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彦丰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患者DSA造影质量的影响,为改善造影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行DSA造影的动脉瘤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检查程序进行造影,观察组在造影前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和造影前(干预后)的焦虑状况( SAS量表测评)、抑郁状况( SDS量表测评),并在造影前对造影知识进行测评,造影后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测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DSA造影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43.60±6.35)分、(44.27±6.5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643、7.381,P<0.05)。观察组造影质量总评分、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率分别为(4.17±0.35)分、96.67%(29/30)、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t或x2=4.365、4.043、5.192,P<0.05)。结论在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前予以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造影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周燕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现状,探讨影响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的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入本科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60例,采取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PICC置管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应用小册子、图片图文、视频动漫等形式,对其进行有重点、有目的的形象化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4个月内的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的知信行得分比干预组低( P<0.05);给予干预4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在知识、行为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PICC置管4个月内,对照组和干预PICC相关并发症共24例,其中对照组17例,干预组7例( P<0.05)。结论 PICC置管肿瘤患者知信行情况还存在不足,有待提高;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及PICC置管留置时间对知信行总得分影响很大;对患者采取形象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肿瘤患者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并能有效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高文英;余伟冰;蒋艳;吴慧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及依赖性治疗,比较两组的社会支持度、焦虑情况、依赖性治疗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社会支持方面经干预后观察组的主观社会支持度、客观社会支持度和支持利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1);两组治疗依从性干预后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及依从性明显改善,有利于疾病康复,提高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侯春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癌痛控制障碍原因,并探讨其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癌痛控制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此基础上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控制障碍原因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降低分数及护理满意度提高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护理效果显效83例(61.94%),总有效率89.55%,显著高于对照组69.40%的总有效率(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分析癌痛控制障碍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春艳;尚立华;付亚红;徐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心境状态影响。方法2015年1~12月选取在本院行支气管镜检查的128例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次性置镜成功率、依从率、不良反应率及心理应激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镜成功率、患者依从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置镜时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Zung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行支气管镜检查老年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可提高患者一次性置镜成功率及满意率。
作者:朱海鸣;金小花;韩艳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比优质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率(包括完全依从者与部分依从者)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5.71%)( P<0.05);在患者入院时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考核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患者入院2周、8周时的考核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恢复其认知能力、改善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祁恩秀;柯丽;汪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对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时疼痛的影响,以期减轻疼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130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包括合并半月板修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时间护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护理介入、康复前超前镇痛的药物时间介入、康复前的体位护理、康复前的肌肉放松技术的介入、康复后冰疗时间介入等,比较两组术后第3、4、7、8、10天康复运动时的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第3、4、7、8、10天康复锻炼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时间护理能有效减轻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时的疼痛,平复患者情绪,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九群;张洪雷;任玉香;张文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不同的PICC置管部位对婴幼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住院的130例婴幼儿患者,根据置管部位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对照组患儿经上肢静脉置入PICC。比较PICC置管后两组患儿的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耗时、出血量及置管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操作耗时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以及置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能够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操作耗时,对置入PICC后的并发症影响较小,可优先选择下肢静脉进行PICC置管。
作者:童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院外急救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设计急救情景中必须出现的操作项目和人物,每5~7名学生自愿组成急救小组,自主设计剧情并组织练习、拍摄及后期制作,上传校内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组教师和学生代表综合评分,后总结反馈。结果通过汇总学生填写的评价表和各组学习心得体会,评价本次教学活动,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自主拍摄急救情景剧教学方式新颖独特,有利于学生掌握院外急救技术,增强了急救实训课教学效果。结论该教学方法改革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给护生提供了培养整体急救思路的平台,使护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技术,进而可以从容地综合运用急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等非技术能力。缺点是部分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作者:吕静;刘兴山;迟晓华;王丹丹;董妍;靳志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性,为减轻家庭照护者抑郁情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中文版(PHQ-8),医疗社会支持量表简体中文版(MOS-SSS)对105名肺动脉高压患者家庭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家庭照护者的抑郁评分为(4.6±5.0)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500,P=0.002)。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家庭照护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讯息与情绪性社会支持低。
作者:孙红霞;徐毅君;董帅;杨萍萍;孙文杰;魏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对减少治疗性ERCP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治疗性ERCP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70例),分别采用Roy适应模式护理及常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焦虑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均存在明显焦虑;术前1d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均明显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总体表现无焦虑,对照组表现为轻度焦虑( 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Roy适应模式对减少治疗性ERCP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优于常规整体护理。
作者:王芳;李美连;陈敏玲;刘玉兰;陈月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运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脑卒中患者并发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按住院号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便秘疗效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便秘治疗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因情绪、饮食、长期卧床及排便习惯改变等因素引起的便秘,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和预防便秘的发生,减轻患者便秘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焕芝;周在霞;娄秀娥;商莉;贾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调查徐州地区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现状,分析造口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知识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徐州市三级医院的200名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结果在院期间90%以上肠造口患者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80%以上患者对肠造口方面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出院后100%患者有强烈学习和掌握肠造口知识的意愿,50%患者依靠造口门诊造口治疗师学习造口知识,70%以上患者乐于接受新型网络健康教育模式。结论为改善徐州地区患者造口相关知识掌握现状,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
作者:杜月娥;张娴;张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分娩产妇共439例,根据分娩后是否符合产后出血标准分为出血组(35例)和非出血组(404例)。比较两组产妇基本资料(年龄、分娩方式、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宫缩乏力、产道损伤)的差别,并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以产后是否出血作为应变量做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比较用x2检验。结果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宫缩乏力及产道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胎盘早剥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将剖宫产率、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宫缩乏力及产道损伤为自变量,以产后是否出血作为应变量做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 P=0.011, OR=3.237)、前置胎盘( P=0.001, OR=5.082)、胎盘粘连( P=0.016, OR=6.231)和宫缩乏力( P=0.000, OR=21.624)对产后出血有影响。结论针对剖宫产率、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产前检查及健康宣教,提高产妇的危险意识;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需嘱咐其提前入院待产,加强产前保健及产程观察和产后出血的护理。
作者:周雯珺;柏燕铭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不同体制三级综合医院年轻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某地区非公有制和公有制三级综合医院各一家367名年轻护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明尼苏达满意度短式量表( MS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公有制医院和公有制医院年轻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分别为(3.84±0.46)分和(3.87±0.53)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能够做不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得分均高,对收入/报酬与工作量的满意度均低。不同科室、性别、学历和工作年限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差异( P<0.05)。结论非公有制医院和公有制医院年轻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均处于中等水平,管理者需要关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作者:王玉艳;杨言诚;高洁;高瑞芳;夏大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模式在护理夜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护理夜查房中实施以“有时去监督,常常去协助,总是去信任”为宗旨的柔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工作压力、夜间护理质量以及护士、护士长对夜查房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柔性管理后,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得分为(2.40±0.40),夜查房总扣分为(116.00±6.37),两者均低于实施前(P<0.05);护士及护士长对夜查房的满意度分别为(82.63±9.37)和(91.25±7.19),两者均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在护理夜查房中实施柔性管理,可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提升夜间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提高护士、护士长对夜查房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闫泽雨;梁爱华;马丽;买茹;李慧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主要对中美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的资质界定、实践标准和职业培训,对我国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靳杨;李欣欣(综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孕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教育的作用(均P<0.05)。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于本院妇产科建卡的48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3例。对照组按常规的孕期管理模式对孕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微信平台进行孕产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对围产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产前检查次数、自然分娩率、产后并发症以及满意率。结果实验组孕妇的知晓率、产检次数、自然分娩率以及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微信平台对孕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孕妇孕期健康认识程度,增加产检次数,降低孕期未知风险,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孕妇及家属的满意率,简便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齐红艳;杨艳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看图对话工具在糖尿病足教育中的运用效果。方法由参加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统一培训并获得资格认证的辅导员,以看图对话工具的其中一幅主题画“糖尿病足预防”为媒介组织患者或(及)家属进行互动式、开放式的讨论,教育前后均应用看图对话患者评价表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患者及家属接受教育后的态度改变及对教育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应用看图对话工具进行糖尿病足教育后,患者的自我管理信心、授权能力、自我态度及准备等均较教育前提高(P<0.01),患者对该教育方式的满意度较高。结论看图对话工具运用于糖尿病足教育中,提高了患者糖尿病足预防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全面参与性,提高了糖尿病足健康教育的质量。
作者:张虹;杨晓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抢救流程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抢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 P<0.05)。结论绿色通道抢救流程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节约急救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流程。
作者:霍丽萍;吴菊;高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