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仕杰;高丽君;董先辉;姚峰;吴端生
目的 比较三仁化滞汤与多潘立酮治疗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的疗效.方法 120 例复发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三仁化滞汤组)和对照组(多潘立酮组),每组60 例.试验组餐前服三仁化滞汤,每天1 剂,分3 次服用;对照组服多潘立酮,每次10 mg,1 日3 次.疗程1 个月,随访6 个月.结果两组在痊愈率和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三仁化滞汤对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陈延军;王峰;杨立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接受广泛性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90 例接受子宫全切除手术的临床确诊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各45 例,在手术前分别进行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组,在手术过程中相关生命体征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没有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对接受广泛性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谢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菏泽市2011 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菏泽市2011 年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 年菏泽市各疫苗总疑似异常反应发生率为 3.52/10 万剂次.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共383 例.其中一般反应364 例,异常反应17 例,偶合症1 例,待定1 例;发生AEFI 的疫苗共有27 种,其中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发生数多;全市8 县1 区均有AEFI 报告,病例中0~1 岁组239 例(62.4%)、1~2 岁组58 例(15.1%).临床症状以发热/ 红肿/ 硬结(316 例)和过敏性皮疹(1 例)为主.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在0~1 d 的288 例(75.2%).结论菏泽市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在全国试点估算报告发生率范围内,AEFI 监测的完整性和敏感性较高,应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门诊与操作,选用免疫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疫苗,加强疑似异常反应监测,从而减少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侯敏;刘景顺;于民;袁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动态脑电分析系统的鼻祖要数英国牛津Oxford 公司于1978 年首家推出的四导24 h 磁带式动态脑电分析仪.随着集成电路、微处理控制技术和高容量存储媒介的高速发展,90 年代中期,英国牛津公司又率先推出全电脑化16 导24 ~ 72 h 动态脑电记录分析仪Medilog MR95 型,大大提高了癫痫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广泛运用于癫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监测和指导临床药物治疗.Medilog MR95 是一款非常经典的数字化脑电记录盒,至今仍在部分三甲医院和某些脑病专科医院服役.经过多年的使用,难免有些故障,但经过修复,品质仍然优良,仍能满足一般神经内科的临床需求.
作者:陈长松;张跃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舒利迭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5 月~2011 年5 月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120 例,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沐舒坦30 mg,每日3次,同时给予缓释茶碱0.1 g 口服,每日2 次.观察组给予沐舒坦30 mg,每日3 次,同时给予舒利迭(50μg /250μg)吸入,早晚各吸入1 次.两组患者均治疗半年.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6 min 步行实验;肺功能测定,主要测定FEV1 和FEV1/FVC.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 min 步行实验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 和FEV1/FVC 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舒利迭长期吸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王晓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外伤致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总结9 例外伤性AD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治疗方式及效果.结果 9 例外伤性AD 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常有其他伴随症状,CTA 的诊断符合率达100%.AD 的治疗主要包括积极控制血压、外科手术、支架植入术.结论及早诊断和积极恰当的治疗是提高AD 生存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薛淑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本实验室两套血细胞分析系统进行方法对比和偏倚评估,探讨迈瑞BC3000 与雅培1700 血细胞分析系统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以雅培1700 血细胞分析系统为目标系统,迈瑞BC3000 为检测系统,每天取8 份新鲜全血样本,分别用两套检测系统测定样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4 项参数,共测定5 d.记录结果,计算检测系统和目标系统之间的相对偏差,并判断两检测系统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结果检测系统WBC 在极低值医学决定水平处的SE% > 1/2 CLIA'88TEa,与目标系统不具有可比性,其它比对项目在各医学决定水平处的检测结果与目标系统均具有可比性.结论迈瑞BC3000 检测系统WBC 在极低值医学决定水平处与雅培1700 检测系统不具有可比性,其它比对项目的 检测结果与雅培1700 检测系统均具有可比性.
作者:曾令恒;赵艳华;谭雪莲;倪永圣;蔡银凤;何锋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随着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具有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处于严重缺乏中,我国药学教育面临着新的课题.我国药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去完善教育机制,怎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我国的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就此阐述了几点看法.
作者:刘飞;赵雪梅;王桂玲;费洪荣;赵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在药剂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应用得以广泛认可,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引入全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点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掌握与记忆.本资料将对药剂学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
作者:张九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耳源性脑脓肿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医师对耳源性脑脓肿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3 年1 月~2011 年1 月收治18 例耳源性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 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治愈17 例,治愈率为94.4%;死亡1 例,死亡率为5.6%,死亡原因为脑疝形成;对17 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1 ~ 7 d,均未复发或出现严重的后遗症.结论对于耳源性脑脓肿患者应当做到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充分引流.
作者:张小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子宫栓塞术在治疗产后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 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观察其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止血效果明显、及时,术后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高效、便捷、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成云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用药现状.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0 年2~10 月的门诊处方,回顾性分析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根据小儿应用抗生素的种类,分为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随访患者,调查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呼吸道系统、泌尿系统和肠道感染居于儿科感染性疾病的前3 位;抗生素使用率为97.80%,以头孢类、罗红霉素、青霉素等为主;使用抗生素≤ 3 d 的112 例,4~7 d 的233 例,≥ 7 d 的101 例;联合用药组有效率为96.59%,高于单一用药组(x2=26.679,P=0.000).结论笔者所在医院抗生素使用率过高,应该合理应用;联合用药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效果好.
作者:郭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再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6 月~ 2011 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8 例设为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同时选择2008 年1 月~2010 年6 月采用常规护理的58 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8 例患者发生再出血2 例,发生率为3.45%;对照组发生再出血11 例,发生率为18.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方式可明显减少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作者:林慧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6 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得到准确的诊断,1 例误诊为心肌梗死.4 例行食管破裂修补术治疗,其中3 例治愈,1 例延期愈合;保守治疗2 例,全部治愈,无死亡患者.结论早期诊断、及时而正确治疗是提高自发性食管破裂治愈率的关键,外科治疗是好的救治方法.
作者:王中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临床实习带教则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是培养优秀护理人员的重要环节.分析影响妇产科临床实习带教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妇产科护生临床实习带教质量.
作者:徐贵红;徐桂梅;潘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PET 和PET/CT 是一种以全身、功能性扫描为特征的显像技术,对大多数肿瘤而言,18F-FDG PET 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及功能显像的优势,可用作全身代谢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检查,而PET/CT 融合了解剖和功能显像,进一步提高了优越性.在全身性疾病--淋巴瘤的诊治中,PET 和PET/ CT 对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瘤的诊断检出率、淋巴瘤分期和再分期、疗效预测和评估、检测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复发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均优于CT 等传统影像技术,因而PET 和PET/ CT在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并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姚稚明;李旭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中药有效成分,现代研究表明稀土金属在生物医药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主要是集中在将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配体与稀土离子配合,以期达到更好的生物活性.现对近年来黄酮类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和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为今后的黄酮类稀土金属配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张齐雄;施伦勇;刘衍季;曹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探讨ET-1和CGRP 在COPD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呼吸内科2009 年9 月~ 2010 年5 月住院治疗的AECOPD 患者30 例,为急性加重期组,病情缓解后作为COPD 缓解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 法测定3 组血浆ET-1 和CGRP 的水平.结果急性加重期组分别与COPD 缓解期组和对照组比较,ET-1水平显著升高(P < 0.016,P < 0.001).AECOPD 组与对照组比较,CGRP 水平显著降低(P < 0.001),COPD 缓解期组与对照组比较,CG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Spearman 秩相关分析发现AECOPD 组ET-1 与CGRP 的水平呈负相关(r=-0.711,P < 0.01).结论 ET-1、CGRP 参与了COPD 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观察二者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COPD 患者病情及疗效的一项指标.
作者:牛杨;胡晓芸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类型及其如何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48 例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并诊断为心律失常的新生儿结合病史进行血液学检查,全部行X 线胸片,超声心动图,部分行头颅CT检查并进行临床分析、治疗和随访.结果 48 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中有25 例和新生儿窒息缺氧有关,4 例和宫内感染有关,9 例和先天性心脏病有关.因此新生儿心律失常主要与围产期窒息缺氧、宫内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等有关.结论预防围产期窒息缺氧,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营养心肌治疗对新生儿心律失常尤为重要.
作者:周清华;李英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熏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脑卒中诊断的患者6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 例,应用西药及针灸治疗.治疗组30 例,在西药及针灸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熏药局部治疗.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及疼痛评分,将两组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药熏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及疼痛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药熏药局部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减轻社会负担.
作者:植昌嘉;黄大红;陈浦;蔡灵波;陈钦培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