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欣母沛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护理

肖燕葵

关键词: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欣母沛, 护理,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我院6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常规予以缩宫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进行治疗,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产后2 h、24 h出血情况及治疗后休克指数的改善情况,总结护理经验。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产后2 h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79.41±69.26)ml、(345.16±86.7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及休克指数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起效迅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对性护理在重症坏死性胰腺炎 CRRT治疗中血管通路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针对性护理在重症坏死性胰腺炎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CRRT)血管通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8例重症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均采用CRRT治疗,血管通路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导管,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血管通路不畅的可能原因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血管通路通畅率,滤器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管通路通畅率70.4%(38/54)显著高于对照组25.9%(14/54),24 h平均滤器使用个数(1.4±0.6)个显著低于对照组(2.1±0.8)个,每个滤器平均使用时间(21.8±2.9) h显著长于对照组(20.4±2.2)h,24 h每例病例平均滤器使用费用(2612.5±1008.7)元显著低于对照组(3844.5±1221.8)元,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4%(4/54)显著低于对照组38.9%(21/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有助于保证重症坏死性胰腺炎CRRT治疗过程中血管通路通畅,降低不良反应和治疗费用。

    作者:张嘉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股骨远端 C型骨折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对股骨远端C型骨折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的手术措施及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进行手术治疗,然后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采用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病情观察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并发症防控等护理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总分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股骨远端C型骨折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患者采取系统的护理措施,不仅有利于提高疗效和护理质量,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采用绩效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自身水平、工作能力等的影响。方法从我院109位在岗护理人员中随机抽选17名,采取1年绩效考核,通过制定考核标准制度、宣传培训等措施,比较绩效考核措施落实后,护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与绩效考核前差异。结果本次绩效考核前后理论知识掌握度、护理技能掌握度、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项指标得分有所提高;绩效考核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绩效考核终分数(84.48±0.89)分。结论对护理工作引入绩效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及服务质量。

    作者:李雪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治的高血压患者224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140/90 mmHg以上为高血压、35岁以上人员应定期监测血压、脑卒中与冠心病为高血压并发症)、高血压相关因素的知晓情况(遗传、年龄、肥胖、高盐饮食、吸烟、精神紧张)、高血压控制方式的知晓情况(调理饮食、按时用药、情绪稳定、戒烟、适度运动)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还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

    作者:陆瑞珍;周月英;吴静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进行比较,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合理有效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苏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全程舒适护理在泌尿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全程舒适护理在泌尿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泌尿外科收治的合并糖尿病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全程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切口愈合情况、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焦虑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前空腹血糖为(7.51±2.17)mmol/L,对照组为(7.62±2.09)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空腹血糖为(7.82±2.21)mmol/L,对照组为(8.54±1.79)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切口一期愈合占84%,对照组占66.67%;实验组感染发生率为5.33%,对照组为17.33%;实验组住院时间(11.48±4.75)d,对照组为(14.09±5.0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入院时焦虑得分(61.08±4.32)分,对照组得分(60.97±4.5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出院时焦虑得分(47.63±2.95)分,对照组得分(49.08±3.12)分;实验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94.22±8.65)分,对照组得分(88.79±9.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舒适护理有助于泌尿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减轻不良情绪,维持良好心态,使术前、术后血糖水平维持在平稳状态,从而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促进患者的恢复,并使护理质量得以提升。

    作者:班彩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疼痛改善护理对腹腔镜患者非切口疼痛及恢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疼痛改善护理在腹腔镜手术患者非切口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疼痛改善护理,比较两组的非切口疼痛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的比例低于对照组,镇痛药的使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改善护理符合人性化护理的基本理念,可以缓解腹腔镜手术带给患者的非切口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滕娟;况雪娟;巩美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专科护理指导对患者自护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理指导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专科干预小组进行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自护水平、健康信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在疾病的重视程度、了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及信任医护人员的健康信念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专科护理指导使糖尿病健康宣教更具专科特色和规范性,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蔡津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13年度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检出病原菌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析我院2013年度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检出病原菌及药敏结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76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送检的31类标本病原菌检出情况及药物敏感性。结果①本次共检出146例病原菌分布,其中革兰阴性菌59例(40.41%),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为42株(28.77%);革兰阳性菌87例(59.59%),以无乳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分别为37株(25.34%)和13株(8.90%);②本次研究检出率高的4项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检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头孢唑啉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分别为35.71%、35.71%、38.1%和5.56%;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氯洁霉素及四环素耐药性较高,其中四环素敏感率仅为14.71%;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对氨苄西林、莫匹罗星、青霉素和头孢西丁等药物耐药性高达100%,几乎对其无治疗效果;粪肠球菌则对大部分青霉素类及部分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性高。结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013年我院NICU病原菌检出率高的三类菌种,其对常规抗菌类药物耐受性较高,院方对该情况需予以重视,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

    作者:高晓玲;李晖;钟巧;林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病因素与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2011年9月到2013年1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120例,对腹部切口感染进行判断并对临床相关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积极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9例,发生率为7.5%。经过积极应用抗生素与相关方法进行对症处理,同时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所有切口感染患者都愈合出院。我们以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为因变量,以调查的内容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为导致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妇产科子宫切除手术腹部切口的感染发生率比较高,多与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等有关,要积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临床护理。

    作者:董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诊疗效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心脏介入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按照实施护理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进行一般护理及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术前、术中、术后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合作程度、心理焦虑状态、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出院前的满意程度,合作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焦虑自评量表(S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治疗中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合作程度,缓解患者焦虑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减少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芳蓉;肖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欣母沛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护理

    目的:探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我院6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常规予以缩宫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进行治疗,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产后2 h、24 h出血情况及治疗后休克指数的改善情况,总结护理经验。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产后2 h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79.41±69.26)ml、(345.16±86.7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及休克指数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起效迅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肖燕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都市白领贝尔面瘫患者康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都市白领贝尔面瘫患者病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都市白领贝尔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1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各因子分及病情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显著(均P<0.01),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法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作者:明巍;刘虹;杨陆;张欢欢;黄孝玲;梁伍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治未病理念在体检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以治未病理念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体检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体检为空腹血糖受损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及个性化健康指导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3及6个月健康状况、血糖及相关血液指标以及空腹血糖转归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各方面健康状况评分及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重及腰臀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6个月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转归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采用治未病理念干预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可通过了解患者体质类型,并指导其个性化的培养适合的生活习惯,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提高空腹血糖转归率,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作者:赵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确诊收治入院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对其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同时使用中医情志护理。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较为显著的干预效果,可显著减缓患者焦虑情绪,有效降低血压。

    作者:樊晓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PBL 教学法对护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对改善护理实习生(护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将进入我科室实习的40例护理应届毕业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PBL以问题导向式教学法( PBL),比较两组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相互沟通、批判思维等方面的学习主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综合能力、知识掌握、授课吸引力、互动性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满意度,有助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陈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8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89例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用药费用以及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蔡伟良;蔡春花;陈华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目标管理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构建与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构建与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人员68名分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行常规管理,研究组行目标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各项考核成绩与护理患者的综合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病区护理服务的综合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理论知识、护理操作、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安全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医院病区护理管理中构建及实施目标管理,可提升患者对病区护理服务的综合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与综合业务能力,对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小丽;姜淑霞;玛依努尔?买合苏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的研究进展

    早产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存活儿童,尤其是中度和重度早产者,多伴有各种神经发育不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出现智力低下、认知功能障碍、视动作统合机能不良,出现语言困难、学习能力低下及行为异常等。其神经发育结局与家庭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关。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的评定主要依赖各种神经心理测评工具。护士应及时更新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知识,提高照顾早产儿的临床能力;帮助家庭形成良性的亲子关系;协同医生、康复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共同订立早期干预计划并参与执行和评估过程。

    作者:张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患者回归社会的作用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患者回归社会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以回归社会为目标,实施阶段性的健康教育。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SDSS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均有显著性降低(均P<0.01),但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康复期精神患者实施阶段性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对促进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丽芬;曾妙容;黄新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