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玲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诊疗的PICC置管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心理健康自评量表评分( SCL-90)、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的SCL-90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邓玲;沈学丽;苏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心电图( EKG)辅助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尖端定位技术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我院2015年1月~9月采用EKG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的1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资料,分析PICC导管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对策与干预方法。统计干预措施实施后(2015年9月~2016年5月)采用EKG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的205例患者PICC导管异位、脱出及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并与干预措施实施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异位、脱出及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97%、2.44%、1.46%,对照组分别为4.08%、6.63%、5.1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34.8±3.79)分,对照组为(25.1±2.69)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t=12.307, 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44%(199/205),对照组为92.86%(182/19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EKG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生原因给予相应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导管异位、脱出等情况的发生。
作者:周新华;陈莉;胡星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醛与戊二醛用于纤支镜消毒的效果,并比较ATP生物荧光法和微生物学检测法的检测效果。方法使用邻苯二甲醛消毒纤支镜设为实验组,使用戊二醛消毒纤支镜设为对照组,并分别使用两种检测方法对消毒后纤支镜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微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清洗消毒均合格。 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邻苯二甲醛比戊二醛消毒效果更好。结论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和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燕华;李靖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鼻咽癌放射患者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6例鼻咽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放射治疗依从性及疗效情况。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放射治疗依从率、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81.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分别为(10.91±2.92)分、(9.86±4.2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为(60.12±5.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鼻咽癌放射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韩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接收的106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及住院时间,术后1d、5d症状评分及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症状评分为(1.35±0.24)分,术后5 d为(4.07±0.59)分,对照组分别为(4.14±0.85)分、(7.93±1.08)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3例,发生率为5.66%,对照组10例,发生率为18.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字2=4.296,P=0.036)。观察组满意度为92.45%(49/53),对照组为66.04%(35/53),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字2=11.242,P=0.001)。结论舒适护理能够促进腹部外科手术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章紫燕;徐化;龚群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出院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与SD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命质量的5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显著缓解乳腺癌出院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作者:杨雪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予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6周。护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量表( NOSIE-30)评定行为障碍、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 IPROS)评定社会功能,测定血糖。结果第6周末,研究组NOSIE总分、总积极因素分的增分及总消极因素分的减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的SSPI总分、主动性分和交往情况分、社会性活动技能分增加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明显减少患者行为障碍,提高社会功能,利于血糖的控制。
作者:磨丽莉;潘巧淑;周芳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承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为护理教育者提高护生专业承诺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特定的“护理专业承诺量表”和“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某医学院校813名在校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承诺总分为(74.91±14.76)分,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81.86±9.27)分,专业承诺和自主学习能力各因子得分率均未超过70%;专业承诺与自主学习能力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和自主学习能力均呈中等水平,护理教育者应采取多种途径改善护生专业承诺水平,以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杨晓玲;曾建霜;冯胜梅;王建;肖建磊;鞠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无瘤技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术中严格遵循无瘤技术,加强护理配合,主要方法有合理使用器械、遵循探查顺序、合理使用冲洗液、控制气腹压力、保护取出的瘤体等。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3.2±0.5)h、术后住院时间(11.5±2.4)d。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5±2.5)个月,有24例患者按时复诊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0.0%,无复发患者,均未发现切口种植。结论做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术中无瘤技术护理配合能够减少癌细胞医源性扩散,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作者:顾荣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拓展训练在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培养中的应用效果,为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开展拓展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参加贵州省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培训的81名临床实践学员,随机分为对照组40人和干预组41人。在2个月的临床实践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临床实践;干预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邀请专业拓展训练机构针对学员协助能力、团队精神、沟通意识、人际信任、个人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进行拓展训练。结果两组学员在协助能力、团队精神、人际信任以及教学满意度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拓展训练是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培训临床实践的有益补充,对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相关培训中推广。
作者:付其刚;曹旖;李列宽;刘永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康复在尘肺患者肺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尘肺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及肺灌洗常规治疗3个月。多学科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耐力训练、健身气功、呼吸操、中医理疗,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患者Borg评分及6MWT,与常规治疗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均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多学科综合康复对尘肺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明显改善尘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运动耐力,但患者的肺功能改善不明显。
作者:李秀云;胡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PDCAS循环对提高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多家三级医院的40间相同等级的手术室,将这些手术室随机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和对照组,每组10间。实验组1采用PDCAS循环管理;实验组2采用分工制管理;实验组3采用轮流制管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空气洁净度维护。观察不同管理方式对于提高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1>0.5μm尘埃粒子数为3.5个/m3,沉降菌落数0.4个/30 min;实验组2、实验组3和对照组>0.5μm尘埃粒子数和沉降菌落数分别为13.2个/m3,2.8个/30 min;17.1个/m3,3.5个/30 min;19.2个/m3,4.9个/30 min (均 P<0.05)。实验组1医生的满意度高达99.7%,手术成功率为100%;实验组2、实验组3和对照组的医生满意度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0.7%,94.3%;87.2%,92.5%;85.2%,91.4%。结论 PDCAS循环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空气洁净度。
作者:仲丽莉;刘艳红;左姗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甲状腺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医疗护理;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按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术后伤口引流管停留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伤口引流管停留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P<0.01)。结论开展医护一体化的新型服务模式,能提高甲状腺疾病患者饮食活动等知识掌握率,显著降低患者住院天数,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黄群爱;练荣丽;钟美浓;李晓玲;李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54)和对照组(n=54),两组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均实施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围手术期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观察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其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在经整体护理干预之后,其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 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更为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辅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加强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作者:曾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内涵多视角立体护理模式在胸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8月开始实施基于优质护理内涵的危重患者多视角立体护理模式,选择实施前(2015年3~7月)和实施后(2015年8~12月)我院胸外科危重患者各54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两组危重患者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胸外科危重患者干预后的基础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安全度评分、整体舒适度评分、社会支持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CL-90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胸外科危重患者施以基于优质护理内涵的多视角立体护理干预,能够充分满足该类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其护理安全感、舒适感和社会支持水平,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实现优质护理目标。
作者:魏雯;张雯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阴道分娩后急性尿潴留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期间阴道分娩后出现急性尿潴留的100例患者及100例阴道分娩未发生尿潴留的产妇为研究对象,用Logistic回归的统计方法分析各因素对经阴道分娩后急性尿潴留的影响力,找出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结果两组产妇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术、手转胎头、无痛分娩、住院时间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有统计学意义的高危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钳助产、手转胎头、无痛分娩是产后急性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产钳助产、手转胎头、无痛分娩是产后急性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对以上高危人群尿潴留的预防,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古慧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干预的方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早期康复训练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肌力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实验组肌力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前FMA和MBI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P>0.05)。病程3个月后比治疗前有改善,实验组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方式对改善患者肌力,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患关系良好发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邱雁飞;梁妙玲;滕金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风险与自理能力的关系。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IADL)对168例脑外伤稳定期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长期卧床压疮发生风险与其自理能力的关系。结果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22.62%,其中Ⅰ期压疮发生率为9.52%,Ⅱ期压疮发生率为13.09%。压疮组患者ADL评分与IADL评分显著低于非压疮组( P<0.05)。与脑外伤轻、中度功能障碍组相比,重度功能障碍患者压疮发生率显著升高( P<0.05)。结论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居家护理应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及干预,以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
作者:李雪莲;刘静;刘艳洁;任秀国;王丽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体位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中眼内压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6月收治的120例妇科腹腔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体位采用头低位30°,观察组术中采用头低位15°。结果观察组T1、T2时刻点的眼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手术视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时的眼睛不适、肩痛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中采用头低位15°能够减轻手术体位对患者眼内压的影响,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且该手术体位对手术视野无明显影响。
作者:缪月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APP形式的健康教育在胆管结石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3月出院的80例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出院后APP形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后的健康知识掌握、复发率、自我管理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病因、危险因素、合理饮食、运动锻炼等健康知识得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症状管理实践、与医生沟通、运动锻炼方面的管理行为好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PP形式的健康教育能够增加胆管结石出院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延续性护理形式。
作者:施艳;赵洁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