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CC不同的置管部位对婴幼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童丹

关键词:PICC, 置管部位, 并发症, 穿刺成功率, 操作耗时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的PICC置管部位对婴幼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住院的130例婴幼儿患者,根据置管部位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对照组患儿经上肢静脉置入PICC。比较PICC置管后两组患儿的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耗时、出血量及置管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操作耗时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以及置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能够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操作耗时,对置入PICC后的并发症影响较小,可优先选择下肢静脉进行PICC置管。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2例,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妊娠结局(包括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羊水过多3方面)及患者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包括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状态及其总分),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及产后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羊水过多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明显,且对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何雅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美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

    主要对中美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的资质界定、实践标准和职业培训,对我国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靳杨;李欣欣(综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入院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综合护理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依从性、相关临床指标与感染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HAMD与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经卡方检验后,实验组患者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血尿素氮与血肌酐再循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导管滞留时间与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实验组患者皮肤入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体感染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综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史瑞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柔性管理模式在护理夜查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模式在护理夜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护理夜查房中实施以“有时去监督,常常去协助,总是去信任”为宗旨的柔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工作压力、夜间护理质量以及护士、护士长对夜查房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柔性管理后,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得分为(2.40±0.40),夜查房总扣分为(116.00±6.37),两者均低于实施前(P<0.05);护士及护士长对夜查房的满意度分别为(82.63±9.37)和(91.25±7.19),两者均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在护理夜查房中实施柔性管理,可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提升夜间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提高护士、护士长对夜查房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闫泽雨;梁爱华;马丽;买茹;李慧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绿色通道抢救流程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抢救流程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抢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 P<0.05)。结论绿色通道抢救流程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节约急救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流程。

    作者:霍丽萍;吴菊;高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小组合作学习在新护士转型过渡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新护士岗前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新入职护士50名作为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岗前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将2012年的50名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护士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并用自设问卷调查实验组新护士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新护士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总成绩及案例评估、实施、人文关怀、相关知识问答、总体质量部分成绩均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新护士对此培训模式予以肯定。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增加新护士学习趣味性、主动性,并可有效规范临床护理实践操作技能,更有利于新护士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于丽华;侯艳玲;丛亚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在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疼痛程度,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2.5±0.7)显著低于对照组(4.7±1.1),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54.6±3.2)分、SAS评分(53.5±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准备工作的完善,术中的有效护理及术后对病情保持密切监测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佩蓓;张洁;王莉洁;卢义娟;顾正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优化护理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胃肠道恢复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优化护理干预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胃肠道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并给予常规外科术后护理,包括检查鼻、胃管固定,肠内营养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研究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细节优化护理干预,包括置管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口腔护理、体位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固定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等。结果术后7 d,研究组在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清蛋白及尿素氮等方面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排便时间等胃肠道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手术安全性,全面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尽早改善机体的免疫力及营养状态,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机体高代谢状态,促进肌力恢复及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钮林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实施的意义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分娩产妇共439例,根据分娩后是否符合产后出血标准分为出血组(35例)和非出血组(404例)。比较两组产妇基本资料(年龄、分娩方式、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宫缩乏力、产道损伤)的差别,并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以产后是否出血作为应变量做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比较用x2检验。结果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宫缩乏力及产道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胎盘早剥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将剖宫产率、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宫缩乏力及产道损伤为自变量,以产后是否出血作为应变量做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 P=0.011, OR=3.237)、前置胎盘( P=0.001, OR=5.082)、胎盘粘连( P=0.016, OR=6.231)和宫缩乏力( P=0.000, OR=21.624)对产后出血有影响。结论针对剖宫产率、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产前检查及健康宣教,提高产妇的危险意识;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需嘱咐其提前入院待产,加强产前保健及产程观察和产后出血的护理。

    作者:周雯珺;柏燕铭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胆道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预防老年胆道手术患者并发症、提升舒适体验的运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胆道手术患者共106例为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并在患者出院时采用舒适护理问卷从生理舒适、心理舒适和总体舒适对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7%(2/53),显著低于对照组15.09%(8/53)的发生率(x2=3.975,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4±3.3)d,显著短于对照组( t=4.715, P<0.05)。观察组心理舒适、生理舒适和总体舒适评分分别为(4.12±0.53)分、(4.07±0.46)分、(3.90±0.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032、3.923、3.945,P<0.05)。结论对老年胆道手术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许海荣;励婷瑶;赵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徐州地区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的分析

    目的:调查徐州地区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现状,分析造口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知识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徐州市三级医院的200名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结果在院期间90%以上肠造口患者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80%以上患者对肠造口方面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出院后100%患者有强烈学习和掌握肠造口知识的意愿,50%患者依靠造口门诊造口治疗师学习造口知识,70%以上患者乐于接受新型网络健康教育模式。结论为改善徐州地区患者造口相关知识掌握现状,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

    作者:杜月娥;张娴;张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情景模拟视频短剧在急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院外急救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设计急救情景中必须出现的操作项目和人物,每5~7名学生自愿组成急救小组,自主设计剧情并组织练习、拍摄及后期制作,上传校内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组教师和学生代表综合评分,后总结反馈。结果通过汇总学生填写的评价表和各组学习心得体会,评价本次教学活动,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自主拍摄急救情景剧教学方式新颖独特,有利于学生掌握院外急救技术,增强了急救实训课教学效果。结论该教学方法改革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给护生提供了培养整体急救思路的平台,使护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技术,进而可以从容地综合运用急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等非技术能力。缺点是部分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作者:吕静;刘兴山;迟晓华;王丹丹;董妍;靳志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卒中住院患者的生活方式与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卒中住院患者的生活方式和临床检测指标,解释卒中住院患者的生活方式与卒中的关系,以期预防卒中复发或减少发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神经诊疗中心150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的数据,使用生活方式调查表进行调查,并使用析因分析、方差分析和逻辑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患者BMI为(28.0±4.8)kg/m2,腰围为(102.8±14.2)cm。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48.9±25.4) mmHg和(86.7±13.3) mmHg。平均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分别为(4.73±1.15) mmol/L、(1.5±1.01)mmol/L、(5.6±1.37)mmol/L。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和不同生活方式变量间有显著统计学关系。结论卒中住院患者有很多与卒中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导致卒中的发生。

    作者:叶剑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恶性肿瘤患者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作用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现状,探讨影响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的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入本科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60例,采取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PICC置管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应用小册子、图片图文、视频动漫等形式,对其进行有重点、有目的的形象化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4个月内的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的知信行得分比干预组低( P<0.05);给予干预4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在知识、行为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PICC置管4个月内,对照组和干预PICC相关并发症共24例,其中对照组17例,干预组7例( P<0.05)。结论 PICC置管肿瘤患者知信行情况还存在不足,有待提高;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及PICC置管留置时间对知信行总得分影响很大;对患者采取形象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肿瘤患者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并能有效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高文英;余伟冰;蒋艳;吴慧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防治脑卒中患者便秘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脑卒中患者并发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按住院号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便秘疗效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便秘治疗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因情绪、饮食、长期卧床及排便习惯改变等因素引起的便秘,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和预防便秘的发生,减轻患者便秘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焕芝;周在霞;娄秀娥;商莉;贾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00例脑血栓患者规范化中医康复护理

    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分析200例脑血栓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和措施。方法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选取了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脑血栓患者,并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在住院的时间、生活质量等四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及患者对于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5±4.9)d,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6.5±5.1)d。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血栓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护理中有借鉴价值。

    作者:彭淑芬;刘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麻醉恢复室两种排班模式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科学有效的麻醉恢复室( PACU)排班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方法通过实施两种排班模式,即责任组长带组的责任组分组包床管理及传统的单人包床管理排班模式,比较实施两种管理模式后专科护理质量、转入交接质量、麻醉医生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责任组包床管理模式的专科护理质量、转入交接质量、麻醉医生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传统的单人包床管理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责任组包床管理排班模式可有效提高PACU护理工作效率及管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对PACU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段娜;李小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拓展式家庭系统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拓展式家庭系统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9月收住我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拓展式家庭系统治疗,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后的家庭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社会支持评分、自我护理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施以拓展式家庭系统治疗,对于提高其家庭功能、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护理行为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均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

    作者:霍仙娜;冯玉祥;张静;王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心理干预对车祸所致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车祸所致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车祸所致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 PCL-C)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对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评估,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回避/麻木、高警觉、再体验、总分评分结果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后的回避/麻木、高警觉、再体验、总分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和有效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车祸所致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郭彦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结肠癌患者术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结肠癌患者手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24例结肠癌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6/62),显著低于对照组24.19%(15/62)x2=4.644,P=0.031<0.05。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t=4.760,P=0.038<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5.942,P=0.016<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结肠癌术后患者,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杨庆玲;李巧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