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安海萍

关键词:生存质量, 综合护理, 肺癌,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的100例肺癌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DS抑郁调查表、SAS焦虑调查表和SGRO生活质量量表。结果对照组护理后SDS得分53.6±4.9,SAS得分51.5±5.7。实验组护理后SDS得分41.2±3.8,SAS得分37.2±7.3。实验组护理后SDS得分和SA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GRO总分57.4±13.4,实验组SGRO总分33.7±12.7,实验组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症状、活动受限和疾病影响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负面情绪。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探究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9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手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手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廖桂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实施优质护理对胃癌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实施优质护理对胃癌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70例于我院进行胃癌手术的患者,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方法下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7.14%,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7.14%,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胃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64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体会

    目的:对急性胃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为64例研究对象,对其诊断与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断与治疗的方法。结果64例患者均在治疗前确诊为急性胃穿孔,确诊率为100%,经不同的方法治疗后,1例患者死亡,治疗成功率为98.4%。结论急性胃穿孔发病紧急,接收到患者后,临床上应该通过病史询问、症状观察、CT、X线检查等及时诊断,确诊后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崔景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脑卒中护理单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卒中护理单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脑卒中护理单元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平均评分(82.64±5.86)高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8.76±4.36),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应对方式的平均评分为(74.36±8.24)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的平均评分(48.96±5.46),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护理单元运用于脑卒中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临床运用价值高。

    作者:张福琴;冉白灵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糖尿病治疗中应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析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9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少,且达到目标血糖值时间较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糖尿病,可以使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使达到目标血糖值时间缩短,将胰岛素用量减少,具有一定的推广和运用价值。

    作者:庞智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用循证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展开分析与探究。方法将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接受循证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出现不良心理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行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展开循证心理护理,可充分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使其积极接受治疗,进而促进临床疗效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韩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疾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疾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内科疾病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改善程度显著较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内科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显著的提高了临床护理满意度,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安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体验与对策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其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在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现象分析法对其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缓解心理问题。结果患者护理后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41.3±2.4)、(46.9±2.6)明显优于护理前(58.9±3.2)、(63.6±4.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由于疾病以及根治术的特点,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身体的创伤与精神上的心理压力,因此,需要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便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的康复。

    作者:高艳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并研究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8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采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进行检查,同时利用三维大密度投影和黑白翻转技术重建出类PET图像,对患者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进行测量,并对患者肿瘤良恶性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比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经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得出48例患者当中共涉及132个病灶,其中淋巴转移和其他转移分别增多了27%和19%,检查后存在41.27%的患者,其肿瘤分期出现了变化。结论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检验,能够更好的确定患者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可以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黄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单纯尺神经深支损伤不同时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纯尺神经深支损伤的早期诊断及修复的重要性。方法我院2010年~2015年,对19例单纯尺神经深支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其中新鲜损伤(损伤24 h内)8例,陈旧性损伤(损伤超过3周)11例,采用显微镜下缝合神经外膜方法修复。术后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2个月,一期8例优,二期3例良,8例可。一期新鲜损伤8例修复效果满意,二期陈旧伤11例术后治疗效果虽有所改善,但不如新鲜损伤修复后。随访1年后患者满意率94.7%。结论单纯尺神经深支损伤的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修复对术后疗效非常重要。

    作者:姜家玺;张硕;李雪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60例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胆结石手术患者60例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胆结石的手术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黄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重度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救治的麻醉处理体会

    目的:研究探讨重度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救治中的麻醉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重度创伤患者43例的麻醉处理方法,总结分析患者手术期间麻醉处理的要点与重要性。结果分析结果发现,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进一步的支持治疗后全部康复,住院期间并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严重感染型呼吸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结论在重度创伤性休克患者实行手术救治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法与合适的麻醉药物,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恢复保护好患者脏器功能,保持患者体内循环的通畅,促进术中止血的同时,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与治愈率。

    作者:王福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刍议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

    对于广大学生人群来说,从年龄上讲属于青少年儿童。在传染病发生过程中,学生一旦不能注重日常的饮食、卫生等诸多方面,将非常容易发生传染病。与此同时,对于学校来说,本身存在人流量大特点,传染病容易在此集散。为此,本文针对如何加强学校传染病方面科学防治展开探讨,希望促进学校青少年儿童健康。

    作者:孙淑娟;丛林;鲁琪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护理

    目的:总结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护理经验。方法选自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确诊为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患者112例进行临床资料,一般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患者经过护士给予传染病的常规护理,对症护理,上呼吸道护理,均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无一例死亡,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患者采取科学全面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患儿的痛苦,增强治疗效果,促进康复,避免严重并发症。

    作者:于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儿自闭症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自闭症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32例小儿自闭症患者进行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各1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结果实验组16例患儿中,9例护理显效,占56.25%,6例有效,占37.50%,1例无效,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16例患儿中,3例护理显效,占18.75%,7例有效,占43.75%,6例无效,占37.50%,总有效率为62.50%。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自闭症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加以应用。

    作者:刘玉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

    目的:研究并总结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收集股骨颈骨折患者共93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5例对照组和48例观察组,患者均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桂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满意度。结果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生活质量的评分以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后综合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崔桂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舒适度的护理体会

    目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于影响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体位舒适度因素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排除影响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体位舒适度的不良因素后,患者术后肌肉酸疼等情况得到改善。结论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对于体位舒适度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医师术中满意度。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术中保温护理措施对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

    术中低体温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凝血功能障碍、手术切口感染、心肌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同时体温降低也会延长药物代谢时间、延缓患者术后恢复。在手术中由于体热从核心到外周的再分布,即使进行积极的保温处理,患者体温也会骤然下降,术中液体输注会增加低体温的可能性。因此,绝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初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低体温发生,接受短程手术的患者在术末更容易出现低体温。低体温能产生很多不良后果,只有积极采取保温措施,才能有效预防低温及其并发症,这就提示了我们对这类手术患者在术前就采取加温措施的重要性。

    作者:满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NPPV治疗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在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实施治疗的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依照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NPPV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心率以及血压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NPPV治疗,能够对患者临床指标起到显著改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敏;王虹;修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