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昕;于月辉;王瑛;李潞;赵红丽
目的:对急性胃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为64例研究对象,对其诊断与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断与治疗的方法。结果64例患者均在治疗前确诊为急性胃穿孔,确诊率为100%,经不同的方法治疗后,1例患者死亡,治疗成功率为98.4%。结论急性胃穿孔发病紧急,接收到患者后,临床上应该通过病史询问、症状观察、CT、X线检查等及时诊断,确诊后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崔景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文探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将抽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个组别患者治疗前后的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指标数值与临床总有效率情况。结果通过观察两个组别患者的各项判定指标,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加快患者恢复肢体活动的能力,肌张力加重程度大幅度缓解。
作者:高海松;黄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小儿自闭症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32例小儿自闭症患者进行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各1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结果实验组16例患儿中,9例护理显效,占56.25%,6例有效,占37.50%,1例无效,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16例患儿中,3例护理显效,占18.75%,7例有效,占43.75%,6例无效,占37.50%,总有效率为62.50%。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自闭症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加以应用。
作者:刘玉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疾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内科疾病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改善程度显著较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内科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显著的提高了临床护理满意度,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安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为冠心病患者予以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40例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及治疗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观察组行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比较两组病患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病患的手术时间、术后回复时间以及刺穿和手术成功率等相比,情况无明显不同,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患的表皮坏死、局部血肿、腰疼等术后并发症出现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患,P<0.05,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和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对冠心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引发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更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治疗中值得被推广。
作者:回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深入探讨CT作用于腹部创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诊断,并以此为基础制订对症治疗方法,然后将治疗结果与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资料整合,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与CT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的共计39例,CT诊断准确率为97.50%。结论针对腹部创伤患者行CT诊断,能够准确的对创伤部位进行定性和定位,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对于科学治疗方法的制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和推广。
作者:张明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儿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后初次下床时间、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理想,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娟;何淑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低渗口服补液盐用于小儿急性腹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渗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4.0%,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8.0%,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大便形成时间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渗口服补液盐用于小儿急性腹泻的起效时间快,安全性高,并且能够有效缓解患儿患病期间的伴随症状,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骁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腹壁切口疝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上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并发率为2%~12%,一般并发于复杂、反复的腹部大手术之后。然而,目前临床尚未推出一种彻底根除腹壁切口疝的治疗方法,很多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仍有二次入院风险,复发率高、并发症复杂,包括浆液肿、血肿、感染等,严重时甚至并发肠瘘、肠梗阻。腹壁切口疝不仅给患者身心带来重创,还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对此,本文专门研究分析腹壁切口疝外科治疗术式,说明补片材料发展现状,以期为腹壁切口疝未来治疗带去新的启发。
作者:靳玺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2015年1~6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胃溃疡患者60例,按照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1个疗程7 d,持续4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针对性护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6.7%和80.0%,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3.3%、7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促进治疗有效率的提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马彩红;崔秀珍;陈秀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中药镇静、安神、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脑震荡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脑震荡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镇静、安神和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之后15例显效,19例有效,1例无效,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10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的疗效较好,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的产生。结论脑震荡患者应用中药镇静、安神和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有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临床疗效较好,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甲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探究血液内科急诊患者的护理方法,优化护理方案,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136例进行急诊的血液内科患者进行分析,详细了解临床急救时的护理对策,总结为优质有效的护理方案。结果通过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抢救成功率达到86.76%(118/136),病死率为13.24%(18/136)。结论对血液内科急诊患者进行及时、正确、优质、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病死率,应该受到临床的推广与重视。
作者:丁丽萍;姜毅;杨爱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5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所有患者发病危险因素进行总结,Ⅰ组予以常规护理,Ⅱ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病死率、满意率。结果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脑疝、病情、低血压、脱水剂过量使用等。经护理,Ⅱ组治愈率、满意率明显较高,病死率明显较低,均优于Ⅰ组(P<0.05)。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较多,但主要跟脑疝、病情、低血压、脱水剂过量使用相关,经优质护理,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病死率降低,预后改善。
作者:任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8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采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进行检查,同时利用三维大密度投影和黑白翻转技术重建出类PET图像,对患者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进行测量,并对患者肿瘤良恶性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比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经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得出48例患者当中共涉及132个病灶,其中淋巴转移和其他转移分别增多了27%和19%,检查后存在41.27%的患者,其肿瘤分期出现了变化。结论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检验,能够更好的确定患者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可以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黄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旨在分析淫羊藿苷及转化产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方法对淫羊藿苷进行酶水解、酸水解、酶水解与酸水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结构转化,采用薄层色谱法、理化方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对转化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得到淫羊藿次苷Ⅰ、淫羊藿次苷Ⅱ、水合淫羊藿素、环淫羊藿素及脱水淫羊藿素。采用pNPG法建立α-葡萄糖苷酶筛选模型,对淫羊藿苷及其产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体外活性试验果表明,脱水淫羊藿素、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体外活性较淫羊藿苷好,其中脱水淫羊藿素(IC50=0.102 mg/mL)的活性好,与拜糖平(IC50=0.850 mg/mL)相比抑制活性更强。结论淫羊藿苷转化产物可作为继续进行结构修饰的先导化合物,具有深入研究和开发的前景。
作者:南敏伦;于淼;赵昱玮;司学玲;吕娜;赫玉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联合针灸以及中药熏蒸法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前往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42例与参照组43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针灸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针灸与重要熏蒸法进行治疗。对比不同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和重要熏蒸法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类风湿性双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需要实行类风湿性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4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类风湿性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的时候予以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其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在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现象分析法对其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缓解心理问题。结果患者护理后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41.3±2.4)、(46.9±2.6)明显优于护理前(58.9±3.2)、(63.6±4.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由于疾病以及根治术的特点,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身体的创伤与精神上的心理压力,因此,需要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便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的康复。
作者:高艳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对急诊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对策。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2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由急救接诊的患者有87例,自行入院的患者有95例。详细了解院前急救时对患者的诊断、护理手段,并总结为优质有效的院前护理方案。结果急救接诊患者的抢救介入时间明显低于自行入院患者的抢救介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接诊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高于自行入院患者(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自行入院患者(P<0.05)。结论对脑外伤急诊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院前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病死率,应该受到临床的推广与重视。
作者:李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分析与临床意义。方法对76例tSAH患者在止血、解痉、脱水等治疗基础上,应用腰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术。结果本组76例症状均得到缓解,无1例死亡,无1例发生脑梗死、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生活均能自理。结论在传统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腰池引流以治疗tSAH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朱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