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有彩;植妙演;冯金葵;张小兰
目的:检测Snail、E-cadherin及Viment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nail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在卵巢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Snail、E-cadherin、Vimentin在48例卵巢浆液性腺癌、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及卵巢浆液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EMT相关因子表达强度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Snail、Vimentin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率为(68.75%/66.67%),高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腺瘤的(41.67%/37.50%)及卵巢浆液性腺瘤的(25.00%/18.75%),结果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E-cadherin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率为27.08%,低于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腺瘤的54.17%及卵巢浆液性腺瘤的75.00%,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腺瘤组与卵巢浆液性腺瘤组比较,三种蛋白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Snail、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高低与FIGO分期、分化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腹膜种植有关。(3)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Snail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7,P<0.05),Snail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601,P<0.05),而E-cadherin与Vimentin表达的相关性不明显(r=-0.206, P>0.05)。结论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nail、Vimentin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提示Snail介导的EMT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唐青;侯建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自从1948年Dalldorf在美国纽约州格林县的柯萨奇镇(Coxsackie New York)的患儿中发现并描述了一种后来被命名为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以来,直到1960 Alsop将由萨科奇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手足口病(HFMD),随后在世界各地均发现存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我国于1980年首次报告手足口病,广西于1989年第一次发现并报告了该病,自2008年手足口病列为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以来,广西对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的基因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占41.70%,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阳性8.50%。同时证实广西分离的EV71与国内其他省流行的EV71流行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同属于C4基因亚型C4b分支。资料显示手足口病在国内呈现自然流行消长趋势,尽管该病的疫苗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但离现场应用仍然存在多方面的挑战。
作者:潘朝庆;黄亚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发病人数占全球一半以上,国内食管癌的死亡率为17.38/1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miRNA是新发现的一种具有高度进化保守性的单链RNA,在转录后水平引起靶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miRNA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类型、预后等密切相关。在外周血中,miRNA水平也表现出显著的肿瘤相关性、组织特异性和表达稳定性。随着食管癌发病率不断增加,人们更加关注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及早期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
作者:刘汉;刘颖;曹秀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卵巢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67例卵巢癌组织,25例良性卵巢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67例卵巢癌组织中有35例为阳性表达,卵巢良性肿瘤有22例阳性表达,正常卵巢组织中均为阳性表达,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PTEN蛋白表达与卵巢癌的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卵巢癌的组织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及表达缺失对于评价卵巢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利珍;谭小军;张琼;高蔚樱;劳淑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58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疗效好、恢复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群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监测晚孕期高危妊娠患者胎儿脐动脉(UA)及子宫螺旋动脉(SA)血流参数指标,探讨晚孕期高危妊娠胎儿脐动脉、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两者联合监测对预测围产儿结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0例单胎晚期妊娠妇女胎儿的脐动脉及母体子宫螺旋动脉的血流进行检测,分别测量以下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速度与舒张期末速度之比值(S/D),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80例高危妊娠与40例正常妊娠组作对照分析。结果(1)高危妊娠组胎儿脐动脉及子宫螺旋动脉血流S/D、RI、PI值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危妊娠组围产儿结局异常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当胎儿脐动脉和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指标都异常时,围产儿结局不良发生率为80.00%,明显高于胎儿脐动脉或子宫螺旋动脉单独异常组,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子宫螺旋动脉的血流状态,对预测妊娠结局的发生有临床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比单纯胎儿脐动脉或子宫螺旋动脉监测对预测高危妊娠胎儿不良结局更有价值;子宫螺旋动脉可以作为脐动脉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补充。
作者:王燕;王英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用于全麻上腹部手术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行上腹部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芬太尼行全麻诱导,观察组应用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全麻诱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诱导期间阿托品使用率2.67%少于对照组1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注射痛、肌阵挛和咳嗽反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全麻上腹部手术伴高血压患者应用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能够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诱导期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且安全可靠。
作者:廖少忠;卢贵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他汀钙片对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上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后期治疗上的应用。方法收治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的1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实验组84例。对照组用传统的硝苯地平或硝酸甘油接受治疗,实验组用氨氯地平阿托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压与血脂的变化,并进行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脂各项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各个指标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患者各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期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收缩压为120mm Hg,舒张压为70mm Hg、TG为1.8mmol/L、TC为3.52mmol/L、LDL-C为1.68mmol/L、HDL-C为1.09~1.8mmol/L,各个数据显示都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他汀钙片对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有着明显的疗效,并且伴有极少的不良反应,适用于对临床上的治疗。
作者:汪蕾;孙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62例脊柱创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62例脊柱创伤患者,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并选择短节段椎弓根钉进行固定的方法治疗,观察患者在术后的伤椎椎体前与后缘的压缩高度、Cobb’s角以及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状态。结果62例患者在术后伤椎具有良好的恢复效果,此外,伤椎椎体前与后缘压缩高度以及Cobb’s角等相关指标和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具有明显恢复。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进行固定的治疗方法,对急性脊柱创伤具有显著疗效,然而应将CT、X线平片等影像学资料与患者伤势等具体情况相结合,依照此结果选择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罗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3月14日,正是草长莺飞、迎春花粲然报春之时。在这大好春光中,业界专家学者云集于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参加第六届中国眼科学基础研究大会暨研究生导师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谢立信教授在开幕发言中指出了眼表重建领域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方向。
作者:苏暄;林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1例CSP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停经40~75d,入院前无痛性阴道流血7例,大出血4例(3例为外院B超检查诊断为宫内孕,1例为我院诊断为难免流产)。11例患者均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其中4例患者经药物保守治疗查血β-HCG降至正常后出院,7例药物治疗无效转入手术治疗(2例接受了病灶局部切除+子宫下段修补术,2例患者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3例年龄>35岁、无生育要求者行全子宫次切除术)。7例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血β-HCG降至正常,恢复良好,病理证实子宫瘢痕妊娠。结论CSP临床较少见,易误诊,对有剖宫产术史的患者应尽早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早期明确诊断。
作者:赵金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我院所提出的优质护理方法的临床实际护理效果,从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普外科住院的患者36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关的比较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后,优质护理组的184例患者实施护理后,总满意患者184例,总满意度为100.00%;常规护理组的184例患者实施护理后,总满意患者168例,总满意度为91.30%。总满意度组间比较,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患者的满意度,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16.73,P<0.05);(2)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情况评分结果组间比较,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得分水平显著的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得分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1)。结论在临床针对普外科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实践的过程中,传统常规护理措施和方法相比较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和方法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更好,是临床针对普外科患者实施护理措施的理想选择。
作者:杨雅清;李炎;董津平;张苏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服用降糖药物,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组38例在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率、出院时及随访结束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复查、饮食、服药、自我监测及运动的遵医率与对照组比较较高(P<0.05)。两组随访结束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出院时,但是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使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控制血糖效果较好,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吲达帕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肥厚及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30例(76.92%)恢复,对照组11例(28.21%)恢复,两组恢复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重量指数,研究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恢复,控制血压水平,还有可能对其左心室肥厚发展起抑制作用。
作者:卞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发胸腹瘘(AF)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与转归。方法观察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肾内科2009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3例CAPD并发胸腹瘘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出现气促、胸闷、不能平卧,伴超滤量明显减少,影像学提示中-大量右侧胸腔积液;应用胸水生化成分分析鉴定胸水性质,同时以标记放射性核素99Tcm-乙三胺五乙酸(DPTA)注入透析液后,在胸膜腔中探测到99Tcm确诊;经抽取胸水、暂停CAPD、改行间隙性腹膜透析等治疗方法效果欠佳,3例患者终都转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从临床表现可早期发现胸腹瘘,用核素扫描结合胸水生化成分分析诊断胸腹瘘敏感性高,不良反应少。出现胸腹瘘后患者较难再维持腹膜透析治疗。
作者:关毅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脂蛋白(a)[lipoprotein(a), Lp(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已挑选的HbA1C>7%的92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HbA1C及Lp(a),另测定60例正常体检者HbA1C及Lp(a)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关分析作统计学检查;根据HbA1C水平将升高组分成3组,对Lp(a)进行组间分析,并对Lp(a)与HbA1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bA1C升高组的Lp(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组间分析,三组之间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Lp(a)与HbA1C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HbA1C与Lp(a)无相关性, Lp(a)的升高不受HbA1c的影响,是独立于HbA1C之外的一项指标。
作者:王德彬;赵茹妹;肖倩;张筱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抗凝药物在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抗凝治疗是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心房颤动(AF)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重点,由于传统药物的局限性,凝血因子Xa抑制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药物并逐步走向临床。本文对凝血因子Xa直接抑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其临床应用及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作者:刘泽清;刘冬;彭礼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细胞参数及血脂有关项目测定对银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银屑病患者52例和正常对照100例同时检测11项血细胞参数及胆固醇和血脂。结果银屑病及其进行期MCV、RDW、MPV、PDW、CH、TG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结论银屑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及生理基础有相同之处,所以银屑病患者易发心血管疾病与血细胞参数及血脂的变化有关。
作者:吉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脐部病灶面罩吹氧治疗新生儿脐炎的效果。方法124例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单双数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予抗生素治疗及常规脐部护理两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一次性氧气面罩作脐部病灶吹氧15min,每日2次。治疗72h后比较两组患儿脐部炎症消退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部病灶面罩吹氧能加快新生儿脐炎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妙珍;陈琼;黄彩霞;杨柳;尹焕银;邵秀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不同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1月的6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职业倦怠感量表进行评估,并比较其中不同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护理人员的评估结果。结果护龄6~10年者、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的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量表评估结果差于其他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影响较大,应注意对护龄6~10年、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干预。
作者:徐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