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病房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杨玉霞;徐琳

关键词:层级护理管理, ICU病房, 护理人员
摘要:目的:对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病房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从该院ICU病房中选择15名护士,在2013年9月—2014年8月使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管理,在2014年8月—2015年7月使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管理。在层级护理管理方法下,以不同的级别为对象实行分层级考试制度,在考核结束之后与传统模式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心理状况、综合能力、工作满意度。结果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心理状况、综合能力、工作满意度均较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下有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病房中使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工作的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PDCA模式对腋臭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析整形科腋臭手术患者运用PDCA模式护理质量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腋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运用PDCA模式,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在护理质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PDCA模式运用在腋臭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一方面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刘冬梅;李明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莒南县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比较

    目的:对该县流动及常住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及管理对策进行探究和剖析。方法随机选取66名本地常住儿童,将其设为观察组,再选取66名流动儿童,将其设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或上门逐户访问,以家长保管的预防接种证或免疫接种卡为依据,了解儿童成长过程中疫苗接种情况,通过了解儿童建卡率及疫苗注射情况,分析儿童免疫规划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从建卡(证)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0%,75.76%,组间差异显著,经χ2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儿童全程接种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儿童的全程接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提高免疫接种率,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建议疾控中心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

    作者:范智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PDCA管理与路径化健康教育用于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效果

    目的:研究PDCA管理与路径化健康教育用于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放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将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管理与路径化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行为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显著要高。结论 PDCA管理与路径化健康教育用于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记南;张建;李修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层中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现状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发展历程、趋势与面临的问题,总结药学工作经验。方法以该院药学服务模式现状为例,参考相关文献,遵循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探讨中医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结果我国中医院药学服务发展缓慢,服务模式单一,现阶段面临诸多困境,发展空间狭窄,管理不科学,观念落后,缺乏源动力。结论医院应发挥人的能动作用,积极转变观念,建立一套与医院相适应的药学服务体系,提升药师队伍素质,为改善药学服务模式提供人才、制度保障。

    作者:吴建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于干系人视角的门诊“三长一短”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三长一短”问题是在医院门诊中广泛存在的现象,运用项目管理中的干系人分析方法,可以清楚得到这一问题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为国家、医院和患者。为更直观说明“三长一短”的原因,将其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原因,即造成“三长一短”现象的国家层面的原因;二是内部原因,即造成“三长一短”现象的医院与患者层面的原因。

    作者:蔡进华;王富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析护理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要求的提升,护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护理职业人员的广泛认识,结合当前护理继续教育存在的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继续教育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建立多形式的护理继续教育模式和途径等四个方面完善护理继续教育的对策。

    作者:汤萌萌;丁秀影;董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系统化管理对于预防手术室院内感染的必要性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化管理对于预防手术室院内感染的必要性。方法2014年手术室开始施行系统化管理,以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对2015年1—12月间以及2014年1—12月间实施管理前后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开展系统化管理前后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质量。结果开展系统化管理前外科手术患者6397例,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患者53例,感染率为0.82%,开展系统化管理后外科手术患者7564例,出现手术部位感染50例,感染率为0.66%,管理后较管理前手术部位感染下降了0.16%,开展系统化管理前外科手消毒、普通洗手、空气、物体表面监测以及环境卫生合格率均明显升高。结论采取手术室系统化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手术室院内感染,减少手术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范舒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儿腹泻病120例病原分析

    目的:该文探讨小儿腹泻病120例,探究其病原因素。方法选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20例腹泻患儿设为观察组和120例无腹泻患儿设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病原学检测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手段,对于诱发小儿腹泻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小儿厌食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多为感染性腹泻,且两组患者发病年龄以7个月~2周岁之间居多,且结果显示发病时间多为11~12月之间。将两组患儿标本进行送检,其中观察组显示致病菌11例。占比例为9.17%,轮状病毒阳性为53例,占比例为44.17%,对照组显示致病菌2例。占比例为1.67%,轮状病毒阳性为15例,占比例为12.50%,观察组在以上相关因素上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小儿腹泻的病因较多,研究显示多以感染性腹泻为主,且轮状病毒阳性感染比例较大,为可以有效防止腹泻病的发生,调查小儿腹泻病相关因素影响对于控制腹泻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论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存在隐患与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和探讨医疗单位检验科生物安全的隐患,并且针对所有安全隐患提出解决措施,以此来减少和降低医院内部感染的可能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借鉴参考的经验。方法检验科室内的专业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技能,提高防护意识,健全和改善生物安全,加强设施安全建设、做到提高监督医疗废物消毒和处理。结果有效的抑制科室内感染及可能性,确保专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结论检验科室的重要性对于医院来说,是和临床救治工作同等关键,它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嫁接桥梁,而检验科的生物安全工作又是整个科室的核心,那么做好检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是需要整个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才可完成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隐患用不出现。下面本人就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下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存在隐患与防范措施。

    作者:秦锁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DCA循环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骨科疾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42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率为96.67%(58/60),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32例,护理满意率为46.67%(28/6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压疮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压疮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5)。结论PDCA循环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苏闽;黎庆卫;孙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谈我校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于2003年开办大专学历层次的口腔护理专业,其人才培养是以护理学专业教育为平台,优化口腔护理学教育为特色,在临床实习教学模块中,实习单位均为口腔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口腔科。每年我校均会对本专业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检查,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口腔医疗机构需求的人才。

    作者:陶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自2009年深化医改的提出到2012年新的《医院财务制度》的实施,公立医院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方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制度对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几年来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该文通过对成本核算的现状分析,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夏海萍;张晓斌;郭丽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108例小儿营养不良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该文探究小儿营养不良危险因素并提出科学的预防措施。方法小儿营养不良患者共计108例,与108例正常婴幼儿做对比,包括患儿平时的营养搭配、消化道感染情况、卫生感染、偏食、常吃水果蔬菜奶制品、城镇农村差异等方面。结果小儿营养不良状况与多种原因密切相关,如地区的差异、喂养方式、辅食的使用时间、营养搭配、家属妇幼保健意识等,观察组在以上相关因素上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营养不良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我们应从多方面对患儿进行干预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张婉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将全程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20例该院近两年收治的确诊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平分为两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的一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全程健康教育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1年后的血糖控制水平、护理满意度、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院外自我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个方面的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且稳定,对相关知识掌握深入,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在院外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有所增强,应在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琳;杨玉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院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管理

    目的:为有效改善临床抗菌药物过量使用、滥用现状,对医院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特性管理。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开具抗菌药物的处方,并从2015年开始进行抗菌药物耐药性管理,观察管理前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常用药物耐药性情况。结果管理后常见的头孢菌素、青霉素、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均有明显减少;管理前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在60%以上,管理后耐药率有降低,大肠埃希菌管理前后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有较高敏感性,管理前对其他药物耐药性在75%左右,管理后耐药性明显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较低,但管理后耐药性有出现降低。结论通过对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可有效降低药物过量使用以及滥用情况,使细菌耐药性降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郝雁;纪明;谭海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检验科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探讨

    目的:探讨检验科血液检验质量的控制情况,为临床诊断及临床输血提供保障。方法对该院检验科在2015年3月—2016年1月进行检验的血液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出影响血液检验质量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及预防办法。结果检验科血液检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员因素、仪器因素以及患者因素等,通过岗前培训、适宜的工作环境、及时处理血液标本及准确的检验报告等,均可以有效地避免血液检验质量的控制。结论血液检验是临床上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其检验结果会因多种因素而产生影响,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及临床用血安全,因此控制血液检验质量及其重要。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对急诊科护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急诊科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是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不仅采取了常规护理,还采取的风险管理,一个月后将两组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护理人员操作、护理文书书写、以及无菌物品灭菌、护理人员三级考试方面的质量检查合格率分别是88.89%、95.24%、96.83%、96.83%,均显著比对照组高,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满意度是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急诊科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有极大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赵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试论如何做好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工作--以某医院经济合同审查工作为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院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经济合同作为医院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途径,成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经济合同的管理,首要任务是注重合同的审查和风险防控工作,该文从制度、组织、人员、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经济合同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建设,为今后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张莹;李晓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国家互联网+战略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影响

    阐述国家互联网+行动战略对医疗卫生行业带来的变革,包括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开放、融合;帮助建立健康生活和居家养老的解决方案;推进医药分开以及完善供应链和集中采购机制;开发挖掘医疗卫生机构大数据的价值。

    作者:黄凯;陆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规范医院工程档案管理的思路与做法

    医院工程档案是医院档案的宝贵财富,是医院建设项目的历史记录,是医院后期再建、管理、维修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医院进行宣传教育的生动资料。规范医院工程档案的管理,推动医院工程档案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工程档案在医院发展中的黄金价值,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尤为重要,值得我们每一位医院档案工作人员深入思考。鉴于此,下文将立足该院迁建工程中的实际情况,阐述医院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思路与做法。

    作者:陈泊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