椎弓根-肋骨复合体、脊髓等的形态及解剖位置。并在导航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植骨融合术,术后相同节段再行CT扫描,评价螺钉植入位置。结果椎弓根横径凹侧较凸侧为细,细者1.2mm,椎弓根在凸侧呈弧形改变,椎体偏离凹侧。凹侧脊髓紧贴椎弓根,凸侧脊髓偏离椎弓根。126枚椎弓根螺钉,有25(19.8%)枚螺钉完全偏出椎弓根行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固定,但术后所有病例均无神经血管的损伤发生,并且均维持了牢靠的内固定。结论导航技术应用于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植入时,可提高螺钉植入的准确率,畸形严重时螺钉可行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内固定。
作者:邢文华;霍洪军;杨学军;肖宇龙;李峰;辛大奇;付裕;赵岩;祝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用锁定钢板联合钛缆固定系统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研究从2008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5例Vancouver B型和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依照Vancouver分类系统,其中18例属于B型骨折,7例属于C型骨折,采用锁定钢板联合钛缆固定手术,随访时评价患者康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0±0.3)年,其中24例在4~8个月拍片出现骨折愈合,平均为(6.5±1.2)个月。1例因骨质疏松致内固定松动致再次行人工全髋翻修手术,Harris评分为(82.4±2.5)分。结论用锁定钢板联合钛缆固定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型和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疗效良好。
作者:丘国际;钟建荣;周次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诊室使用B型脑钠肽(BNP)即时检测技术(PO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分型的快速筛选价值。方法入选拟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急诊室进行BNP POCT。入院后进一步完善检查,由神经病学专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小动脉闭塞型(SAO)、不明原因型(SUE)和其他明确病因型(SOE)。结果入选病例172例,男81例,女91例,年龄33~97岁,平均(71.2±11.7)岁。其中LAA型67例(38.95%), CE型45例(26.16%),SAO型42例(24.42%),SOE组和SUE组合计18例(10.47%)。CE组患者较其他亚型组年龄、冠心病发生率高,病情重,住院时间长,预后不良(P<0.01)。本次研究中,BNP的平均值为(114.12±90.78)pg/mL,中位数为69.60pg/mL,CE组的BNP水平高(P<0.01);其他组间的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 POCT技术可辅助用于CE组与其他TOAST各亚型组的快速鉴别与筛选。但该技术仅作为辅助诊断,急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等,不可盲目根据BNP的单一检查结果,轻易下终诊断。
作者:黄尚明;吴智鑫;何明丰;李旷怡;谭峰;李莹莹;雷俊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VMDT方案和VAD方案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VMDT组32例,VAD组32例。分别采用VMDT方案和VAD方案化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VMDT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1.25%,VAD组的临床有效率为56.25%,VMDT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V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的主要指标方面,VMDT组的M蛋白下降50%以上为62.50%,骨髓瘤细胞下降80%以上占62.50%,血红蛋白上升20g/L占56.25%,VAD组M蛋白下降50%以上为50.00%,骨髓瘤细胞下降80%以上占53.13%,血红蛋白上升20g/L占50%,VMDT组显著优于V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反面,VMDT组在便秘,疲乏,乏力和肝肾功能损害方面显著优于VAD组(P<0.05),在口干,肢体麻木,消化道症状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VAD方案,VMDT方案更好,使用糖皮质激素量较少,临床有效率更高,副作用较低,且较适合基层医院应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添;陆森;陆粤就;龙燕;李业锦;梁有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左旋布比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婴儿唇裂修复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拟行先天性单侧唇裂修复术的3个月~1岁龄的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L组,实验组LB1组和LB2组,分别使用0.5%利多卡因、0.15%和0.25%左旋布比卡因,局麻药中均含有肾上腺素。患儿全麻后予相应局麻药术区局麻,术毕记录下三组患儿术后1h、2h的疼痛评分。结果三组患儿围术期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LB1组和LB2组患儿术后1h和2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L组患儿的疼痛评分(P<0.05),而LB1组和LB2组在术后1h和2h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0.5%利多卡因相比,0.15%左旋布比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婴儿先天性唇裂修复术,而且术后镇痛效果更佳。
作者:郑镇伟;陈俊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58例小儿肺炎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29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1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92%,对照组总有效率69.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肺湿啰音消失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提高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值得进步应用。
作者:陈练;董杨颖;汤韶斌;华晓星;麦华卓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