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干预对都市白领贝尔面瘫患者康复的作用

明巍;刘虹;杨陆;张欢欢;黄孝玲;梁伍今

关键词:贝尔面瘫, 心理护理, 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都市白领贝尔面瘫患者病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都市白领贝尔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1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各因子分及病情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显著(均P<0.01),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法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8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89例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用药费用以及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蔡伟良;蔡春花;陈华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诊疗效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心脏介入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按照实施护理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进行一般护理及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术前、术中、术后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合作程度、心理焦虑状态、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出院前的满意程度,合作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焦虑自评量表(S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治疗中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合作程度,缓解患者焦虑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减少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芳蓉;肖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采用绩效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自身水平、工作能力等的影响。方法从我院109位在岗护理人员中随机抽选17名,采取1年绩效考核,通过制定考核标准制度、宣传培训等措施,比较绩效考核措施落实后,护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与绩效考核前差异。结果本次绩效考核前后理论知识掌握度、护理技能掌握度、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项指标得分有所提高;绩效考核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绩效考核终分数(84.48±0.89)分。结论对护理工作引入绩效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及服务质量。

    作者:李雪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均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则加用全面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值和SDS评分值均显著改善(均P<0.05),患者SCL-90量表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型等因子的评分值均明显降低( P<0.05)。结论全面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前后焦虑情绪SAS评分、SRSS睡眠评分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痛和腹胀等症状缓解率、疾病知识掌握率及治疗依从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后SAS评分及SRSS睡眠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获得更佳护理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其焦虑情绪及睡眠状态,增加护理过程的满意度。

    作者:马艳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医护理在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的方式针对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终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得到充分的保证。

    作者:甄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13年度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检出病原菌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析我院2013年度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检出病原菌及药敏结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76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送检的31类标本病原菌检出情况及药物敏感性。结果①本次共检出146例病原菌分布,其中革兰阴性菌59例(40.41%),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为42株(28.77%);革兰阳性菌87例(59.59%),以无乳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分别为37株(25.34%)和13株(8.90%);②本次研究检出率高的4项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检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头孢唑啉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分别为35.71%、35.71%、38.1%和5.56%;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氯洁霉素及四环素耐药性较高,其中四环素敏感率仅为14.71%;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对氨苄西林、莫匹罗星、青霉素和头孢西丁等药物耐药性高达100%,几乎对其无治疗效果;粪肠球菌则对大部分青霉素类及部分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性高。结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013年我院NICU病原菌检出率高的三类菌种,其对常规抗菌类药物耐受性较高,院方对该情况需予以重视,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

    作者:高晓玲;李晖;钟巧;林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强化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的30例肺癌化疗患者(观察组)和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肺癌化疗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治疗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感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于对照组,在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及希望总体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3个月后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护理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着重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和生活的希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晔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8月9日至2014年8月9日,我院骨科接收8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随机将8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法基础上行分阶段的精心护理。结果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观察组的整体护理有效率(100.00%)要高于对照组(73.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并发症出现率,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4.76%)低于对照组(14.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精心护理的胸腰椎结核患者,不仅护理效果好,少有并发症,且依从性高,为了保证胸腰椎结核患者的手术效果,必须给予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措施。

    作者:曹艳华;雷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喉癌术后患者复诊依从性的研究及护理干预

    目的:对60例喉裂开喉癌术后患者,包括全喉及半喉切除术后患者复诊依从性进行调查,研究影响复查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提高复诊的依从性,尽早发现是否有瘢痕挛缩,能否堵管、拔管以及是否有复发或转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方法采用《人口学变量问卷》、《复诊依从性问卷》,对60例喉裂开全喉或半喉切除术后的患者,建立复诊资料,进行电话随访问卷,或来院复诊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电话随访,定期通知患者复诊,并告知复诊所需的项目及大概费用),对照组30例(出院时给予健康指导,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比较两组复诊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复诊的依从性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P=0.04)。结论对喉癌术后的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告知复诊的重要性,并定期提醒患者复诊,使患者尽可能地排除一切影响因素,遵从医嘱复诊,发现是否有瘢痕挛缩,能否堵管、拔管以及是否有复发或转移,可提高生活质量及5年生存率。

    作者:陈胜燕;左红霞;陈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病因素与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2011年9月到2013年1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120例,对腹部切口感染进行判断并对临床相关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积极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9例,发生率为7.5%。经过积极应用抗生素与相关方法进行对症处理,同时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所有切口感染患者都愈合出院。我们以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为因变量,以调查的内容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为导致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妇产科子宫切除手术腹部切口的感染发生率比较高,多与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等有关,要积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临床护理。

    作者:董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疼痛改善护理对腹腔镜患者非切口疼痛及恢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疼痛改善护理在腹腔镜手术患者非切口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疼痛改善护理,比较两组的非切口疼痛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的比例低于对照组,镇痛药的使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改善护理符合人性化护理的基本理念,可以缓解腹腔镜手术带给患者的非切口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滕娟;况雪娟;巩美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表格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表格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本院2013年1至12月老年糖尿病患者142例,按健康教育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71例,观察组健康教育模式中应用健康教育表格,对照组应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护理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度、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等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表格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其健康管理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明显增强,从而达到降级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小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专科护理指导对患者自护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理指导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专科干预小组进行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自护水平、健康信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在疾病的重视程度、了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及信任医护人员的健康信念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专科护理指导使糖尿病健康宣教更具专科特色和规范性,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蔡津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治疗方法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心绞痛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治疗依从性、合理饮食、自我监控症状等自我管理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作以及疾病的认知程度等SAQ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增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从根本上改善治疗效果,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辉;姜海燕;张仲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和自我效能评价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和自我效能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及自我效能干预理念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空腹血糖水平及住院治疗时间和自我效能得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膳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及用药指导等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及住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及自我效能干预指导能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及自我效能评价得分,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张玉英;刘玉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士疲劳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的疲劳程度、个体特征对其疲劳的影响,为手术室护理管理,缓解护士职业疲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方式,调查长春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279人,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疲劳评定量表收集资料。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疲劳程度处于高水平。不同性别、收入、婚姻状况、受教育情况、学历、年龄的护士所经历的疲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是易感疲劳的群体,应根据其个体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员管理,缓解职业疲劳。

    作者:牛亮;梅松丽;张立新;李世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逆行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的护理

    目的:总结逆行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2例逆行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供受区皮肤准备等。术后详细了解手术经过,特别强调该骨皮瓣血供观察与普通皮瓣观察的区别,密切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卧位适当,病室环境适宜,保持患者良好心情,后期加强正确的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患者中仅1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护士及时观察发现,汇报医生拆除部分缝线加强换药积极处理后皮瓣成活,其余11例逆行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均顺利成活。所有患者均为Ⅰ期愈合,未见皮肤溃疡、磨损等情况,拇指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依据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血运的特点开展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判断血管危象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而提高骨皮瓣移植成活率,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明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4月我院收治的9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度、治疗依从性、术后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费用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治疗依从性明显升高,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减少,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大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疼痛护理干预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的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舒适度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康复积极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在恐惧、疼痛、睡眠障碍等舒适度方面的评分低于对照组,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肱骨髁上折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方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