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丽萍;吴菊;高婷婷
目的:运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脑卒中患者并发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按住院号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便秘疗效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便秘治疗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因情绪、饮食、长期卧床及排便习惯改变等因素引起的便秘,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和预防便秘的发生,减轻患者便秘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焕芝;周在霞;娄秀娥;商莉;贾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性,为减轻家庭照护者抑郁情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中文版(PHQ-8),医疗社会支持量表简体中文版(MOS-SSS)对105名肺动脉高压患者家庭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家庭照护者的抑郁评分为(4.6±5.0)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500,P=0.002)。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家庭照护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讯息与情绪性社会支持低。
作者:孙红霞;徐毅君;董帅;杨萍萍;孙文杰;魏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癌痛控制障碍原因,并探讨其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癌痛控制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此基础上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控制障碍原因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降低分数及护理满意度提高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护理效果显效83例(61.94%),总有效率89.55%,显著高于对照组69.40%的总有效率(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分析癌痛控制障碍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春艳;尚立华;付亚红;徐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结肠癌患者手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24例结肠癌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6/62),显著低于对照组24.19%(15/62)x2=4.644,P=0.031<0.05。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t=4.760,P=0.038<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5.942,P=0.016<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结肠癌术后患者,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杨庆玲;李巧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对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时疼痛的影响,以期减轻疼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130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包括合并半月板修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时间护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护理介入、康复前超前镇痛的药物时间介入、康复前的体位护理、康复前的肌肉放松技术的介入、康复后冰疗时间介入等,比较两组术后第3、4、7、8、10天康复运动时的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第3、4、7、8、10天康复锻炼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时间护理能有效减轻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时的疼痛,平复患者情绪,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九群;张洪雷;任玉香;张文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孕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教育的作用(均P<0.05)。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于本院妇产科建卡的48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3例。对照组按常规的孕期管理模式对孕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微信平台进行孕产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对围产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产前检查次数、自然分娩率、产后并发症以及满意率。结果实验组孕妇的知晓率、产检次数、自然分娩率以及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微信平台对孕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孕妇孕期健康认识程度,增加产检次数,降低孕期未知风险,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孕妇及家属的满意率,简便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齐红艳;杨艳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留置吸痰管对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加重期的支气管扩张症伴急性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营养支持、无创正压通气、胸部物理疗法等,对照组采用口咽通气管按需吸痰,观察组行留置吸痰管按需吸痰,以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困难评分、痰液性状评分、使用无创通气时间、住院天数、行有创通气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上机后24 h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分别是(70.9±6.7) mmHg、(50.4±3.8) mmHg,与对照组的(66.3±5.2) mmHg、(53.1±4.5) 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上机10 d后呼吸困难评分为(1.8±0.7)分,与对照组的(2.5±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痰液黏稠度评分为(1.6±0.4)分,与对照组的(2.5±0.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累计使用无创通气(97.8±19.6) h,与对照组的(127.4±25.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终应用有创机械通气1例,与对照组的6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程(16.9±2.8)d,与对照组(22.6±3.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伴有呼吸衰竭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时,采用经鼻留置吸痰管按需吸痰,能保持引流通畅,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改善缺氧,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张荣杰;鞠贞会;曲杨;商林青;刘之红;王姝红;毕秀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新护士岗前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新入职护士50名作为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岗前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将2012年的50名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护士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并用自设问卷调查实验组新护士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新护士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总成绩及案例评估、实施、人文关怀、相关知识问答、总体质量部分成绩均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新护士对此培训模式予以肯定。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增加新护士学习趣味性、主动性,并可有效规范临床护理实践操作技能,更有利于新护士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于丽华;侯艳玲;丛亚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优化护理干预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胃肠道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并给予常规外科术后护理,包括检查鼻、胃管固定,肠内营养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研究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细节优化护理干预,包括置管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口腔护理、体位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固定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等。结果术后7 d,研究组在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清蛋白及尿素氮等方面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排便时间等胃肠道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手术安全性,全面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尽早改善机体的免疫力及营养状态,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机体高代谢状态,促进肌力恢复及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钮林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及依赖性治疗,比较两组的社会支持度、焦虑情况、依赖性治疗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社会支持方面经干预后观察组的主观社会支持度、客观社会支持度和支持利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1);两组治疗依从性干预后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及依从性明显改善,有利于疾病康复,提高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侯春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拓展式家庭系统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9月收住我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拓展式家庭系统治疗,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后的家庭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社会支持评分、自我护理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施以拓展式家庭系统治疗,对于提高其家庭功能、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护理行为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均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
作者:霍仙娜;冯玉祥;张静;王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看图对话工具在糖尿病足教育中的运用效果。方法由参加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统一培训并获得资格认证的辅导员,以看图对话工具的其中一幅主题画“糖尿病足预防”为媒介组织患者或(及)家属进行互动式、开放式的讨论,教育前后均应用看图对话患者评价表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患者及家属接受教育后的态度改变及对教育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应用看图对话工具进行糖尿病足教育后,患者的自我管理信心、授权能力、自我态度及准备等均较教育前提高(P<0.01),患者对该教育方式的满意度较高。结论看图对话工具运用于糖尿病足教育中,提高了患者糖尿病足预防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全面参与性,提高了糖尿病足健康教育的质量。
作者:张虹;杨晓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调查徐州地区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现状,分析造口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知识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徐州市三级医院的200名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结果在院期间90%以上肠造口患者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80%以上患者对肠造口方面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出院后100%患者有强烈学习和掌握肠造口知识的意愿,50%患者依靠造口门诊造口治疗师学习造口知识,70%以上患者乐于接受新型网络健康教育模式。结论为改善徐州地区患者造口相关知识掌握现状,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
作者:杜月娥;张娴;张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对减少治疗性ERCP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治疗性ERCP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70例),分别采用Roy适应模式护理及常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焦虑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均存在明显焦虑;术前1d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均明显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总体表现无焦虑,对照组表现为轻度焦虑( 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Roy适应模式对减少治疗性ERCP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优于常规整体护理。
作者:王芳;李美连;陈敏玲;刘玉兰;陈月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疼痛程度,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2.5±0.7)显著低于对照组(4.7±1.1),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54.6±3.2)分、SAS评分(53.5±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准备工作的完善,术中的有效护理及术后对病情保持密切监测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佩蓓;张洁;王莉洁;卢义娟;顾正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的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 HAMD 评分及 GQOLI-74评分相近( P>0.05),但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 HAMD 评分(35.2±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GQOLI-74评分(82.5±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治疗中有助于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洁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模式在护理夜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护理夜查房中实施以“有时去监督,常常去协助,总是去信任”为宗旨的柔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工作压力、夜间护理质量以及护士、护士长对夜查房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柔性管理后,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得分为(2.40±0.40),夜查房总扣分为(116.00±6.37),两者均低于实施前(P<0.05);护士及护士长对夜查房的满意度分别为(82.63±9.37)和(91.25±7.19),两者均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在护理夜查房中实施柔性管理,可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提升夜间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提高护士、护士长对夜查房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闫泽雨;梁爱华;马丽;买茹;李慧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分析200例脑血栓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和措施。方法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选取了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脑血栓患者,并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在住院的时间、生活质量等四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及患者对于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5±4.9)d,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6.5±5.1)d。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血栓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护理中有借鉴价值。
作者:彭淑芬;刘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全期前瞻匹配护理模式在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12月我院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接受鼻咽癌放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以口腔黏膜炎防护为目标的全期前瞻匹配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鼻咽癌放疗患者干预后的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第3周末、7周末的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以口腔黏膜炎防护为目标的全期前瞻匹配护理干预模式,能显著推迟该类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时间,降低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促进炎症愈合,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余少玲;刘付小燕;范育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车祸所致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车祸所致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 PCL-C)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对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评估,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回避/麻木、高警觉、再体验、总分评分结果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后的回避/麻木、高警觉、再体验、总分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和有效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车祸所致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郭彦丰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