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舒雅
目的:对常规不规则红细胞血型的检测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0例患者作为该次观察对象,均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对其应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对不规则红细胞血型抗体进行分析,分析不同治疗患者中红细胞不规则血型的检出率以及产生规律。对检验出不规则红细胞血型的患者应用相容红细胞输血。对检验出lgG不规则血型的孕妇,当分娩时检测新生儿血型血清学,分析出孕妇血浆不规则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联系。对于检验出非特异性红细胞自身抗体的患者,对诊断结果与抗体的联系进行分析。后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检验以及Ig抗体与37℃反应性检查。结果8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15例(18.75%),其中有妊娠史或输血史的患者及女性患者所占比例多于无妊娠史或输血史及男性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不规则抗体的患者中特异性抗体以抗-M居多(40.00%),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抗体,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不规则抗体的患者中抗体类型为IgM(53.33%)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抗体,且37℃反应阳性中特异性抗体以抗-M居多(46.67%),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抗体,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试验调查显示,有妊娠史或输血史的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较高,且特异性抗体中以抗-M居多,它可以在初期检测新生儿溶血病以及安全输血产生重大意义,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田宗斌;关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病房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从该院ICU病房中选择15名护士,在2013年9月—2014年8月使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管理,在2014年8月—2015年7月使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管理。在层级护理管理方法下,以不同的级别为对象实行分层级考试制度,在考核结束之后与传统模式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心理状况、综合能力、工作满意度。结果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心理状况、综合能力、工作满意度均较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下有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病房中使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工作的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玉霞;徐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院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经济合同作为医院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途径,成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经济合同的管理,首要任务是注重合同的审查和风险防控工作,该文从制度、组织、人员、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经济合同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建设,为今后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张莹;李晓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为有效改善临床抗菌药物过量使用、滥用现状,对医院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特性管理。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开具抗菌药物的处方,并从2015年开始进行抗菌药物耐药性管理,观察管理前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常用药物耐药性情况。结果管理后常见的头孢菌素、青霉素、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均有明显减少;管理前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在60%以上,管理后耐药率有降低,大肠埃希菌管理前后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有较高敏感性,管理前对其他药物耐药性在75%左右,管理后耐药性明显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较低,但管理后耐药性有出现降低。结论通过对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可有效降低药物过量使用以及滥用情况,使细菌耐药性降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郝雁;纪明;谭海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管理策略。方法选取该院呼吸内科的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对患者的护理安全。结果安全隐患主要有:操作不到位、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护理失误等。结论完善护理常规、制定监控体系、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制定应急方案等。以上措施均是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管理策略,且取得了一定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PDCA管理与路径化健康教育用于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放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将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管理与路径化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行为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显著要高。结论 PDCA管理与路径化健康教育用于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记南;张建;李修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质控管理在中药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制度。方法以2013—2015年度该院中药药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2014年度对中药房采取常规管理方法,作为对照组,2014—2015年度对中药房采取质控管理方法,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方法中药药品的质量维护情况及工作人员对两种管理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药品的质量维持明显好于对照组,药品变质变性情况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工作人员对本组管理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药品管理中应用质控管理,药物质量的维持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急诊科护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急诊科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是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不仅采取了常规护理,还采取的风险管理,一个月后将两组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护理人员操作、护理文书书写、以及无菌物品灭菌、护理人员三级考试方面的质量检查合格率分别是88.89%、95.24%、96.83%、96.83%,均显著比对照组高,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满意度是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急诊科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有极大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赵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提出预防及控制术后感染的合理措施。方法调查选取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行乳腺癌手术的133例病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医院感染各项危险因素分别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发现乳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为2.6%,从感染部位的引流液标本中共分离得到出病原菌33株,以金色葡萄球菌为主。出现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管理不当、患者住院时间过长(﹥35 d)以及罹患慢性疾病。结论应增强医疗人员对引起乳腺癌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重视度并及时针对感染隐患采取合理措施,从而降低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卞隽;柴新;张乃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析整形科腋臭手术患者运用PDCA模式护理质量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腋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运用PDCA模式,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在护理质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PDCA模式运用在腋臭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一方面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刘冬梅;李明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急诊急重症患者转运中潜在护理风险发生的作用。方法通过活动计划拟定、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确认、检讨与改进及持续改进措施等程序进行品管活动。比较急诊急重症患者院前、院内转运中潜在护理风险发生率改善前后的情况。结果急诊患者转运中潜在护理风险发生率由改善前的18.55%降至改善后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急诊患者转运中潜在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了患者安全,同时增强了圈员们的质量管理意识、团队精神,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作者:韩永梅;贾艳楠;袁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血液病实习教学中尝试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该文就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循证医学及PBL教学模式的概念,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血液病实习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意义,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等内容进行探讨,是为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更有效的研究论证。
作者:余景星;尹灵梅;尹列芬;周泽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在留置PICC乳腺癌病人护理中应用程序式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选择留置PICC的100例乳腺癌病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根据常规的置管护理实施健康宣教,干预组患者使用程序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分析比较两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健康教育后,干预组患者结束第3次的化疗周期以后,知信行水平明显提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延迟维护次数明显比常规组少,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留置PICC乳腺癌病人护理中应用程序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知信行的水平,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容易发生延迟维护的情况,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医院护理工作风险管理计划目的就是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管理的职责,制定风险管理的措施,确定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活动以及为风险管理提供完整行动纲领的计划。方法笔者运用矩阵的方法和原理以及专家咨询等方法对自己所工作的医院存在的护理工作风险进行识别、量化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来消除或减低风险。结果发生频率高的风险产生的后果严重程度高,对医院的影像也大。笔者总结出了10类工作的风险因素,患者安全风险发生的频率高,产生的后果程度严重。结论制定医院护理工作风险管理计划,有利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通畅快捷地应对各种风险。能够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各种风险所造成的危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作者:齐亚杰;郑蕾蕾;胡桂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血透室常见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针对其给予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从而降低护理风险。方法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选取该院的血透室作为研究基地,30名护理人员和90例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护理风险管理未干预前的统计结果作为对照组,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的临床统计结果作为观察组。每3个月对护理质量和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分析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和如何加强风险管理。结果接受调查的9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满意程度(97.31%)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程度(66.52%);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力度后,观察组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透析患者;经过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大护理风险管理力度显著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护理风险管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许方方;彭红艳;钟惠琴;叶红;沈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内分泌护理过程中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来该院内分泌科进行诊治的172例患儿确定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将全部患儿划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患儿实施的是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除了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之外,还实施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然后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情况做分析与对比。结果经过1个月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观察组患儿的患者管理、病管理、及护理文书书写与消毒隔离的评分依次是(98.86±1.4)、(93.12±1.6)、(91.93±1.7)和(86.91±4.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总满意率分别为98.9(85/86)和89.5%(77/86),该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2,P<0.05)。结论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应用于内分泌科患儿的护理过程中,能够大大的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护理效果,并使内分泌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作者:汲晓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超声波诊断中质量控制。方法由2015年12月—2016年2月来医院治疗的患者100例,选取为该实验的探究对象,将患者进行分组,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设为50例患者,对照组则是应用并没有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分析的超声诊断,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分析的超声诊断,然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以及对医院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在应用超声诊断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治疗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基层医院超声诊断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后,能有效地避免误诊的发生,进而更准确地对患者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有效率以及对医院治疗的满意程度,值得医疗界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林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该县流动及常住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及管理对策进行探究和剖析。方法随机选取66名本地常住儿童,将其设为观察组,再选取66名流动儿童,将其设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或上门逐户访问,以家长保管的预防接种证或免疫接种卡为依据,了解儿童成长过程中疫苗接种情况,通过了解儿童建卡率及疫苗注射情况,分析儿童免疫规划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从建卡(证)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0%,75.76%,组间差异显著,经χ2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儿童全程接种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儿童的全程接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提高免疫接种率,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建议疾控中心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
作者:范智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根据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全程健康教育干预。随访1年,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的有效率、患者自我管理有效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教育后血糖控制的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研究组自我管理的有效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研究组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血糖水平,强化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王晓君;田晓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护士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的技巧。方法对在该院供应室工作的在职护士30例进行调查,了解其与临床科室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传统沟通护理模式进行整改,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终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结果经过调查研究总结做出的一系列整改措施,有效地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及积极性。结论通过对临床及供应室护士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后,有效改善了交流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洪丽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