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雯;张雯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行留置管道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18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6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6例,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住院情况和护理前后的精神状态。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和VAS评分等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管道脱落、扭伤、堵塞和牵拉的发生率分别为16.07%、12.50%、10.71%和25.00%,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57%、1.79%、0%和5.36%(均P<0.05)。观察组为94.64%,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更低(均P<0.05)。结论在留置管道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预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丽明;叶彦;洪舟;黄彩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运动方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乳腺癌术后完成辅助化疗6~12个月的患者80例,分析太极有氧组合运动和音乐康复操这两种不同的有氧运动方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乳腺癌化疗患者在术后采取不同方案的有氧运动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程度不同。两种有氧运动方案的患者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较入组研究时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两种运动方案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太极有氧组合运动可以使患者心情保持平静,更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作者:曾威宁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无瘤技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术中严格遵循无瘤技术,加强护理配合,主要方法有合理使用器械、遵循探查顺序、合理使用冲洗液、控制气腹压力、保护取出的瘤体等。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3.2±0.5)h、术后住院时间(11.5±2.4)d。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5±2.5)个月,有24例患者按时复诊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0.0%,无复发患者,均未发现切口种植。结论做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术中无瘤技术护理配合能够减少癌细胞医源性扩散,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作者:顾荣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PDCAS循环对提高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多家三级医院的40间相同等级的手术室,将这些手术室随机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和对照组,每组10间。实验组1采用PDCAS循环管理;实验组2采用分工制管理;实验组3采用轮流制管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空气洁净度维护。观察不同管理方式对于提高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1>0.5μm尘埃粒子数为3.5个/m3,沉降菌落数0.4个/30 min;实验组2、实验组3和对照组>0.5μm尘埃粒子数和沉降菌落数分别为13.2个/m3,2.8个/30 min;17.1个/m3,3.5个/30 min;19.2个/m3,4.9个/30 min (均 P<0.05)。实验组1医生的满意度高达99.7%,手术成功率为100%;实验组2、实验组3和对照组的医生满意度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0.7%,94.3%;87.2%,92.5%;85.2%,91.4%。结论 PDCAS循环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空气洁净度。
作者:仲丽莉;刘艳红;左姗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干预的方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早期康复训练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肌力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实验组肌力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前FMA和MBI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P>0.05)。病程3个月后比治疗前有改善,实验组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方式对改善患者肌力,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患关系良好发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邱雁飞;梁妙玲;滕金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鼻咽癌放射患者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6例鼻咽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放射治疗依从性及疗效情况。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放射治疗依从率、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81.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分别为(10.91±2.92)分、(9.86±4.2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为(60.12±5.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鼻咽癌放射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韩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规范管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本院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和观察组(规范管理健康教育),每组各80例,比较两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度、自我管理行为以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度明显提高(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明显增高(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增高( P<0.05)。结论胰岛素的规范管理能够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提升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满意度。
作者:包敏;陆玉婷;李晓婷;徐笑;朱孟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针对血液内科层流室患者入室前恐惧、焦虑等心理状况,借鉴术前访视方法对血液病患者开展入室前访视,充分评估患者的需求状况,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帮助,从而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层流室生活的适应性。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我科血液层流室护士对47例拟入住层流病房患者在进仓前24~36 h内进行床边访视。结果通过入室前访视,评估患者进仓前各项个人准备的落实情况、对层流室的认知、当前患者的治疗方案、病情及心理状况等情况,护士结合评估结果与医生确认进仓的时间、选择合理的进仓方式、充分做好进仓前护患双方的各项准备,便于责任护士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结论应用层流入室前访视,管理者将访视纳入层流患者入室前工作流程之中,将护理服务前移。结合患者需求完善访视内容、方法、时间等内容,降低了因个人准备不充分,延期入室的发生率。既大化满足患者需求,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秦毅;朱小玲;朱珺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5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分层季节性变化进行调查。方法选取2015年2~12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50岁以上的人群为受试对象,按血脂分层标准,对有临床意义的血清TC、TG、LDL-C按2年双月为测定月,将测定结果输入数据库检测,对出现“血脂升高”的判断给予相应时期的护理干预,包括认知辅导、饮食结构指导、运动指导、药物应用指导。结果血清中TC、TG、LDL-C的双月表达比较,高峰值与低峰值分别发生在2月和8月;同时将100例受试者分为两组,即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P<0.05)。结论对不同季节的50岁以上人群的血脂水平分层调查及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
作者:丁美松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风险与自理能力的关系。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IADL)对168例脑外伤稳定期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长期卧床压疮发生风险与其自理能力的关系。结果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22.62%,其中Ⅰ期压疮发生率为9.52%,Ⅱ期压疮发生率为13.09%。压疮组患者ADL评分与IADL评分显著低于非压疮组( P<0.05)。与脑外伤轻、中度功能障碍组相比,重度功能障碍患者压疮发生率显著升高( P<0.05)。结论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居家护理应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及干预,以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
作者:李雪莲;刘静;刘艳洁;任秀国;王丽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接收的106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及住院时间,术后1d、5d症状评分及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症状评分为(1.35±0.24)分,术后5 d为(4.07±0.59)分,对照组分别为(4.14±0.85)分、(7.93±1.08)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3例,发生率为5.66%,对照组10例,发生率为18.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字2=4.296,P=0.036)。观察组满意度为92.45%(49/53),对照组为66.04%(35/53),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字2=11.242,P=0.001)。结论舒适护理能够促进腹部外科手术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章紫燕;徐化;龚群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各组经护理干预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 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IHS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有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FMA、Barthel、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规护理基础上,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降低患者心理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谯建;尹兴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54)和对照组(n=54),两组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均实施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围手术期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观察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其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在经整体护理干预之后,其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 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更为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辅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加强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作者:曾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甲状腺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医疗护理;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按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术后伤口引流管停留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伤口引流管停留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P<0.01)。结论开展医护一体化的新型服务模式,能提高甲状腺疾病患者饮食活动等知识掌握率,显著降低患者住院天数,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黄群爱;练荣丽;钟美浓;李晓玲;李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专科护理路径在提高剖宫产手术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6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常规组与专科组,每组130例,常规组实施剖宫产手术常规护理,专科组按照手术室专科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评价与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提高剖宫产手术护理质量的效果。结果专科组剖宫产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健康知识评分优于常规组,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护理中应用手术室专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董亚玲;方胜英;董娇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出院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与SD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命质量的5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显著缓解乳腺癌出院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作者:杨雪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乳腺癌患者确诊后、术前、术后和化疗期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253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在患者确诊后、术前、术后、化疗期采用发放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对乳腺癌手术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记录,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了解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并提出相关影响因素的护理对策。结果乳腺癌患者确诊后、术前、术后和化疗期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女性成人常模( P<0.05),乳腺癌患者术前及化疗期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确诊后和术后( P<0.05),而术后和化疗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抑郁情绪与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人格等因素有关。结论乳腺癌患者一旦确诊即出现明显焦虑、抑郁情绪,与文化程度、年龄、社会支持及人格有关,且不同诊疗阶段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诊疗阶段制定相关护理对策,以期改善其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成功率。
作者:李娜;林晓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拓展训练在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培养中的应用效果,为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开展拓展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参加贵州省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培训的81名临床实践学员,随机分为对照组40人和干预组41人。在2个月的临床实践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临床实践;干预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邀请专业拓展训练机构针对学员协助能力、团队精神、沟通意识、人际信任、个人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进行拓展训练。结果两组学员在协助能力、团队精神、人际信任以及教学满意度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拓展训练是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培训临床实践的有益补充,对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相关培训中推广。
作者:付其刚;曹旖;李列宽;刘永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体位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中眼内压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6月收治的120例妇科腹腔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体位采用头低位30°,观察组术中采用头低位15°。结果观察组T1、T2时刻点的眼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手术视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时的眼睛不适、肩痛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中采用头低位15°能够减轻手术体位对患者眼内压的影响,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且该手术体位对手术视野无明显影响。
作者:缪月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改良预警评分( MEWS)在急性胃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普外科收治的74例急性胃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改良预警评分将其分为两组,A组37例,MEWS评分≥4分;B组37例,MEWS评分<4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病情转归和预后。结果 A组患者痊愈或好转出院率低于B组,入住ICU率、死亡率、3个月后再次入院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入住ICU、3个月内再次入院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B组,自动出院/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EWS评分能有效辅助护理人员评估急性胃出血合并糖尿病手术治疗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建议对MEWS评分≥4分的患者加强临床护理监管。
作者:沈献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