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茶树油提取工艺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弓宝;陈德力;赵祥升;冯锦东

关键词:茶树油, 提取工艺, 理化指标
摘要:目的 优化茶树油的提取工艺并对其主要理化指标进行检测.方法 用正交试验法对茶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以挥发油得率和乳化值为指标,考察影响挥发油收率因素并得出佳提取工艺;同时对其折光率、密度等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提取茶树油的佳提取工艺为粉碎过10目筛、加入6倍量水浸泡4h、提取4h;且理化性质检测符合国际标准.结论 此提取工艺满足实验室研究及小规模生产.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肾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的肾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以及注射胰岛素等对症支持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sICAM-1、sVCAM-1、HbAlC、SCr和TP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sICAM-1、sVCAM-1、HbAlC、SCr和TP指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上述各指标方面的改善程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并改善DN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焦林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针刀治疗急性痛风第一跖趾关节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急性痛风第一跖趾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急性痛风第一跖趾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用秋水仙碱、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浓度,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浓度均有所下降,且均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治疗急性痛风第一跖趾关节痛疗效优于西药治疗,且创伤小,流血少,不留瘢痕,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陈晓英;李明波;杨强;陈弘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一种制备二羟丙茶碱的新工艺

    目的 针对现有二羟丙茶碱工艺方法收率低,副产物较多,对环保产生较大压力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制备二羟丙茶碱的新工艺.方法 采用有机相代替水相反应,并采用弱碱性盐类作为催化剂,生成二羟丙茶碱.结果 确定了生产二羟丙茶碱的佳反应条件为DMF/无水碳酸钾体系,茶碱:氯丙醇=1:1.2,氯丙醇滴加30min,二羟丙茶碱收率由原工艺的66%提高到82%,减少副产物产生.结论 该新工艺提高了二羟丙茶碱的收率,减少副产物残留,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前景.

    作者:田玉妙;谢丽莎;刘晖;周英壮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一次性钢丝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钢丝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A组100例置入聚氯乙烯导管,B组100例置入钢丝导管.记录硬膜外置管是否顺畅,置管时异感,误入血管,注药困难及拔管是否困难.结果 A组置管时发生异感24例,误入血管37例,注药困难11例,置管不畅10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钢丝导管可降低剖宫产麻醉硬膜外腔血管及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作者:唐智;林兰香;叶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的MRI表现

    目的 探讨MRI在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临床随访或手术证实的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 MRI表现为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骨块撕脱并分离,撕脱处可见裂隙及细小骨块游离,周围骨质水肿信号影,均伴后交叉韧带不同程度损伤.MRI还清晰显示了膝关节其他损伤及异常.经手术治疗者,与手术结果相比较,本组MRI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MRI在诊断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应用.

    作者:崔智慧;丁长青;史志卫;刘德海;余磊;王文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对2型糖尿病患者 左心室亚临床心肌损伤的评价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评价早期糖尿病患者左心室亚临床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择血糖控制良好且无糖尿病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41例为糖尿病组,排除合并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的患者,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9例作为对照.留取三维左心室全容积图像,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三维纵向应变(GLS)、三维面积应变(GAS)、三维圆周应变(GCS)和三维径向应变(GRS),比较两组上述参数,分析左心室三维应变指标与HbA1c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糖尿病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心室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GCS|和GR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LS|、|GA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 |GLS| (r=-0.633,P<0.05)、|GAS| (r=-0.451,P<0.05)与HbA1c呈线性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早期即显示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敏感的检出这种亚临床改变.

    作者:仇萍;姚丙南;解婷婷;韩世琴;李建新;徐鹏;吉越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损伤控制复苏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损伤控制性复苏观察组和传统正压液体复苏对照组,各30例.监测及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h内输注液体量、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量,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DIC发病率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24h内输注的晶体液量、胶体液量及浓缩红细胞悬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血浆量明显增多,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DIC发病率、死亡率明显缩短或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治疗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可纠正代谢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快速恢复体温,降低死亡率.

    作者:孔金水;刘子永;黄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药熏洗坐浴改善肛肠科常规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坐浴改善肛肠科常规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肛肠科收治的行混合痔术后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予术后第2天开始坐浴,用高猛酸钾溶液坐浴早、晚各1次/d,观察组100例采用院内制剂硝矾散进行肛周局部熏洗早、晚各1次/d,所有纳入病例均以14d为评估周期.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2天和第14天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4天水肿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2d、第14天水肿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临床研究对比,在治疗混合痔术后出现的肛门疼痛,使用中药熏洗坐浴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高锰酸钾坐浴,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悦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MEWS与APACHEⅡ评分系统在多发伤分诊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MEWS与APACHEⅡ两种评分系统对急诊多发伤患者病情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科6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分别进行MEWS与APACHEⅡ评分,对患者病情与APACHEⅡ与MEWS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患者不同预后的APACHEⅡ与MEW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急诊留观患者的的MEWS与APACHEⅡ评分低,接着为收治专科病房与收治ICU的患者,行立刻抢救患者的MEWS与APACHEⅡ评分为高;存活患者的APACHEⅡ与MEWS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患者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分方法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等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EWS与APACHEⅡ评分系统应用于急诊多发伤患者均可行,MEWS与APACHEⅡ评分与患者的伤情密切相关,评分越高患者伤情越重,分数越高死亡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作者:陆婉珊;文小赢;梁小碧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熏洗法配合针刺及康复训练法对脑中风肢体瘫痪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熏洗法配合针刺以及康复训练对脑中风肢体瘫痪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中风患者76例,均表现有偏瘫症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采用熏洗法配合穴位针刺治疗并辅以系统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改善明显,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中均无不良反应,随访半年无再次发生脑中风.结论 熏洗法配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脑中风肢体瘫痪患者可明显提高有效率,改善肢体瘫痪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支持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支持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2014年6月1日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共计96例进行本项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按照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将9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运用传统方法给予鼻饲,观察组患者联合肠外和肠内序贯营养.分别观察术后7d、14d、21d三个时间段患者各项机能恢复情况.记录分析两组术后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总淋巴细胞计数情况.对比分析昏迷程度,并记录患者的GCS分值.患者术后病死情况,是否有肺部感染、褥疮症状发生,并进行相关病例数的记录.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7d后,TLC浓度高于对照组,治疗14d的ALB、Hb和TLC均高于对照组,治疗21d后T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值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在病死例数、肺部感染例数和褥疮例数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d、14d和21d之后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可改善患者康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重视应用.

    作者:彭俊隆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神经上皮肿瘤扩散加权成像b值优化选择的初步研究

    目的 使用1.5T超导MR扫描仪选取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对神经上皮肿瘤病例行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遴选佳b值,为获取佳图像质量.方法 随机选择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神经上皮肿瘤患者行颅脑DWI检查,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分别采用0、700、900、1100、1300、1500s/mm2,分别对应为A、B、C、D、E、F六组.每组均测量肿瘤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病变处的信号强度(s病变),相应层面脑白质信号强度(s脑白质),并计算出对应SNR、CNR,通过对比六组ADC,SNR、CNR,对比不同b值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结果 D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B、C、E、F组,C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B、E、F组(P<0.05), E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B、F组,E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B、F组,B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F组,F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扩散加权成像,当b值为1100s/mm2时,对于神经上皮肿瘤具有佳的成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维高;李志远;谢应朗;熊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尼可地尔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尼可地尔原料药含量测定的不同方法,并确立更加简单、快速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尼可地尔原料药的含量,并与日本药局方第16改正版中收载的非水滴定法进行比较. 结果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尼可地尔的线性范围为14.32~238.60μg/mL(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0.5%).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快速、准确,可作为尼可地尔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肖瑶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HFHD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方法,HDF组给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干体重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HFHD组患者治疗后的Hb、ALB、P及iPTH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HDF组(P<0.05);且HFHD组患者治疗后的干体重增加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HDF组(P<0.05).结论 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得以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梁矛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麻醉后认知功能影响

    目的 探析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于患者麻醉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的86例外科需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联合组43例患者,行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法,常规组43例患者,行单纯瑞芬太尼麻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MSE评分以及基本生命状态等.结果 联合组与常规组患者在术前24h的MMSE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48h、以及1周,联合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周,联合组患者的MMSE评分更趋于术前状态.两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以及语言应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相对于单纯使用瑞芬太尼的麻醉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使患者术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拔管时间更短,苏醒更快.

    作者:余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苦参碱联合卡铂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苦参碱联合卡铂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人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苦参碱组(1.0mg/mL、2.0mg/mL、3.0mg/mL)、卡铂组(0.01mg/mL)及苦参碱联合卡铂组.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FCM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各组细胞的CXCR4 mRNA表达.结果 相同浓度苦参碱联合卡铂组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明显高于单药苦参碱组(P<0.05)及其单药卡铂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CXCR4mRNA灰度值均降低(P<0.05).相同浓度苦参碱联合卡铂组灰度值明显低于单药苦参碱组(P<0.05)及其单药卡铂组(P<0.05).结论 苦参碱联合卡铂能发挥正协同作用人胃癌SGC-7901细胞,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其增殖并诱导凋亡,该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内CXCR4 mRNA 表达有关.

    作者:汪顺才;毛玲;梁靓;左念;祝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心理干预护理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2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38例,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1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心理干预护理,观察两组SAS、SDS、PQSI评分量表及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后第1天及出院时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时PQSI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PSQI评分逐渐下降,且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度术后第1天及出院时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消除宫外孕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住院过程中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志霞;王燕婷;刘妙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NOD1和NOD2介导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NOD样受体是一类新型胞浆内的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在自身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一旦被激活,这些分子触发细胞内信号通路,导致激活转录反应,终在一个炎性基因子集上表达.在本文中,我们将专注于NOD1 和NOD2在识别和响应细胞内的病原体(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以及它们在非肽聚糖含有病原体(例如病毒和原生动物寄生虫)的信号应答.

    作者:郑媛;安丽;仇杰;施玮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PBL结合CBS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临床见习课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BL)结合基于病例学习(CBS)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临床见习课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徐州医学院2014年四年级的4个班(162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两个班),实验组采用PBL+CBS授课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查房式授课模式,课后进行考试,考试成绩用t-tes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BL+CBS授课组的考试成绩平均为87.01分,对照组为75.89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结合CBS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自学创新的能力,以临床常见病例为主题,设置临床问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妇产科疾病有了快速的、直观的、立体的认识,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查房式教学,值得推广.

    作者:林小满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芬太尼联合布托菲诺超前镇痛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芬太尼联合布托菲诺超前镇痛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佛山市顺德区均安医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行胃肠开腹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常规麻醉诱导、维持,各组分别在术毕前30min给药进行超前镇痛,A组给予芬太尼0.2mg,B组给予布托菲诺5mg,C组给予芬太尼0.1mg+布托菲诺2mg,D组给予相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患者苏醒与拔管时间,Ramsay评分法行术毕清醒评估,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记录患者术后6、12及24h生命体征,比较各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D组比较,B组患者苏醒时间(27.4±5.2)min与拔管时间(31.3±5.8) min均明显延长;A、B、C组患者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 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D组, B组患者出PACU时Ramsay评分高于D组;A、B、C三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D组,术后6h MAP、HR均低于D组,术后12h MAP低于D组,A组患者术后6h SpO2明显低于其余各组;A组有4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4例患者发生呼吸抑制,6例患者发生皮肤瘙痒,B组有4例患者发生头晕,6例患者发生嗜睡,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与布托菲诺联合超前镇痛用于胃肠开腹手术患者,能够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效果,不延长苏醒及拔管时间,降低因单一镇痛药物使用所导致的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该类患者术后镇痛方式的选择提供新的依据.

    作者:冯国良;尹小勇;郭小亮;李学伦;欧阳玉琼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