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李雪君

关键词:护理岗位, 绩效考核, 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岗位采用绩效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自身水平、工作能力等的影响。方法从我院109位在岗护理人员中随机抽选17名,采取1年绩效考核,通过制定考核标准制度、宣传培训等措施,比较绩效考核措施落实后,护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与绩效考核前差异。结果本次绩效考核前后理论知识掌握度、护理技能掌握度、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项指标得分有所提高;绩效考核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绩效考核终分数(84.48±0.89)分。结论对护理工作引入绩效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及服务质量。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在急诊外科清创缝合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急诊外科施行清创缝合病人的应激反应、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法将我院急诊外科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施行清创缝合术的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肾上腺激素水平( E)、血压、心率的变化,比较术中疼痛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术中、术后血压、心率、E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但对照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升高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中度、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968,P=0.007);护理满意度93.18%高于对照组78.57%(χ2=4.835,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清创缝合急诊病人负性情绪应激反应,使患者术中血压、心率保持平稳,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马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目标管理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构建与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构建与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人员68名分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行常规管理,研究组行目标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各项考核成绩与护理患者的综合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病区护理服务的综合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理论知识、护理操作、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安全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医院病区护理管理中构建及实施目标管理,可提升患者对病区护理服务的综合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与综合业务能力,对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小丽;姜淑霞;玛依努尔?买合苏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减痛分娩法对初产妇产程疼痛及产程进展的影响

    目的:探讨减痛分娩法在初产妇分娩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助产技术,观察组采用减痛分娩法,比较两组的产程进展、疼痛、分娩结局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产程疼痛VAS、VRS、PPI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减痛分娩法有利于加快初产妇的产程进展,减少分娩时的疼痛,提高阴道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石慧萍;霍灵;周丽芬;周毅;傅柏玲;曹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全程舒适护理在泌尿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全程舒适护理在泌尿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泌尿外科收治的合并糖尿病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全程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切口愈合情况、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焦虑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前空腹血糖为(7.51±2.17)mmol/L,对照组为(7.62±2.09)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空腹血糖为(7.82±2.21)mmol/L,对照组为(8.54±1.79)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切口一期愈合占84%,对照组占66.67%;实验组感染发生率为5.33%,对照组为17.33%;实验组住院时间(11.48±4.75)d,对照组为(14.09±5.0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入院时焦虑得分(61.08±4.32)分,对照组得分(60.97±4.5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出院时焦虑得分(47.63±2.95)分,对照组得分(49.08±3.12)分;实验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94.22±8.65)分,对照组得分(88.79±9.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舒适护理有助于泌尿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减轻不良情绪,维持良好心态,使术前、术后血糖水平维持在平稳状态,从而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促进患者的恢复,并使护理质量得以提升。

    作者:班彩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积极关注技术在提升军队护士幸福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积极关注技术对提升护士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选取驻军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120名实施集体关注和个别关注等积极关注技术,关注前及关注后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关注效果。结果本组护士实施积极关注后,GWB总分、前18项均分、松弛和紧张以及忧郁与愉快因子均较关注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采用积极关注技术对提升护士的幸福感有明显效果,可改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护士的工作绩效。

    作者:储芳;叶雨英;王丽珍;余君荣;寇书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综合化麻醉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化麻醉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非全麻患者100例,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化麻醉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应用的麻醉管理效果认可度,两组药品消耗情况以及两组器械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药品损耗或消耗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器械消毒及检修周期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化麻醉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对麻醉护理的认可度,还可有效控制药品消耗,利于对麻醉手术相关器械进行科学管理,效果明显。

    作者:郭春蕾;施仲芬;张小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诊疗效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心脏介入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按照实施护理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进行一般护理及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术前、术中、术后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合作程度、心理焦虑状态、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出院前的满意程度,合作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焦虑自评量表(S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治疗中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合作程度,缓解患者焦虑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减少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芳蓉;肖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用于颈椎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用于颈椎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非手术治疗和常规的院内健康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非手术治疗和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于出院后6个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依从性及复发率进行调查评估。结果治疗1个疗程及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92%,依从率97.96%,复发率4.0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5%,依从率14.29%及复发率5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对颈椎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方法能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增强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并能有效防止病情的复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春霞;景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士疲劳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的疲劳程度、个体特征对其疲劳的影响,为手术室护理管理,缓解护士职业疲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方式,调查长春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279人,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疲劳评定量表收集资料。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疲劳程度处于高水平。不同性别、收入、婚姻状况、受教育情况、学历、年龄的护士所经历的疲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是易感疲劳的群体,应根据其个体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员管理,缓解职业疲劳。

    作者:牛亮;梅松丽;张立新;李世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股骨远端 C型骨折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对股骨远端C型骨折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的手术措施及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进行手术治疗,然后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采用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病情观察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并发症防控等护理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总分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股骨远端C型骨折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患者采取系统的护理措施,不仅有利于提高疗效和护理质量,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医护理在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的方式针对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终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得到充分的保证。

    作者:甄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都市白领贝尔面瘫患者康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都市白领贝尔面瘫患者病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都市白领贝尔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1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各因子分及病情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显著(均P<0.01),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法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作者:明巍;刘虹;杨陆;张欢欢;黄孝玲;梁伍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肥胖妇女孕期及分娩过程中的护理研究

    目的:孕妇肥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作威胁孕妇及胎儿健康的关键因素,但是对于身体质量指数( BMI)超过40的肥胖孕妇如何进行保健及围产期护理人们知之甚少,本研究探讨肥胖妇女孕期及分娩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妇产科且BMI≥40的孕妇153例为研究对象,临床研究其孕期护理及分娩的相关情况。结果 BMI≥40的孕妇孕期享受到的护理服务有限,护理人员经验也不丰富,大多数妇女怀孕正常,无任何并发症,几乎有一半的女性后需要剖腹产( n=74,48.4%)。结论临床研究表明当前产科护理服务并不能完全满足此类妇女的护理需求,针对此类人群急需开展有效而有针对性的护理研究。

    作者:单卫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344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2例。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护理路径行综合护理。再综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3 d,平均(2±0.4)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4~5 d,平均(4±0.5)d,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0%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观察组术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1周后观察组120例复诊,对照组68例复诊。观察组复诊率87.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经临床护理路径行护理工作,可促进护理工作规范,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林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4月我院收治的9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度、治疗依从性、术后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费用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治疗依从性明显升高,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减少,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大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的研究进展

    早产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存活儿童,尤其是中度和重度早产者,多伴有各种神经发育不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出现智力低下、认知功能障碍、视动作统合机能不良,出现语言困难、学习能力低下及行为异常等。其神经发育结局与家庭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关。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的评定主要依赖各种神经心理测评工具。护士应及时更新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知识,提高照顾早产儿的临床能力;帮助家庭形成良性的亲子关系;协同医生、康复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共同订立早期干预计划并参与执行和评估过程。

    作者:张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EORTC QLQ-C30)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功能量表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均显著增加(均P<0.05),症状量表评分(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单项评分(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均显著下降(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功能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症状量表评分、单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压疮的作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压疮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100例,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按照品管圈活动的要求进行系统的护理。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比较两组发生压疮的人数与次数以及圈内人员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各项目平均值。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压疮人数和压疮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了明显的改善(均P<0.05)。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各项目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活动实施前(均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压疮的因素多为外在因素,可通过护理人员加以预防。

    作者:江丽仙;郭苇航;梁肖辉;李爱华;王润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喉癌术后患者复诊依从性的研究及护理干预

    目的:对60例喉裂开喉癌术后患者,包括全喉及半喉切除术后患者复诊依从性进行调查,研究影响复查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提高复诊的依从性,尽早发现是否有瘢痕挛缩,能否堵管、拔管以及是否有复发或转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方法采用《人口学变量问卷》、《复诊依从性问卷》,对60例喉裂开全喉或半喉切除术后的患者,建立复诊资料,进行电话随访问卷,或来院复诊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电话随访,定期通知患者复诊,并告知复诊所需的项目及大概费用),对照组30例(出院时给予健康指导,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比较两组复诊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复诊的依从性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P=0.04)。结论对喉癌术后的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告知复诊的重要性,并定期提醒患者复诊,使患者尽可能地排除一切影响因素,遵从医嘱复诊,发现是否有瘢痕挛缩,能否堵管、拔管以及是否有复发或转移,可提高生活质量及5年生存率。

    作者:陈胜燕;左红霞;陈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欣母沛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护理

    目的:探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我院6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常规予以缩宫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进行治疗,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产后2 h、24 h出血情况及治疗后休克指数的改善情况,总结护理经验。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产后2 h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79.41±69.26)ml、(345.16±86.7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及休克指数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起效迅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肖燕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