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为了有效地避免PICC导管血栓形成,保证导管功能正常,减轻患者负担,该文通过对PICC导管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针对临床常见的导管血栓形成诱因,通过科学选择导管型号与材质、提高置管穿刺成功率、科学维护、功能锻炼、风险评估、预防干预等管理措施,均能够有效降低PICC导管血栓形成发生率.
作者:张雪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生命科学馆是基于教学并高于教学以基础医学形态标本为主体的综合性场馆,不仅为教学、科研及临床提供完善、形象的直观教具,也是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围绕健康社会这一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在感性认知的背后寻找更深奥理性认识的答案以促进全民健康.加强生命科学馆多元化的建设,为基础医学教育及服务健康社会进行有益的探索,促进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作者:于翠萍;马玉祥;李慧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管理对提高骨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出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7月—2015年7月的患者为观察组,分别施以小组责任制护理及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所获得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意外坠床、意外跌倒与压疮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皆要低于对照组(P<0.05),在基础护理、危重护理、健康宣教和护理文书这几个护理质量指标上的比较,评分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促进骨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崔尼尼;李艳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探讨在五官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的具体措施和价值.方法 2016年该院五官科护理管理中从树立细节意识入手,完善制度和操作规范各个细节,围绕着基础护理中的细节、用药护理中的细节、感染管理防控细节以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细节等重要措施来实行细节管理,以期提升五官科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结果 五官科全年无不良事件发生,护理满意度达到95%,远超其他科室;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赞誉.结论 细节管理体现了护理管理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文化氛围,可以在五官科日常护理管理中持久应用.
作者:黄龙玮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血液内科患者的发生跌倒以及坠床的相关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管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间在该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的276例患者资料,其中32例患者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对比采取坠床跌倒风险控制后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结果 对血液内科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进行控制并采取相关护理管理对策后,患者的坠床跌倒率有明显下降,共8例患者出现跌倒坠床事件,占2.90%,低于风险控制前的11.59%,风险控制前后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血液内科患者的发生跌倒以及坠床的相关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能够使跌倒坠床率显著下降,对于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唐付翠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该科室于2015年1月开始建立手术室微信群,并将手术室内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加用微信平台,n=15)、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n=15).观察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及医师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信平台应用于手术室管理中,有效提高室内管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其更安全、高效的运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晓红;代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探讨某市某院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认知和建设意愿,为建设优质的医联体服务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向医院工作者发放调查问卷,获取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认知程度及建设意愿.结果 综合分析740名医务人员对于的医联体认知情况和建设意愿,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工作人员占比39.59%(293/740)、赞同和非常赞同的工作人员占比34.19%(253/740).且注册护士对医联体的认知程度高,执业或助理医师对医联体的建设意愿高,后勤保障人员对医联体的认知程度和建设意愿程度低(P<0.05).结论 医联体服务制度在该院的认知程度和建设意愿一般,且不同工作岗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议根据岗位及其他影响因素,进一步针对性推进改革.
作者:王菁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探讨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中的相关评价指标,为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该院3台磁共振仪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质量检测结果,包括均匀度、信噪比、层厚、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鬼影与几何畸变率等指标.结果 该院3台磁共振仪,3台磁共振仪信噪比均高于国家标准值;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95%~100%,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90%~95%,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85%~90%.1台(33.3%)误差在0~0.02 mm之间,1台(33.3%)误差在0.05~0.25 mm之间,1台(33.3%)层厚误差值在0.3~0.5 mm;2台(66.7%)设备的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达到标准要求;3台抽查的磁共振仪均满足几何畸变率标准,3台磁共振仪均未发现鬼影.结论 通过对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相关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了解到磁共振仪的当前情况,对于解决仪器问题、做好仪器维护或及时更换设备可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欧阳巧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科技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成为当前时代的重要标志,这就给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深化改革,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获得更好发展,对于医院领域也不例外.传统医院管理长期受到技术限制,使得管理水平无法提升,积极进行现代信息化建设,不仅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更能让医院走在现代社会前沿,为现代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让医院获得持续发展能力.该文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及在医院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能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建议,进一步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作者:柳青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在住院部陪检中心应用沟通管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院住院部于2017年1月在陪检中心实施沟通管理流程,选取2017年1—8月于该院住院部就诊的患者120例,并选取实施沟通管理流程前(2016年1—12月)于该院住院部就诊的患者120例,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陪检服务的满意度、平均检查时间、心理压力改善情况及对检查项目的知晓情况.结果 实施后心理压力改善率为79.2%,知晓率为91.7%,取报告及时性为95.8%,满意度为97.5%,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住院部陪检中心实施沟通管理流程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针对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教学体会,为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教学提供良好的理论教学基础.方法 选取2017年在该院放射科实习的学生共计16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式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法进行教学,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对比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以及对实习学生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及格率87.50%,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及格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实践操作及格率87.50%,对照组学生实践操作及格率6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评价,观察组学生满意度为87.50%,对照组满意度为7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教学法在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应用教学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带教式教学,学生的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疗实践技能得到极大提高,学生对于实习满意度提高,有效提升了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应用的教学质量,值得临床实习带教推广.
作者:卜明伟;杨金磊;贾艳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药房抗生素合理用药管理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的380份药房抗生素处方,其中190份实行合理用药管理,作为观察组;其余190份不实行用药管理,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抗生素用药情况、抗生素用药合格率.结果 两组抗生素单用、两种联用、≥三种联用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用药合格184份、不合格6份,对照组中用药合格165份、不合格25份,组间抗生素用药合格率实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房抗生素实行合理用药管理,可提高药房抗生素使用的合格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齐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绩效考核法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之间,未实施绩效考核法的神经外科护理管理情况归为对照组;将该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之间,实施绩效考核法的神经外科护理管理情况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观察实际情况并实施分析.结果 绩效考核实施后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其高于未实施绩效考核前,护理质量在绩效考核法实施之后的评分明显高于绩效考核实施之前,其中护理安全由(96.01±0.21)分提升至(99.31±0.32)分,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绩效考核法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实效良好,可提升护理质量,增加护士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小兵 刊期: 2017年第36期
如何让医学生真正知晓口腔修复的内容特点,改善实习效果,为其以后的从医学生涯培育牢固的根基,被看作目前临床带教之中较为突出的难点.口腔修复学属于较为复杂的临床学科之一,不但涉及生命科学而且还涉及工程技术学科,突显了知识广泛、操作性强、美学技能较多等特点.提高医院口腔实习带教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医学生应当掌握的带教内容和技巧、口腔修复带教中,教师亲自示教来熟练把握其中的操作技巧.带教老师需注意锻炼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以及增强挖掘问题与处置问题的水平,这对于其以后的从医生涯来讲至为关键.带教教师不但需具有齐全的知识架构、以及正确的学术理念,还需持续注意口腔修复方面的新学术动态、时常参与相关的学术讨论、以及引导与支持医学生加入相关的科研活动.
作者:顾永海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骨外科护理管理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8月该院骨外科接诊的患者120例,采取电脑随机双盲法将所选患者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60例.实验组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对照组开展常规管理工作.观察两组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纠纷投诉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0%,明显比对照组的26.67%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67%,明显比对照组的78.33%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纠纷投诉率为1.67%,和对照组的1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对骨外科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促进护患关系改善.
作者:杨彬畸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肾内科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 资料选取2016年1—7月肾内科收治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月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后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肾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运用效果显著,可大幅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姜雅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应用于妇科教学中的优势及教学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该院本科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的90名学生,根据不同教学方法将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5名.在进行妇科教学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组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教学.实践一个学期,记录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评分、考核成绩及学习态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评分、考试合格率、考试优良率、学习兴趣评分、学习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将症状、疾病、理论三者结合起来进行妇科知识的讲解,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创新,更好地掌握妇科医学知识,优化教学效果.
作者:景卫 刊期: 2017年第36期
构建一套完善的具有中职护理专业特色的实训教学体系,是培养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按照区域性、实用性、整体性、全程性原则,构建护理专业实训教学实施体系、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实训教学保障体系,使实训项目与临床实践对接、基础技能与专业技能对接、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对接.通过3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高技能护理准职业人才.
作者:曾丽亚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运用疏肝调血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来该院的实习生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进行临床教学,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观察两组的实习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83%,实习生理论知识成绩为(46.1±5.6)分,实践技能成绩的为(44.6±4.9)分;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3.33%,理论知识成绩为(42.3±6.7)分,实践技能成绩为(38.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实习生开展疏肝调血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教学,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而且可以接触广泛的临床实际病例,有助于累积临床经验,有利于实习生更快适应及胜任临床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其中以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心脑血管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我国疾病控制中心的重要问题.慢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措施除要求可行性、有效性外,还应注重其成本效益.该文就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疾病预防及控制措施的成本效益、成本、效用进行分析.
作者:张维虎;孙琼 刊期: 201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