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蛋白质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

姚金科;胡才学;吴耿刚;何文广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 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蛋白质表达
摘要:目的:比较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NTNG)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整体蛋白质表达,以研究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组织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提取NTNG甲状腺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总蛋白,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各组总蛋白;经MALDI- TOF / TOF质谱分析,搜索数据库,寻找匹配的相关蛋白质,鉴定蛋白质,获得差异蛋白质的信息。结果经过初步筛选和质谱分析共获得9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表达差异蛋白点,其中4个在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高表达,5个低表达。结论 NTNG与正常腺体组织间存在多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通过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受体信号转细胞信号传递等参与NTNG的发生和发展。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顺铂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预后分析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顺铂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总计30例应用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总计3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顺铂联合治疗。然后将两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疗效、患者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的结果。结果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率、不良反应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铂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我国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巴艳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色氨酸沿犬尿酸途径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其高表达是导致肿瘤免疫耐受的原因之一,与肿瘤患者的预后较差关系密切。目前,学者们观点比较一致的是, IDO可通过3种机制参与诱导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耐受。脂多糖和多种细胞因子等物质可调节IDO的表达,1-甲基色氨酸作为IDO的抑制剂在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中显示出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对IDO如何参与肿瘤免疫耐受具体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会对今后制定肿瘤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硕;李保松;崔运福;王荣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阑尾炎手术患者330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33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治疗,回顾分析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将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情况与同期入院的100例未用药者进行对比。结果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切口愈合效果和用药率均显著优于未给药患者(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阑尾炎手术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治疗,有助于降低伤口感染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永康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脑梗死后基底节性失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基底节性失语临床特点,为提高患者诊断与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9例脑梗死后基底节性失语患者均出现音韵节律、语调、看图命名、动作描述以及书写障碍,部分患者发生听理解及复述障碍,患者自发性语言可表现为流畅性或非流畅性。结果治疗后,其听、说、读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3例患者书写能力明显改善,6例患者书写能力未改善;临床治愈2例,显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脑梗死后基底节性失语患者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障碍,不利于其保持积极心态尽快恢复健康,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采用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语言能力,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丁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柴黄双解颗粒抗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柴黄双解颗粒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方法体外观察柴黄双解颗粒对常见致病菌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甲1型、甲3型和腺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结果柴黄双解颗粒体外对所试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及所试常见致病菌均显示抑制作用。结论柴黄双解颗粒体外有抗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及抗菌的作用。

    作者:于远洋;陈艳菊;贾天柱;苗丽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药药剂学实训在高职教育中的课程模式初探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中实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的质量有积极意义。我国的职业教育近几年刚刚起步,如何依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制定适合我国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如何依托实训教学来提高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效果。成为摆在广大中药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问题。本文拟探讨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的实训教学的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办法等。

    作者:解玉波;史春山;姚铭;王莉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自拟“强筋健骨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自拟“强筋健骨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本试验选择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4周通过有效率、疼痛评分来评价“强筋健骨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与对照组相比,疼痛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23/30),(P<0.05)。结论自拟“强筋健骨汤”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张树昆;杨建萍;浦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手足口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疱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和口腔溃疡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6,P<0.05)。治疗组患儿的疱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殷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经皮撬拨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Maryland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Bohlers角和Gisanse角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术后Maryland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12个月Bohlers角和Gisanse角均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矫正跟骨骨折患者各项X线指标,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经皮撬拨内固定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更具临床优势。

    作者:黄朱宋;高曦;蓝锦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复方甘草酸苷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T辅助细胞功能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T辅助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期HSP患儿39例,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20例、糖皮质激素治疗组19例,选取22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3~5岁80mg qd、5~8岁120mg qd、>8岁160mg qd)治疗7~10d,糖皮质激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2mg/(kg·d),bid)治疗7~10d。留取治疗前后血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结果(1)HSP组患儿治疗前血浆IL-4、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 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复方甘草酸苷组与糖皮质激素组血浆IFN-γ、IL-4、IL-17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2)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前后血浆IFN-γ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L-4、IL-17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P<0.05);糖皮质激素组用药后血浆IFN-γ、IL-4、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P<0.01,P<0.05)。(3)糖皮质激素组用药后血浆IFN-γ、IL-4、IL-17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均<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能通过抑制HSP患儿Th2、Th17细胞活化而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但其作用强度不及糖皮质激素明显。

    作者:刘娟娟;肖静;张秋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精神心理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估心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7月内科住院及内科门诊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每周3次的精神心理治疗,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评估两组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心理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郭云洁;严松林;乐如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SIJ)改变的MR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3年9月临床明确诊治的15例AS患者SIJ的MRI表现,重点分析其骨软骨、关节间隙、骨髓、韧带附着处等的影像学征象,采用DR/CT分级标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MRI对SIJ“三线解剖”显示有优势,对软骨的早期侵蚀和骨髓炎性水肿的变化极敏感,早期诊断较CT敏感一至二个级别,并易于早期发现毗邻关节、骨质、附着处病变。结论MRI对AS的SIJ影像表现具有较高的临床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周应平;李曼;罗光银;李松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热毒宁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作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05%(73/76),明显高于对照组80.26%(6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汪蕾;孙磊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儿保门诊婴幼儿吐乳症915例发病调查及疗效研究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婴幼儿吐乳症发病情况及治疗疗效观察。方法通过门诊915例婴幼儿常规查体检出吐乳症患儿,并通过“董氏指压法”治疗,间隔1周重复1次,3次1个疗程。结果发病578例,发病率为63.17%,男女发病率相近,无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溢乳和呕吐,占93.08%。治疗后痊愈347例,占60.03%;显效130例,占22.49%;有效85例,占14.71%;无效16例,占2.77%。治疗总有效率达97.23%。结论吐乳症在婴幼儿十分普遍,运用董氏指压法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韩海琼;陈伟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药品流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药品是特殊商品,其安全有效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健康,对于其流通必须加以规范。尤其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药品流通监管机制已经初步发展起来,在规范药品流通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药品流通监管机制日益呈现出弊端,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药品流通的发展。因此,我国药品流通秩序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本文阐述我国药品流通监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独特性见解,以期对今后药品流通监管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千永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应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7例,所有患者皆进行X线平片、CT、MRI检查。结果对颈椎病的原因分析,MRI对钩突增生、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的诊断率高,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对钩突增生、小关节突增生、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骨性椎管狭窄的诊断率高于X线平片(P<0.05)。而对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诊断率低于X线平片(P<0.05)。X线平片可以观察到颈椎双边征及椎间孔狭窄。而MRI则对纤维性椎管狭窄,伴脊髓水肿、变性,寰枢椎半脱位有独特的征象。结论综合X线平片、CT、MRI可提高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定性诊断的水平。

    作者:任蓬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手术切除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行手术切除的时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7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1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按照手术时间分为A组(3d内手术)73例,B组(4~7d手术)34例、C组(8d及以上手术)19例。结果126例患儿中行单纯阑尾切除术者92例,其中行腹腔镜手术者73例,行开腹手术者19例,行阑尾切除加腹腔引流者34例,其中行腹腔镜手术者20例,行开腹手术者14例;A组和B组患儿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tAC=2.967,P=0.0387;tBC=2.637,P=0.0459);A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5.48%(4/73),B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4.71%,C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42.11%(8/19),A组及B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患儿(x2AC=4.369,P=0.0252;x2BC=3.697,P=0.0351);术后C组患儿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儿(tAC=3.098,P=0.0395;tBC=2.581,P=0.0439)。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确诊后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更佳,腹腔镜手术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中同样安全有效,但对手术操作技术有一定要求,临床应综合考虑患儿病情、手术条件等确定具体的手术方案,以减少手术损伤。

    作者:于硕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心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心内科患者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心内科患者护理质量。方法对在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心内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护理管理,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结果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5%;对照组中,临床上安全问题发生率为20%,而实验组患者安全问题发生率为7.5%,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并做好患者的药物护理,采用适合于心内科患者的健康护理模式,帮助患者养成良好安全护理行为,从而降低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马智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健脾通窍丸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健脾通窍丸治疗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10月~2013年5月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82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32例,应用辛岑颗粒为对照组患者祛风通窍、益气固表,应用健脾通窍丸为实验组患者祛风通窍、补肺健脾。对比两组患者的远期及近期疗效。结果从近期疗效看,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1.25%;从远期疗效看,实验组患者鼻炎复发率为28.00%,对照组为56.2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远期及近期效果更佳,临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窍丸治疗脾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能获得较佳的远期及近期疗效,值得应用。

    作者:王振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胎儿宫内窘迫226例分娩方式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围生期宫内复苏对宫内窘迫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分娩的226例宫内窘迫孕产妇临床资料,根据诊治和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130例,对照组9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诊治及护理,观察组给予孕妇及新生儿系统地综合性积极干预,比较两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宫内窘迫孕产妇早期诊断及早期综合性宫内复苏可显著降低孕妇剖宫产率和围生期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李娟;林也容;陈慧;张兰;邹双优;尹晶;郁毅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