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墨;周婷婷;朱彤彤
医疗技术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生命健康。在我国的现有的医疗卫生条件下,除了一些中药的运用,更多的通过西药来治疗人们的疾病。但在常见的西药管理中,没有对西药用药的合理性进行控制,也没有建构完善的西药用药制度。因此,该文将分析其中存在的药剂使用问题,并且对医药药剂的合理管理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作者:阎墨;周婷婷;朱彤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分析护理管理工作对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5月在该院未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工作前的护理人员6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2015年6月—2016年1月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工作的护理人员6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并对两组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其工作质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综合素质评分(95.50±24.00)分﹑环境管理达标率(96.67%)﹑消毒隔离达标率(98.33%)﹑护理监控达标率(93.33%)﹑护理文件管理达标率(96.67%)以及日常护理报告的书写质量达标率(95.00%)均高于对照组的综合素质评分(73.20±20.00)分﹑环境管理达标率(73.33%)﹑消毒隔离达标率(76.67%)﹑护理监控达标率(70.00%)﹑护理文件管理达标率(75.00%)以及日常护理报告的书写质量达标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工作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其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医学教育是关系人民群众接受良好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临床教学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发展医学教育方面青年临床教师是中坚力量。但是现阶段,在非直属附属医院中,临床教育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学意识淡薄﹑教学基本功缺乏等因素,成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因此,该研究拟从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制定评价及激励措施等方面对临床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
作者:姚娟娟;任阿兰;王智翔;李红莉;张文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11月该院接收治疗的髋部骨折高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分析管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认知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观察组风险事件风险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促进患者康复,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宗燕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现代医院病历档案管理的创新之处进行分析。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档案服务等方面的创新。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为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指导方向。
作者:党传玲;郭小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江苏省某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护理伦理知识水平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护士对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护理伦理知识了解情况问卷,对按年龄﹑工作时间分层抽取的2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00%的护士认为高尚的职业道德对护理人员来讲是必要条件;44%的护士自评护德不高;只有17%的护士认为自身的伦理学知识较多;45%护士不知道护理的本质是关爱;39%护士不知道护理伦理知识会影响护患关系。学历越高﹑护龄越长﹑职称越高﹑已婚护士对护理伦理准则因子认知水平越高(P<0.05);学历越高﹑已婚护士对护理工作中护理关爱因子认知水平越高(P<0.05);护龄﹑职称护士对是否关爱病人无影响。结论临床护士的护理伦理知识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应不断加强护士护理伦理学知识的再教育,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伦理决策能力,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和专业精神。
作者:丁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要重视门诊小儿输液室护士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掌握相关技巧,使患儿得到积极的门诊治疗。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和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要将语言作为护士与病人沟通的重要工具,谈话要有针对性,多安慰和鼓励病人,讲求科学性和艺术性,善于运用非语言符号系统,熟练操作技巧,护患沟通共创和谐护患关系,为患儿顺利治疗康复奠定良好的诊疗环境,同时运用沟通的技巧来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不断能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完善护士操作能力,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韩永梅;王萍;邵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该文阐述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控制传染源,控制经血和血制品传播途径等。综合性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控制乙型肝炎的发病和流行。
作者:孙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对象肝癌介入治疗74例,按数字法将其分组。37例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其余37例接受综合护理管理,设实验组。对比两组。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的并发症率低,住院日短,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管理,效果较佳,可推广运用。
作者:王楠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骨科是临床中较为忙碌的科室,患者人流量大,医务人员与护理人员分配不均匀,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导致部分护士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与生活质量。本文中首先介绍了骨科护士来自工作﹑社会﹑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心理压力,其次叙述了严格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加强沟通以及健康知识培训等相关压力应对措施,后阐述了骨科护士心理压力问题以及对未来压力应对措施的展望。
作者:张晶;左昌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该文以启东市中心医院产科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心2007—2014年住院分娩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表明,近8年期间启东市中心医院的剖宫产率持续较高。一直在60.0%到73.0%区间波动。总结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分为医院医学因素和社会因素。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袁松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降低临床医院感染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翻阅患者病例,主要统计患者年龄﹑病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引流管放置情况﹑有无吸烟饮酒﹑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及手术类型﹑感染部位﹑麻醉类型以及是否存在术前营养不良。结果545例普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4例,发生率为11.74%。结论年龄大﹑病程长﹑抗菌药物的滥用﹑住院天数及卧床天数长﹑手术时间长﹑切口类型﹑急诊手术﹑吸烟饮酒﹑长期留置导管﹑全身麻醉及术前营养不良均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普外科医生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缩短住院时间﹑熟练手术操作﹑做好手术准备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高艳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自2014年1月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阶段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于该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尚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2012年1月—2013年12月阶段,随机选取200例手术患者进行对照,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比这两个阶段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其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刘雪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风险管理在介入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收治的120例行外周介入患者为研究对象,2013年12月—2015年4月的60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介入护理管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的60例纳入研究组给予风险管理,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控制了护理纠纷及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淑芳;张永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西北某三甲医院近年来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影响医疗纠纷发生概率的因素。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2月西北某三甲医院医疗纠纷的相关档案共计286例,按照1∶2进行同期同科室不同医生管理下的不同病例进行对照。需要采集病例的基本信息,患者信息和医方信息。并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有可能产生医疗纠纷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医疗费用﹑患方文化程度﹑职业和医保类别﹑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态度和行为都是影响医疗纠纷发生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行为是影响医疗纠纷发生独立因素。结论对医院医疗纠纷具有影响的因素很多,其中不但有患者自身的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还有社会中各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在其中的作用并不是绝对的主导,但也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从自身出发,尽量减少对医疗纠纷。
作者:王军;王彦红;阿迪拉?地理木拉提;张新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临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置知识掌握程度及发生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保证医护人员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南省18个地市分别随机抽取1所市级以上医院,每所医院按工号随机抽取医生20名,护士20名,发放调查问卷720份,回收719份,回收率99.86%。调查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工龄等。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19名调查对象中包括医生357名,护士362名,本科及以上学历465名,占比64.67%;占比55.50%;近3年曾经发生过职业暴露106名,占比14.74%,76%的医护人员认为与艾滋病(HIV)患者握手不会导致传染;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与工龄﹑所在科室﹑接受培训次数及医院级别相关。结论培训是提高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认知﹑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有效手段。随着工龄﹑学历的提高及培训的增加,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逐渐降低。
作者:温世宝;郭凤玲;胡旻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阻肺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晚期患者62例,将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成临终关怀观察组和普通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家属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在临终关怀后躯体﹑情绪﹑认知﹑整体生活质量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终关怀在临床的开展还有着很大的困难,主要是专业人员少,机构少等问题。临希望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患者接受临终关怀。
作者:陈菊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ABC排班在母婴床旁护理中的应用,比较传统排班模式与ABC排班模式之间护理质量﹑产妇的满意度﹑护士的认可度及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在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工作中实施ABC性排班模式,使用本院自行设计的产妇满意度调查表﹑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单及健康教育评价效果表单对传统排班与ABC排班进行比较。结果实施ABC排班模式后,产妇总体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护士满意度提高。结论 ABC排班模式有利于母婴床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提高产妇满意度,缓解护士压力,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满意度,更适用于母婴床旁护理。
作者:高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集成化的供应链可以提升医院上下游环节以及医院内部流程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对提升医院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此背景下该文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分析了我国医疗机构供应链管理现状,针对当前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院内工作人员供应链管理的素质和能力﹑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间的合作﹑将SPD供应链管理模式逐步向全院推广﹑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从而全面提升我国医疗机构供应链管理水平。
作者:许翔;王伟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中,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量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和2014年1—6月(实施后)在该院急诊科工作的医生28名和护理人员53名,及留观的患者71例进行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量化管理实施前,护理人员考核优良率为73.58%,实施后为98.11%,实施后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房管理﹑护理操作﹑护理文件书写﹑健康知识普及评分医生对医护配合满意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为实施后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实施(P<0.05)。结论急诊护理中实施量化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王迪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