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蕾;孙磊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在DEACMP所致认知障碍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诊断为DEACMP患者60例,随机分为认知护理组及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认知护理组给予一对一的认知功能训练,疗程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量表各子项目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认知护理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DEACMP患者早期进行认知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认知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燕;安晓雷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总结分析单极电刀切除扁桃体与传统方法切除扁桃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需择期进行切除扁桃体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选择单极电刀切除扁桃体,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方法切除扁桃体,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实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后咽痛、手术后咽部水肿、扁桃体窝伪膜生长状况、吞咽功能、说话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2.5±5.9)mL、手术时间(20.7±10.2)min、麻醉时间(25.2±5.6)min,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咽痛评分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切除扁桃体相比,利用单极电刀切除扁桃体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相关指标恢复也明显优于传统方法,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华;余建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12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53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出回顾性分析。结果5331例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者为28例,患者的自身因素,手术室环境,手术人员的相关操作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结论针对较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改进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率。
作者:商丽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他汀类降脂药对急慢性脑血管病的远期疗效及卒中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就诊的急慢性脑血管病患者21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07例及对照组108例,观察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变化及血脂改变、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与对照组TG、TC、LDL-C及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18、24个月时两组IM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研究组致死性脑卒中、非致死性脑卒中、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安全、有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常规用药。
作者:陈春雷;邱智辉;苏世鑫;张国良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接受逆行胃电刺激后肥胖患者胃容受性、胃排空和胃肠激素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肥胖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逆行胃电刺激和假胃电刺激,分析不同刺激下胃容受性、胃排空和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采用逆行胃电刺激后患者饱感时的进餐量和大耐受程度进餐量均显著低于采用假胃电刺激后(P<0.01)。采用逆行胃电刺激后和假胃电刺激后患者胃半排空时间、1h固体餐存留率、2 h固体餐存留率以及瘦素、生长激素释放肽、抵抗素、肽YY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激素释放的变化与胃半排空时间变化呈正相关(r=0.577,P<0.05)。结论急性逆行胃电刺激能够减少肥胖患者对液体的进餐量,但是对相关激素的释放影响不明显。
作者:金鹏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电切术对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80例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传统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使用改良式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上相比(P>0.05)。同时,观察组的假性尿失禁,电切综合征及穿孔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改良式电切术对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同时也可以提高临床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应当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罗锦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结合监督检验工作,分析评价维U颠茄铝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通过实例归纳总结维U颠茄铝胶囊的检验结果,从质量标准入手,结合检验结果,分析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结果维U颠茄铝胶囊质量标准存在不能客观评价其内在质量的问题。结论应修订维U颠茄铝胶囊质量标准。
作者:白文莉;郭菊玲;吴丽萍;张树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与常规细胞学诊断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患者2493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细胞学检测及DNA倍体分析技术,其中38例可疑阳性者,均实施病理组织活检,比较两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测灵敏度为16.7%,特异度为70.6%,DNA倍体技术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8.2%,DNA倍体技术其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细胞学检查(P<0.05)。结论细胞DNA倍体分析不仅能用于诊断CIN病变,相对于常规细胞学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作者:刘晓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重点研究和观察匹多莫德在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28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上增加运用匹多莫德进行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患儿设为实验组,总共129例。将运用采取抗感染、吸氧、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方法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共99例。观察两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平均感染次数、初愈后再次感染病程时间对比、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等情况对比。结果两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治疗情况相比,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有效率达到99.22%,显著好于对照组的87.88%(x2=13.411,P<0.01)。初愈后再次平均感染次数明显降低,再次感染病程时间显著缩短。而且实验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治疗方法的满意情况显著提升(x2=35.031,P<0.01)。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我国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和预后。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80例根据挂号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LVPWT和IVS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VD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7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能有效改善心肌指标,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估心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7月内科住院及内科门诊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每周3次的精神心理治疗,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评估两组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心理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郭云洁;严松林;乐如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30年光阴交错间,从新芽吐绿到枝繁叶茂,我国烧伤外科学走过了一段值得回味的光辉历程--2013年11月14至1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成立30周年回顾”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作者:费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及耳积液HA及白介素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7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4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观察组,并以42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血清及耳积液HA、白介素和对照组的血清HA、白介素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HA、白介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血清及耳积液检测结果均高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积液检测结果高于血清检测结果,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及耳积液HA及白介素呈现异常的状态,且慢性期患者更为明显,耳积液的检测水平均高于血清含量,因此可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监测的指标。
作者:徐光;刘玉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了解、掌握本院的医院感染现状、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及病原微生物的耐药状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本次调查应查住院患者352例,实查350例(实查率99.43%),查出医院感染8例,现患率为2.27%;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手术切口、下呼吸道、胃肠道,分别是50.0%、37.5%、12.5%;分离出病原菌26株,阳性检出率56.5%,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07%。结论加强对临床科室的目标性监测,提高病原体送检率和分离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婴幼儿吐乳症发病情况及治疗疗效观察。方法通过门诊915例婴幼儿常规查体检出吐乳症患儿,并通过“董氏指压法”治疗,间隔1周重复1次,3次1个疗程。结果发病578例,发病率为63.17%,男女发病率相近,无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溢乳和呕吐,占93.08%。治疗后痊愈347例,占60.03%;显效130例,占22.49%;有效85例,占14.71%;无效16例,占2.77%。治疗总有效率达97.23%。结论吐乳症在婴幼儿十分普遍,运用董氏指压法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韩海琼;陈伟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探讨MRI与CT联合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与准确性。结果MRI、CT扫描显示脊柱转移瘤病变共256例次。MRI扫描显示病变共256次(100%),确诊脊柱转移瘤48例(96%);CT扫描显示病变共125次(49%),确诊脊柱转移瘤27例(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RI与CT联合检查可有效诊断脊柱转移瘤,对其早期诊断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玉芝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析内窥镜下鼻窦炎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500例来我院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500例患者治愈340例,显效100例,有效4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96%。其中术后鼻塞治愈率为79.88%,脓涕缓解率为80.19%,头痛治愈率为92.11%。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它减轻患者的创伤与痛苦,且具有显效快、复发率低的优点,是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较为彻底的的好方法。
作者:林曾萍;郭照萌;邱书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在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00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者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常频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常频通气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有效率、血气参数、肺动脉收缩压及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与肺动脉高压有关的各项参数pH、PaO2、PaCO2、SaO2、PASP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使用呼吸机的时间仅为(84.5±3.7)h,明显短于对照组(150.3±6.6)h。此外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9.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对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齐素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健脾通窍丸治疗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10月~2013年5月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82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32例,应用辛岑颗粒为对照组患者祛风通窍、益气固表,应用健脾通窍丸为实验组患者祛风通窍、补肺健脾。对比两组患者的远期及近期疗效。结果从近期疗效看,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1.25%;从远期疗效看,实验组患者鼻炎复发率为28.00%,对照组为56.2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远期及近期效果更佳,临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窍丸治疗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能获得较佳的远期及近期疗效,值得应用。
作者:王振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比较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NTNG)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整体蛋白质表达,以研究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组织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提取NTNG甲状腺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总蛋白,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各组总蛋白;经MALDI- TOF / TOF质谱分析,搜索数据库,寻找匹配的相关蛋白质,鉴定蛋白质,获得差异蛋白质的信息。结果经过初步筛选和质谱分析共获得9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表达差异蛋白点,其中4个在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高表达,5个低表达。结论 NTNG与正常腺体组织间存在多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通过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受体信号转细胞信号传递等参与NTNG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姚金科;胡才学;吴耿刚;何文广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