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钢丝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

唐智;林兰香;叶强

关键词:剖宫产, 硬膜外导管, 不良事件, 并发症
摘要:目的 观察钢丝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A组100例置入聚氯乙烯导管,B组100例置入钢丝导管.记录硬膜外置管是否顺畅,置管时异感,误入血管,注药困难及拔管是否困难.结果 A组置管时发生异感24例,误入血管37例,注药困难11例,置管不畅10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钢丝导管可降低剖宫产麻醉硬膜外腔血管及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Sysmex-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分析

    目的 分析Sysmex-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方法 分析Sysmex-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携带污染率、精密度和空白计数.结果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携带污染率均显著可允许范围;除批间精密度中低值血小板计数和变异系数高于标准外,其他均在标准中;通过空白计数试验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大值均低于允许范围. 结论 Sysmex-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良好,满足临床工作需求.

    作者:陈宏斌;吴敏校;陈琼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PBL结合CBS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临床见习课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BL)结合基于病例学习(CBS)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临床见习课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徐州医学院2014年四年级的4个班(162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两个班),实验组采用PBL+CBS授课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查房式授课模式,课后进行考试,考试成绩用t-tes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BL+CBS授课组的考试成绩平均为87.01分,对照组为75.89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结合CBS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自学创新的能力,以临床常见病例为主题,设置临床问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妇产科疾病有了快速的、直观的、立体的认识,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查房式教学,值得推广.

    作者:林小满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caspase-3表达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子痫前期孕妇45例为观察组,正常孕妇45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胎盘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并应用TUNEL方法检测胎盘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胎盘血管内皮细胞AI为(0.89%±0.08%),对照组胎盘血管内皮细胞AI为(0.28%±0.04%).两组的胎盘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AI比较,观察组A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P<0.05),随病情加重,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血管内皮细胞AI呈上升趋势,其值分别为(0.76%±0.06%),(1.04%±0.0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P<0.05).观察组胎盘血管内皮细胞中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2.2%,而对照组胎盘血管内皮细胞中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5,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血管内皮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呈上升趋势,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1, P<0.01).结论 胎盘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上调在子痫前期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延辉;梁媚珍;蒋洁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8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再按临床诊断分为研究Ⅰ组(细菌感染45例)与研究Ⅱ组(非细菌感染42例),同期选择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组患者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清抗体(IgM)检测,且进行痰培养,对照组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查,各组间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Ⅰ组PCT水平明显高于研究Ⅱ组与对照组[(5.08±0.79)ng/mL>(0.52±0.20) ng/mL>(0.14±0.0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Ⅰ组PCT阳性检出率、痰培养阳性检出率、病原体IgM抗体阳性检出率(91.11%、31.11%、4.88%),与研究Ⅱ组相比(23.81%、0、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陈嘉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综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观察常规治疗和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7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35例.常规组采用口服钙尔奇D咀嚼片和阿仑磷酸钠;综合组采用口服钙尔奇D咀嚼片、阿仑磷酸钠并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进行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和骨痛缓解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2~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L2~4、股骨颈、股骨转子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治疗后综合组患者骨密度高于常规组(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综合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84.38%,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治疗仪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可以明显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提高腰椎骨密度,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嘉威;谢国平;何伟东;梁寒洁;冯瑞强;容锡沧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0例(160个结节),给予常规超声及UE检查,并经病理证实.比较TI-RADS与UE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结果示,160个甲状腺结节中有良性122个,恶性38个.U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TI-RA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RADS联合UE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则明显高于单一UE及TI-RADS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RADS、UE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但以UE的诊断价值更高,而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可提高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

    作者:彭瑞芳;杨韵贤;郑苑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神经上皮肿瘤扩散加权成像b值优化选择的初步研究

    目的 使用1.5T超导MR扫描仪选取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对神经上皮肿瘤病例行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遴选佳b值,为获取佳图像质量.方法 随机选择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神经上皮肿瘤患者行颅脑DWI检查,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分别采用0、700、900、1100、1300、1500s/mm2,分别对应为A、B、C、D、E、F六组.每组均测量肿瘤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病变处的信号强度(s病变),相应层面脑白质信号强度(s脑白质),并计算出对应SNR、CNR,通过对比六组ADC,SNR、CNR,对比不同b值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结果 D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B、C、E、F组,C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B、E、F组(P<0.05), E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B、F组,E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B、F组,B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F组,F组的SNR、CNR、ADC分别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扩散加权成像,当b值为1100s/mm2时,对于神经上皮肿瘤具有佳的成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维高;李志远;谢应朗;熊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孙立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风险评估与治疗策略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 AAS)包括三种致命性的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aortic hematoma, IMH)和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三者共同病理特征为主动脉壁的完整均一性遭到破坏.其中常见的是主动脉夹层(62%~88%),壁内血肿次之(10%~30%).

    作者:苏暄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38例为观察组,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35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感染部位及致病菌,分析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葡萄球菌、肠球菌分别占革兰阳性球菌致病菌的63.16%、31.58%;肺部感染17例(44.74%),腹腔感染10例(26.32%),为易感染部位;对照组35例葡萄球菌、肠球菌分别占革兰阳性球菌致病菌的60.00%、25.71%,居首位及第二位;肺部感染14例(40.00%),腹腔感染11例(31.42%),为易感染部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细菌清除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57.14%)及细菌清除率(64.2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2.86%)(P<0.05).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王笑云;肖百芳;肖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血清HE4、CA125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肿瘤标记物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与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卵巢癌患者为观察组,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00例不同分期卵巢癌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E4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法(ECLIA)检测CA125水平,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两标志物单项或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HE4 与CA125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E4与CA125 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显示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93%和91%,均高于血清HE4(81%、81%、82%)与CA125(73%、83%、83%)的单项检测.结论 血清HE4 与CA125 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卵巢癌的诊断效能,对卵巢癌的早鉴别、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吴红娟;戴云先;刘广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损伤控制复苏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损伤控制性复苏观察组和传统正压液体复苏对照组,各30例.监测及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h内输注液体量、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量,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DIC发病率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24h内输注的晶体液量、胶体液量及浓缩红细胞悬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血浆量明显增多,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DIC发病率、死亡率明显缩短或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治疗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可纠正代谢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快速恢复体温,降低死亡率.

    作者:孔金水;刘子永;黄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在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20例超声引导下的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的活检结果,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作对比,以取得组织所提供的肯定病理诊断或术后病理为终诊断标准. 结果 120例患者中,116例所取出目标组织能做出明确组织病理诊断,穿刺确诊率为96.7%.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诊断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为98%、96%、97%,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相应指标分别为81%、90%、87%,灵敏度、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可显著提高淋巴结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且微创并发症低,可作为临床诊断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病变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萍;孟祥启;袁涛;方海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的MRI表现

    目的 探讨MRI在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临床随访或手术证实的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 MRI表现为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骨块撕脱并分离,撕脱处可见裂隙及细小骨块游离,周围骨质水肿信号影,均伴后交叉韧带不同程度损伤.MRI还清晰显示了膝关节其他损伤及异常.经手术治疗者,与手术结果相比较,本组MRI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MRI在诊断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应用.

    作者:崔智慧;丁长青;史志卫;刘德海;余磊;王文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一次性钢丝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钢丝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A组100例置入聚氯乙烯导管,B组100例置入钢丝导管.记录硬膜外置管是否顺畅,置管时异感,误入血管,注药困难及拔管是否困难.结果 A组置管时发生异感24例,误入血管37例,注药困难11例,置管不畅10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钢丝导管可降低剖宫产麻醉硬膜外腔血管及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作者:唐智;林兰香;叶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熏洗法配合针刺及康复训练法对脑中风肢体瘫痪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熏洗法配合针刺以及康复训练对脑中风肢体瘫痪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中风患者76例,均表现有偏瘫症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采用熏洗法配合穴位针刺治疗并辅以系统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改善明显,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中均无不良反应,随访半年无再次发生脑中风.结论 熏洗法配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脑中风肢体瘫痪患者可明显提高有效率,改善肢体瘫痪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高尿酸血症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高尿酸血症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100例按照认知功能评估的年龄≥60岁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体检中心100例年龄≥60岁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血尿酸值,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酸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认知障碍患者尿酸水平为高于中度、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认知障碍患者尿酸水平高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尿酸高,高尿酸血症可能与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汤宝海;水生权;吴华;朱仲初;张雪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是钙代谢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其特有的脂溶性特性对儿童的健康生长作用显著.缺乏维生素D可增加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的发病率.因此合理补充维生素D,维持良好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个体健康十分重要.另外,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又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从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现状出发,探讨其相应的因素对其的影响,以期为维生素D更为广泛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筠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一种制备二羟丙茶碱的新工艺

    目的 针对现有二羟丙茶碱工艺方法收率低,副产物较多,对环保产生较大压力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制备二羟丙茶碱的新工艺.方法 采用有机相代替水相反应,并采用弱碱性盐类作为催化剂,生成二羟丙茶碱.结果 确定了生产二羟丙茶碱的佳反应条件为DMF/无水碳酸钾体系,茶碱:氯丙醇=1:1.2,氯丙醇滴加30min,二羟丙茶碱收率由原工艺的66%提高到82%,减少副产物产生.结论 该新工艺提高了二羟丙茶碱的收率,减少副产物残留,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前景.

    作者:田玉妙;谢丽莎;刘晖;周英壮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液氮冷冻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液氮冷冻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尖锐湿疣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液氮冷冻联合薄芝糖肽治疗为联合组,30例患者仅采用液氮冷冻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复诊,联合组复发率分别为16.7%, 6.7%,10.0%,对照组分别为20.0%,13.3%和36.7%,治疗后2周和1个月比较,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氮冷冻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尖锐湿疣,能够显著提高痊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傅超华;丘卫荣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用于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52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群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Hcy检测值为(20.1±3.8)μmol/L,对照组Hcy检测值为(11.2±4.1)μmol/L,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高Hcy血症检测阳性人数为41例,高Hcy血症检测阳性率为60.3%,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检测阳性人数为3例,检测阳性率5.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危人群和既往有过类似病史的患者进行检测和跟踪监测,不仅可以有效监测预警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通过控制高Hcy血症,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姜冬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