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琴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孕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教育的作用(均P<0.05)。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于本院妇产科建卡的48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3例。对照组按常规的孕期管理模式对孕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微信平台进行孕产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对围产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产前检查次数、自然分娩率、产后并发症以及满意率。结果实验组孕妇的知晓率、产检次数、自然分娩率以及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微信平台对孕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孕妇孕期健康认识程度,增加产检次数,降低孕期未知风险,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孕妇及家属的满意率,简便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齐红艳;杨艳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车祸所致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车祸所致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 PCL-C)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对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评估,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回避/麻木、高警觉、再体验、总分评分结果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后的回避/麻木、高警觉、再体验、总分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和有效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车祸所致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郭彦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中的专项功能锻炼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住院踝关节扭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专项功能锻炼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一般护理。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2个月后复查或随访患者,评估以VAS疼痛评分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为标准。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踝关节扭伤通过专项功能锻炼治疗效果优于普通常规治疗护理。
作者:何灿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预防老年胆道手术患者并发症、提升舒适体验的运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胆道手术患者共106例为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并在患者出院时采用舒适护理问卷从生理舒适、心理舒适和总体舒适对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7%(2/53),显著低于对照组15.09%(8/53)的发生率(x2=3.975,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4±3.3)d,显著短于对照组( t=4.715, P<0.05)。观察组心理舒适、生理舒适和总体舒适评分分别为(4.12±0.53)分、(4.07±0.46)分、(3.90±0.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032、3.923、3.945,P<0.05)。结论对老年胆道手术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许海荣;励婷瑶;赵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通过调查卒中住院患者的生活方式和临床检测指标,解释卒中住院患者的生活方式与卒中的关系,以期预防卒中复发或减少发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神经诊疗中心150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的数据,使用生活方式调查表进行调查,并使用析因分析、方差分析和逻辑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患者BMI为(28.0±4.8)kg/m2,腰围为(102.8±14.2)cm。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48.9±25.4) mmHg和(86.7±13.3) mmHg。平均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分别为(4.73±1.15) mmol/L、(1.5±1.01)mmol/L、(5.6±1.37)mmol/L。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和不同生活方式变量间有显著统计学关系。结论卒中住院患者有很多与卒中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导致卒中的发生。
作者:叶剑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癌痛控制障碍原因,并探讨其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癌痛控制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此基础上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控制障碍原因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降低分数及护理满意度提高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护理效果显效83例(61.94%),总有效率89.55%,显著高于对照组69.40%的总有效率(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分析癌痛控制障碍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春艳;尚立华;付亚红;徐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及依赖性治疗,比较两组的社会支持度、焦虑情况、依赖性治疗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社会支持方面经干预后观察组的主观社会支持度、客观社会支持度和支持利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1);两组治疗依从性干预后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及依从性明显改善,有利于疾病康复,提高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侯春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主要对中美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的资质界定、实践标准和职业培训,对我国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靳杨;李欣欣(综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抢救流程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抢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 P<0.05)。结论绿色通道抢救流程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节约急救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流程。
作者:霍丽萍;吴菊;高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不同的PICC置管部位对婴幼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住院的130例婴幼儿患者,根据置管部位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对照组患儿经上肢静脉置入PICC。比较PICC置管后两组患儿的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耗时、出血量及置管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操作耗时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以及置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能够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操作耗时,对置入PICC后的并发症影响较小,可优先选择下肢静脉进行PICC置管。
作者:童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科学有效的麻醉恢复室( PACU)排班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方法通过实施两种排班模式,即责任组长带组的责任组分组包床管理及传统的单人包床管理排班模式,比较实施两种管理模式后专科护理质量、转入交接质量、麻醉医生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责任组包床管理模式的专科护理质量、转入交接质量、麻醉医生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传统的单人包床管理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责任组包床管理排班模式可有效提高PACU护理工作效率及管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对PACU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段娜;李小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院外急救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设计急救情景中必须出现的操作项目和人物,每5~7名学生自愿组成急救小组,自主设计剧情并组织练习、拍摄及后期制作,上传校内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组教师和学生代表综合评分,后总结反馈。结果通过汇总学生填写的评价表和各组学习心得体会,评价本次教学活动,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自主拍摄急救情景剧教学方式新颖独特,有利于学生掌握院外急救技术,增强了急救实训课教学效果。结论该教学方法改革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给护生提供了培养整体急救思路的平台,使护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技术,进而可以从容地综合运用急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等非技术能力。缺点是部分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作者:吕静;刘兴山;迟晓华;王丹丹;董妍;靳志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留置吸痰管对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加重期的支气管扩张症伴急性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营养支持、无创正压通气、胸部物理疗法等,对照组采用口咽通气管按需吸痰,观察组行留置吸痰管按需吸痰,以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困难评分、痰液性状评分、使用无创通气时间、住院天数、行有创通气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上机后24 h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分别是(70.9±6.7) mmHg、(50.4±3.8) mmHg,与对照组的(66.3±5.2) mmHg、(53.1±4.5) 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上机10 d后呼吸困难评分为(1.8±0.7)分,与对照组的(2.5±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痰液黏稠度评分为(1.6±0.4)分,与对照组的(2.5±0.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累计使用无创通气(97.8±19.6) h,与对照组的(127.4±25.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终应用有创机械通气1例,与对照组的6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程(16.9±2.8)d,与对照组(22.6±3.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伴有呼吸衰竭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时,采用经鼻留置吸痰管按需吸痰,能保持引流通畅,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改善缺氧,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张荣杰;鞠贞会;曲杨;商林青;刘之红;王姝红;毕秀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居家模式下Ⅲ~Ⅳ期压疮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我院接诊的28例Ⅲ~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居家组,每组14例。居家组运用居家模式联合简易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同时为家庭照护者提供伤口护理知识和专业指导;常规组患者在医院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使用简易封闭负压引流相关指标、费用、疼痛感及照顾时间等情况。结果居家组的医疗费用、疼痛分值、照护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5),但伤口愈合时间要长于常规组(P<0.05)。结论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居家模式下可有效运用于Ⅲ~Ⅳ期压疮的治疗,同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家属照护时间,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有效减轻家庭负担。
作者:严红燕;丁晶晶;包秀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模式在护理夜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护理夜查房中实施以“有时去监督,常常去协助,总是去信任”为宗旨的柔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工作压力、夜间护理质量以及护士、护士长对夜查房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柔性管理后,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得分为(2.40±0.40),夜查房总扣分为(116.00±6.37),两者均低于实施前(P<0.05);护士及护士长对夜查房的满意度分别为(82.63±9.37)和(91.25±7.19),两者均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在护理夜查房中实施柔性管理,可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提升夜间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提高护士、护士长对夜查房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闫泽雨;梁爱华;马丽;买茹;李慧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互动达标理论在脑卒中患者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观察组应用互动达标理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入院、出院Barthel指数( BI),住院期间基础护理合格率、出院时相关知识知晓率、住院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在实施互动达标优质护理后BI评分在出院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13;P<0.05)。住院期间基础护理合格率、出院时相关知识知晓率和住院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运用互动达标理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提高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相关知识知晓率和住院患者满意度,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董燕鸿;张佛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看图对话工具在糖尿病足教育中的运用效果。方法由参加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统一培训并获得资格认证的辅导员,以看图对话工具的其中一幅主题画“糖尿病足预防”为媒介组织患者或(及)家属进行互动式、开放式的讨论,教育前后均应用看图对话患者评价表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患者及家属接受教育后的态度改变及对教育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应用看图对话工具进行糖尿病足教育后,患者的自我管理信心、授权能力、自我态度及准备等均较教育前提高(P<0.01),患者对该教育方式的满意度较高。结论看图对话工具运用于糖尿病足教育中,提高了患者糖尿病足预防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全面参与性,提高了糖尿病足健康教育的质量。
作者:张虹;杨晓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疼痛程度,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2.5±0.7)显著低于对照组(4.7±1.1),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54.6±3.2)分、SAS评分(53.5±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准备工作的完善,术中的有效护理及术后对病情保持密切监测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佩蓓;张洁;王莉洁;卢义娟;顾正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运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脑卒中患者并发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按住院号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便秘疗效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便秘治疗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因情绪、饮食、长期卧床及排便习惯改变等因素引起的便秘,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和预防便秘的发生,减轻患者便秘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焕芝;周在霞;娄秀娥;商莉;贾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现状,探讨影响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的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入本科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60例,采取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PICC置管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应用小册子、图片图文、视频动漫等形式,对其进行有重点、有目的的形象化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4个月内的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的知信行得分比干预组低( P<0.05);给予干预4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在知识、行为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PICC置管4个月内,对照组和干预PICC相关并发症共24例,其中对照组17例,干预组7例( P<0.05)。结论 PICC置管肿瘤患者知信行情况还存在不足,有待提高;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及PICC置管留置时间对知信行总得分影响很大;对患者采取形象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肿瘤患者PICC日常管理知信行水平,并能有效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高文英;余伟冰;蒋艳;吴慧珊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