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毅;朱小玲;朱珺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1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评分(8.60±4.44)分,抑郁评分(8.24±4.32)分。其中,焦虑阳性92例(47.9%),抑郁阳性87例(45.3%),其中76例患者既有焦虑又有抑郁,占39.5%。焦虑、抑郁受家庭年收入、教育程度、病程及抗病毒治疗4个因素的影响。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较高,家庭年收入、教育程度、病程及抗病毒治疗为主要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应重视其心理状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作者:罗艳芳;陈小武;曹群朵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体位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中眼内压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6月收治的120例妇科腹腔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体位采用头低位30°,观察组术中采用头低位15°。结果观察组T1、T2时刻点的眼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手术视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时的眼睛不适、肩痛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中采用头低位15°能够减轻手术体位对患者眼内压的影响,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且该手术体位对手术视野无明显影响。
作者:缪月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接收的106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及住院时间,术后1d、5d症状评分及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症状评分为(1.35±0.24)分,术后5 d为(4.07±0.59)分,对照组分别为(4.14±0.85)分、(7.93±1.08)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3例,发生率为5.66%,对照组10例,发生率为18.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字2=4.296,P=0.036)。观察组满意度为92.45%(49/53),对照组为66.04%(35/53),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字2=11.242,P=0.001)。结论舒适护理能够促进腹部外科手术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章紫燕;徐化;龚群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将高仿真模拟系统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校护理学院2013级82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名。观察组应用高仿真模拟系统进行教学,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护生期末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成绩以及通过问卷调查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习兴趣、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评判思维能力、服务态度、角色转变和团队合作方面观察组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高仿真模拟系统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可使护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专业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邓力;高乔;何开莲;王金莲;李莉;田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泌尿外科的护理中品管圈活动对于提高膀胱癌术后安全性的作用以及降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通过使用历史对照研究的方案,将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所收治的膀胱癌患者313例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2012年6月到2013年12月的292例膀胱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所研究患者在术后护理中出现安全事件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1周内出院率以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术后的护理中出现坠床、输液渗漏、跌倒以及其他相关损伤等护理相关的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96%、0.32%、0.64%,护理相关的安全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2%( 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在一周内的达到了8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术后一周内出院率38.70%( P<0.05);同时实验组的感染、褥疮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32%和0.00%,并发症的总发病率为0.32%,明显低于对照组2.73%(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为我科护士营造了一个良好又和谐的工作环境与氛围,从而充分调动了护士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在工作中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协调,护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因而明显减少了护理中的差错,有效降低了护理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王华;张艳丽;邱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护理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低位直肠癌新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健康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ESCA各个方面的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ESCA 各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4个维度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 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护理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高瑶娟;张晓敏;何艳盛;荣幸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PDCAS循环对提高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多家三级医院的40间相同等级的手术室,将这些手术室随机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和对照组,每组10间。实验组1采用PDCAS循环管理;实验组2采用分工制管理;实验组3采用轮流制管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空气洁净度维护。观察不同管理方式对于提高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1>0.5μm尘埃粒子数为3.5个/m3,沉降菌落数0.4个/30 min;实验组2、实验组3和对照组>0.5μm尘埃粒子数和沉降菌落数分别为13.2个/m3,2.8个/30 min;17.1个/m3,3.5个/30 min;19.2个/m3,4.9个/30 min (均 P<0.05)。实验组1医生的满意度高达99.7%,手术成功率为100%;实验组2、实验组3和对照组的医生满意度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0.7%,94.3%;87.2%,92.5%;85.2%,91.4%。结论 PDCAS循环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空气洁净度。
作者:仲丽莉;刘艳红;左姗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对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调查,了解其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实习护生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 PSQI)和自编影响因素问卷对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本科实习护生100人进行调查。结果睡眠质量好的护生占11.23%,睡眠质量中等的护生占63.90%,睡眠质量差的护生占24.87%。本科实习护生睡眠质量存在男女差异,不同级别医院实习的护生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0%的实习护生对于睡眠障碍不采取任何措施,影响睡眠的原因中,夜班的因素所占比例相当大,为80.6%。回归方程得出的影响因素有是否经常遇到影响心情的事、身体健康状况、招聘就业的烦恼、是否与患者或教师争吵、学习情况满意程度和娱乐活动的多少。结论本科实习护生睡眠质量较差,受护生的健康状况、就业情况、与带教教师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教会实习护生合理安排工作以外的休息时间,调整心态以提高睡眠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余淑仪;黄冬娣;梁伟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调查骨密度异常中老年女性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与预防保健行为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采用骨质疏松健康信念量表、自我效能量表( OSES)和预防保健行为量表对218例骨密度异常的中老年女性进行调查。结果该组人群健康信念中易感性和严重性维度分值偏低。 OSES总分为(69.87±14.76)分,运动和钙摄入效能维度得分分别是(64.07±13.32)和(75.08±15.13)分。预防保健行为总分为(10.68±2.98)分,体育锻炼、营养行为和与OP相关的生活习惯得分分别为(3.07±2.12)、(4.18±2.08)和(3.43±3.07)分,总得分指标为29.07%。 Pearsonˊs相关分析显示:健康信念总分、易感性、严重性、健康动机、自我效能与预防保健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 P<0.05或P<0.01);运动及钙摄入益处分别与体育锻炼、营养行为呈正相关( P<0.01);运动及钙摄入障碍分别与体育锻炼、营养行为呈负相关( P<0.05)。结论本组人群健康信念、自我效能水平中等,预防保健行为欠佳。护士应全面提升其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水平,促进预防保健行为的形成。
作者:童惠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内涵多视角立体护理模式在胸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8月开始实施基于优质护理内涵的危重患者多视角立体护理模式,选择实施前(2015年3~7月)和实施后(2015年8~12月)我院胸外科危重患者各54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两组危重患者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胸外科危重患者干预后的基础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安全度评分、整体舒适度评分、社会支持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CL-90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胸外科危重患者施以基于优质护理内涵的多视角立体护理干预,能够充分满足该类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其护理安全感、舒适感和社会支持水平,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实现优质护理目标。
作者:魏雯;张雯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在减少急诊室心电监护仪误报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5年6月至10月收治的200例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安全护理预防误报警。选取本院急诊科2015年1月至5月收治的200例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电监护仪的规范使用情况以及误报警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报警设置正确率、心电监护仪检测优化合格率、患者心电监护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误报警次数少于对照组,误报警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安全护理能够提高心电监护仪的规范使用情况,减少误报警情况的发生。
作者:潘春里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采用听觉诱导措施护理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昏迷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听觉诱导唤醒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8周、治疗结束时的格拉斯哥昏迷( GCS)评分,治疗后8周以及治疗结束时的脑电图改善情况,治疗8周后的听觉诱发电位( BAEP)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48.89%,对照组为75.56%(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脑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BAEP频率以及反应性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听觉诱导治疗方法应用于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GCS评分,改善其脑电图以及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秀梅;丁美娜;宋冰冰;刘颖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更加全面完善的护理模式。结果132例研究对象中有过忘记服药经历的85例,不注意服药(少服、漏服)52例,在自我感觉病情缓解时停止服药经历36例,感觉病情更糟时停止服药经历32例。总病程、病情分级、服药次数、近期疗效、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社区干预、费用支付方式、人均月收入、职业、就医条件对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服药种类、疾病症状、年龄对治疗依从性有影响作用( P<0.05)。实验组满意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65.15%( P<0.05)。结论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显著因素包含总病程、病情分级、服药次数、近期疗效、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社区干预、费用支付方式、人均月收入、职业、就医条件,有影响作用的因素包含服药种类、疾病症状、年龄。通过了解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采用对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祖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心电图( EKG)辅助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尖端定位技术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我院2015年1月~9月采用EKG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的1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资料,分析PICC导管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对策与干预方法。统计干预措施实施后(2015年9月~2016年5月)采用EKG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的205例患者PICC导管异位、脱出及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并与干预措施实施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异位、脱出及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97%、2.44%、1.46%,对照组分别为4.08%、6.63%、5.1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34.8±3.79)分,对照组为(25.1±2.69)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t=12.307, 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44%(199/205),对照组为92.86%(182/19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EKG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生原因给予相应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导管异位、脱出等情况的发生。
作者:周新华;陈莉;胡星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King达标互动理论对正常分娩产后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4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在阴道分娩后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以King达标互动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模式,住院期间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后并发症(产后便秘、尿潴留、乳房胀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King达标互动理论可提高正常分娩产妇的产后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风险与自理能力的关系。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IADL)对168例脑外伤稳定期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长期卧床压疮发生风险与其自理能力的关系。结果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22.62%,其中Ⅰ期压疮发生率为9.52%,Ⅱ期压疮发生率为13.09%。压疮组患者ADL评分与IADL评分显著低于非压疮组( P<0.05)。与脑外伤轻、中度功能障碍组相比,重度功能障碍患者压疮发生率显著升高( P<0.05)。结论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居家护理应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及干预,以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
作者:李雪莲;刘静;刘艳洁;任秀国;王丽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APP形式的健康教育在胆管结石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3月出院的80例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出院后APP形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后的健康知识掌握、复发率、自我管理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病因、危险因素、合理饮食、运动锻炼等健康知识得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症状管理实践、与医生沟通、运动锻炼方面的管理行为好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PP形式的健康教育能够增加胆管结石出院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延续性护理形式。
作者:施艳;赵洁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小组自学竞赛考核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级护理本科4个班的学生164名,将1、3班设为试验组,将2、4班设为对照组,每组学生82名。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法,试验组采取小组自学竞赛考核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法的评价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小组自学竞赛考核教学法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操作技术,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等非技术能力。
作者:迟晓华;吕静;董妍;王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专科护理路径在提高剖宫产手术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6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常规组与专科组,每组130例,常规组实施剖宫产手术常规护理,专科组按照手术室专科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评价与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提高剖宫产手术护理质量的效果。结果专科组剖宫产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健康知识评分优于常规组,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护理中应用手术室专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董亚玲;方胜英;董娇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阴道分娩后急性尿潴留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期间阴道分娩后出现急性尿潴留的100例患者及100例阴道分娩未发生尿潴留的产妇为研究对象,用Logistic回归的统计方法分析各因素对经阴道分娩后急性尿潴留的影响力,找出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结果两组产妇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术、手转胎头、无痛分娩、住院时间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有统计学意义的高危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钳助产、手转胎头、无痛分娩是产后急性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产钳助产、手转胎头、无痛分娩是产后急性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对以上高危人群尿潴留的预防,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古慧贤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