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宗斌;关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骨科疾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42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率为96.67%(58/60),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32例,护理满意率为46.67%(28/6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压疮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压疮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5)。结论PDCA循环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苏闽;黎庆卫;孙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血液病实习教学中尝试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该文就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循证医学及PBL教学模式的概念,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血液病实习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意义,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等内容进行探讨,是为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更有效的研究论证。
作者:余景星;尹灵梅;尹列芬;周泽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检验科血液检验质量的控制情况,为临床诊断及临床输血提供保障。方法对该院检验科在2015年3月—2016年1月进行检验的血液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出影响血液检验质量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及预防办法。结果检验科血液检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员因素、仪器因素以及患者因素等,通过岗前培训、适宜的工作环境、及时处理血液标本及准确的检验报告等,均可以有效地避免血液检验质量的控制。结论血液检验是临床上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其检验结果会因多种因素而产生影响,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及临床用血安全,因此控制血液检验质量及其重要。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来我院接受检查的患者及其家属在陪送检查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对自2015年1—2015年10月近1年来该院接受检查的患者共5876名作为研究对象,1~5月份共陪检患者3844名设为优质护理组(以下简称优组)实施优质护理;6~10月份共陪检患者2032名设为常规护理组(以下简称常组)实施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检查时间,配合程度,中途中止率以及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优组的满意度为95.7%(3679/3844),常组满意度为83.0%(1687/2032),差异显而易见(Z=0.658,P<0.05)。优组平均检查时间(1.21±0.38)h明显低于常组(2.88±0.75)h,差异显著(t=3.41,P<0.05);优组配合率98.0%(3769/3844)显著高于常组95.07%(1932/2032),差异显著(χ2=40.58,P<0.05);优组中途中止人数(10人)明显低于常组(45人),差异显著(χ2=54.76,P<0.05)。优组健康知识得分达标率为91.57%(261/285),与常组78.95%(105/1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在陪送患者检查过程中的满意程度,而且还能够有效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程度,减少中途中止的情况发生,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水平。
作者:王祎祎;姚宏燕;陈旭;余军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阐述国家互联网+行动战略对医疗卫生行业带来的变革,包括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开放、融合;帮助建立健康生活和居家养老的解决方案;推进医药分开以及完善供应链和集中采购机制;开发挖掘医疗卫生机构大数据的价值。
作者:黄凯;陆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院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经济合同作为医院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途径,成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经济合同的管理,首要任务是注重合同的审查和风险防控工作,该文从制度、组织、人员、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经济合同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建设,为今后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张莹;李晓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综合分析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治疗冠心病患者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在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4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二级预防用药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心绞痛发作率为95.65%(44/46),对照组心绞痛发作率为93.48%(43/46),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率为32.61%(15/46),对照组心绞痛发作率为73.91%(34/46),治疗组心绞痛发作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分析:坚持使用拜阿司匹灵的人数多,占88.04%(81/92);坚持使用β受体阻滞药居于第2,占63.04%(58/92);治疗组的用药依从性好的仅32例,占34.78%,与家人提醒服药、冠心病家族史、心绞痛发作次数、年均收入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二级预防用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与诸多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韩立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医疗单位检验科生物安全的隐患,并且针对所有安全隐患提出解决措施,以此来减少和降低医院内部感染的可能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借鉴参考的经验。方法检验科室内的专业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技能,提高防护意识,健全和改善生物安全,加强设施安全建设、做到提高监督医疗废物消毒和处理。结果有效的抑制科室内感染及可能性,确保专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结论检验科室的重要性对于医院来说,是和临床救治工作同等关键,它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嫁接桥梁,而检验科的生物安全工作又是整个科室的核心,那么做好检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是需要整个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才可完成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隐患用不出现。下面本人就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下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存在隐患与防范措施。
作者:秦锁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与评价职业年龄因素与肥胖症、高血压、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及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关系,从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法对2010—2011年在该院体检的20000例分别按职业和年龄分组,分析每组和上述疾病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上述疾病发病率与脑力劳动的严重程度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结论上述疾病高发人群应针对职业特点改善生活方式,做到群防群治,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作者:苏朋;王雪燕;韩娟;尤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该文探讨研究医学康复和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的意义、途径及策略,提出“医教结合”融合发展具备理论与实践基础;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开展医教结合的实证研究,并形成发展路径,夯实医教结合的理论基础,探索医教结合的“单一性”服务转为“一站式”服务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探索和促进多学科有效整合渗透,资源相互补充,各施所长;架构康复医学与特殊教育的桥梁。
作者:刘瑛;李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19世纪后期泰勒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从管理的制度和流程上提出了革命性的进步见解,把管理的过程规范化、科学化,极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该文通过分析“科学管理”理论中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探讨该理论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适用性,为医院管理提供经验和借鉴。
作者:陈强;王冬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管理对于预防手术室院内感染的必要性。方法2014年手术室开始施行系统化管理,以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对2015年1—12月间以及2014年1—12月间实施管理前后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开展系统化管理前后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质量。结果开展系统化管理前外科手术患者6397例,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患者53例,感染率为0.82%,开展系统化管理后外科手术患者7564例,出现手术部位感染50例,感染率为0.66%,管理后较管理前手术部位感染下降了0.16%,开展系统化管理前外科手消毒、普通洗手、空气、物体表面监测以及环境卫生合格率均明显升高。结论采取手术室系统化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手术室院内感染,减少手术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范舒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吉林省白山地区痰抗酸染色阳性的初、复治肺结核病人(含初治失败转为复治的病人)及涂阴培阳病人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结核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白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及门诊的就诊,年龄在16~60岁患者394例痰培养阳性患者,其中男性287例,女性107例。用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中性及药物培养基,对白山地区394株有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核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394例患者中,初治患者对一线药耐药的占8.05%,复治患者对一线药耐药的占20.25%;初治患者多耐药的占2.54%、复治患者多耐药的占10.13%;初治患者耐多药的占5.51%、复治患者耐多药的占13.29%。结论复治患者耐药比例明显高于初治患者,目前临床常用的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氧氟沙星5种抗结核菌的药物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性,临床应给予重视,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制定更为合理的化疗方案。
作者:张立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实践逐步摸索出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移动学习的规律,促进移动学习与传统学习的融合与互补。方法利用两个平行班级作为试点,分别使用移动学习模式和传统模式进行知识的巩固。结果采取移动学习模式的学生对于这种形式学习的参与度以及完成主动性在逐渐增加,其学期末平均成绩明显高于进行传统学习的班级学生(P﹤0.01),且在课堂上与老师的交流互动有所增强。结论提示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能被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所接受,并且在教学中能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可以成为传统学习模式的有效互补。
作者:肖艾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突发性流行传染病的应急管理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30例HFM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应急管理护理模式实施前后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应急管理与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留院观察时间、病死率、家属满意度及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组病死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77%(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率92.31%比对照组63.08%高,且后遗症总发生率3.08%比对照组13.85%低(P﹤0.05)。结论应急管理与有效护理措施应用于HFMD患儿,可有效降低患儿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乙树枝;袁培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绩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大程度的实现医院发展目标,因此构建和设计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并有效的付诸实施,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和约束员工大程度的为实现医院目标而努力,是科学化、精细化和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由之路。该院在绩效管理的方案设计与实施中紧紧围绕医院的发展目标,根据目标梳理出核心要素,绘制战略地图,并把核心要素分解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关键指标,与全院各科做强弱相关性分析,把强相关的关键指标以平衡积分卡的方法制订各科室的考核方案,并科学赋以权重,确定计分方法,形成考核方案。依托信息公司开发绩效考核软件,借助信息化有效的实施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荣誉表彰紧密结合,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作者:徐建德;夏丽芳;金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护士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的技巧。方法对在该院供应室工作的在职护士30例进行调查,了解其与临床科室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传统沟通护理模式进行整改,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终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结果经过调查研究总结做出的一系列整改措施,有效地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及积极性。结论通过对临床及供应室护士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后,有效改善了交流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洪丽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科口腔科诊疗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为制定相应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年来儿科口腔科诊疗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情况调查,研究儿科口腔科诊疗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防治对策,为防治儿科口腔科诊疗感染提供基础依据。结果通过对近年来儿科口腔科诊疗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科诊疗和诊疗器械处理过程中都普遍存在感染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儿科口腔科诊疗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并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医生自身卫生消毒工作,确保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严格落实感染控制,从根本上控制口腔感染。结论通过对儿科口腔科诊疗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发现,儿科口腔科诊疗感染控制应引起高度重视。严格落实诊疗器械消毒隔离工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是控制儿童口腔科诊疗感染的重要工作。
作者:何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根据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全程健康教育干预。随访1年,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的有效率、患者自我管理有效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教育后血糖控制的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研究组自我管理的有效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研究组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血糖水平,强化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王晓君;田晓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PDCA管理与路径化健康教育用于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放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将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管理与路径化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行为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显著要高。结论 PDCA管理与路径化健康教育用于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记南;张建;李修炜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