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患者DSA造影质量的影响

周燕萍

关键词:动脉瘤, DSA造影, 图像质量, 负性情绪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患者DSA造影质量的影响,为改善造影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行DSA造影的动脉瘤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检查程序进行造影,观察组在造影前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和造影前(干预后)的焦虑状况( SAS量表测评)、抑郁状况( SDS量表测评),并在造影前对造影知识进行测评,造影后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测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DSA造影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43.60±6.35)分、(44.27±6.5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643、7.381,P<0.05)。观察组造影质量总评分、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率分别为(4.17±0.35)分、96.67%(29/30)、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t或x2=4.365、4.043、5.192,P<0.05)。结论在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前予以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造影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2例,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妊娠结局(包括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羊水过多3方面)及患者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包括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状态及其总分),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及产后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羊水过多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明显,且对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何雅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Roy适应模式在治疗性ERCP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对减少治疗性ERCP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治疗性ERCP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70例),分别采用Roy适应模式护理及常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焦虑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均存在明显焦虑;术前1d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均明显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总体表现无焦虑,对照组表现为轻度焦虑( 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Roy适应模式对减少治疗性ERCP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优于常规整体护理。

    作者:王芳;李美连;陈敏玲;刘玉兰;陈月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临床护士怀孕后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怀孕后的工作体验,为如何管理临床怀孕护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10名临床怀孕护士。结果通过对资料阅读、分析和整理,提出三个主题:担心自身健康及胎儿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怀孕后想调岗、请假休息;渴望得到医院和科室的帮助。结论护士怀孕后的压力与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密切相关,她们希望得到医院的帮助,护理管理者需要采取更人性化的护理管理方式,调动怀孕护士对工作的积极体验和工作热情,改善怀孕护士的工作环境,降低暂时性离岗行为,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李晓燕;杨淑改;侯继湘;高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入院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综合护理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依从性、相关临床指标与感染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HAMD与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经卡方检验后,实验组患者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血尿素氮与血肌酐再循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导管滞留时间与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实验组患者皮肤入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体感染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综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史瑞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个案管理模式对中青年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中青年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80例中青年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实施为期6个月的个案管理,内容包括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专业化知识和信息、生活方式干预、心理支持、直接护理以及多学科间协调、出院后延伸服务等多元化的护理服务。结果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血压达标率、24 h尿蛋白及肾功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中青年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汤青云;张建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纸尿裤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巧用

    一次性纸尿裤是新生儿监护病房中新生儿基础护理必须使用的物品,在工作中笔者发现纸尿裤还有其他多种用途,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丽华;王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动态血糖监测在胰岛素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胰岛素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胰岛素瘤患者16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反应性低血糖患者15例为糖尿病组,健康体检正常的志愿者15例为对照组。上述三组均接受72 h动态血糖监测。比较各组一般资料、24 h血糖均值、标准差、大血糖值、小血糖值、大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等。结果观察组BMI指数和胰岛素释放指数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对照组( P<0.05)。糖尿病组 HbAlc 显著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 t=4.615、4.273,P<0.05),MAD则显著低于观察组和对照组(t=5.124、5.238,P<0.05)。观察组72h饥饿-运动试验阳性13例,阴性3例。观察组平均血糖、小血糖值分别为(4.69±1.53)mmol/L、(2.46±0.29)mmol/L,均显著低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 P<0.05)。观察组大血糖值和大波动幅度显著低于糖尿病组,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昼间、夜间和24 h内低血糖发生次数均显著多于糖尿病组,且低血糖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糖尿病组( 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够反映胰岛素瘤患者24 h内血糖动态变化,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胜超;李妙;吴海洋;李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对比优质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率(包括完全依从者与部分依从者)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5.71%)( P<0.05);在患者入院时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考核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患者入院2周、8周时的考核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恢复其认知能力、改善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祁恩秀;柯丽;汪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心理干预对车祸所致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车祸所致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车祸所致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 PCL-C)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对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评估,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回避/麻木、高警觉、再体验、总分评分结果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后的回避/麻木、高警觉、再体验、总分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和有效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车祸所致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郭彦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踝关节扭伤专项功能锻炼护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中的专项功能锻炼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住院踝关节扭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专项功能锻炼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一般护理。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2个月后复查或随访患者,评估以VAS疼痛评分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为标准。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踝关节扭伤通过专项功能锻炼治疗效果优于普通常规治疗护理。

    作者:何灿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心理护理对喉癌术后并发呃逆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喉癌患者术后呃逆防控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8月1日期间收治的158例喉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第Ⅰ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组,第Ⅱ组为基础护理组,每组79例。所有患者的饮食、鼻饲操作、套管固定、吸痰操作及化痰药使用均统一作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组所有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普通观察组仅使用基础护理进行观察。经术后15 d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呃逆次数及持续时间,窒息次数及窒息时间,感染患者人数、患者术部出血次数及套管脱管次数。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统计分析,与第Ⅱ组相比,第Ⅰ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术后平均脾气暴躁次数(4±2.1)次、患部平均感染率(2.5%)、平均出血次数(4.2±2.1)次、患者术后平均窒息次数(2.1±1.3)次、术后患者整体发生呃逆人数及平均呃逆次数(2.1±0.8)次均显著低于第Ⅱ组基础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中发生呃逆患者的呃逆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通过降低患者抑郁心理及脾气暴躁频率,从而提高了基础护理的效果,不仅降低了患者的呃逆次数,同时有效提高了患者术后的康复程度,减少了因患部感染及窒息现象导致术后患者生命危机现象。

    作者:张艳丽;王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绿色通道抢救流程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抢救流程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抢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 P<0.05)。结论绿色通道抢救流程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节约急救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流程。

    作者:霍丽萍;吴菊;高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简易封闭负压技术在居家模式下Ⅲ~Ⅳ期压疮换药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居家模式下Ⅲ~Ⅳ期压疮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我院接诊的28例Ⅲ~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居家组,每组14例。居家组运用居家模式联合简易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同时为家庭照护者提供伤口护理知识和专业指导;常规组患者在医院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使用简易封闭负压引流相关指标、费用、疼痛感及照顾时间等情况。结果居家组的医疗费用、疼痛分值、照护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5),但伤口愈合时间要长于常规组(P<0.05)。结论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居家模式下可有效运用于Ⅲ~Ⅳ期压疮的治疗,同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家属照护时间,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有效减轻家庭负担。

    作者:严红燕;丁晶晶;包秀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PICC不同的置管部位对婴幼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究不同的PICC置管部位对婴幼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住院的130例婴幼儿患者,根据置管部位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对照组患儿经上肢静脉置入PICC。比较PICC置管后两组患儿的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耗时、出血量及置管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操作耗时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以及置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能够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操作耗时,对置入PICC后的并发症影响较小,可优先选择下肢静脉进行PICC置管。

    作者:童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情景模拟视频短剧在急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院外急救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设计急救情景中必须出现的操作项目和人物,每5~7名学生自愿组成急救小组,自主设计剧情并组织练习、拍摄及后期制作,上传校内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组教师和学生代表综合评分,后总结反馈。结果通过汇总学生填写的评价表和各组学习心得体会,评价本次教学活动,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自主拍摄急救情景剧教学方式新颖独特,有利于学生掌握院外急救技术,增强了急救实训课教学效果。结论该教学方法改革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给护生提供了培养整体急救思路的平台,使护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技术,进而可以从容地综合运用急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等非技术能力。缺点是部分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作者:吕静;刘兴山;迟晓华;王丹丹;董妍;靳志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心境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心境状态影响。方法2015年1~12月选取在本院行支气管镜检查的128例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次性置镜成功率、依从率、不良反应率及心理应激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镜成功率、患者依从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置镜时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Zung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行支气管镜检查老年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可提高患者一次性置镜成功率及满意率。

    作者:朱海鸣;金小花;韩艳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的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 HAMD 评分及 GQOLI-74评分相近( P>0.05),但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 HAMD 评分(35.2±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GQOLI-74评分(82.5±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治疗中有助于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洁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在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疼痛程度,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2.5±0.7)显著低于对照组(4.7±1.1),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54.6±3.2)分、SAS评分(53.5±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准备工作的完善,术中的有效护理及术后对病情保持密切监测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佩蓓;张洁;王莉洁;卢义娟;顾正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胆道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预防老年胆道手术患者并发症、提升舒适体验的运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胆道手术患者共106例为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并在患者出院时采用舒适护理问卷从生理舒适、心理舒适和总体舒适对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7%(2/53),显著低于对照组15.09%(8/53)的发生率(x2=3.975,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4±3.3)d,显著短于对照组( t=4.715, P<0.05)。观察组心理舒适、生理舒适和总体舒适评分分别为(4.12±0.53)分、(4.07±0.46)分、(3.90±0.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032、3.923、3.945,P<0.05)。结论对老年胆道手术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许海荣;励婷瑶;赵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肺动脉高压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性调查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性,为减轻家庭照护者抑郁情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中文版(PHQ-8),医疗社会支持量表简体中文版(MOS-SSS)对105名肺动脉高压患者家庭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家庭照护者的抑郁评分为(4.6±5.0)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500,P=0.002)。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家庭照护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讯息与情绪性社会支持低。

    作者:孙红霞;徐毅君;董帅;杨萍萍;孙文杰;魏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