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3年度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检出病原菌及护理措施

高晓玲;李晖;钟巧;林春燕

关键词: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检出病原菌, 药敏结果
摘要:目的:探析我院2013年度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检出病原菌及药敏结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76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送检的31类标本病原菌检出情况及药物敏感性。结果①本次共检出146例病原菌分布,其中革兰阴性菌59例(40.41%),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为42株(28.77%);革兰阳性菌87例(59.59%),以无乳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分别为37株(25.34%)和13株(8.90%);②本次研究检出率高的4项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检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头孢唑啉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分别为35.71%、35.71%、38.1%和5.56%;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氯洁霉素及四环素耐药性较高,其中四环素敏感率仅为14.71%;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对氨苄西林、莫匹罗星、青霉素和头孢西丁等药物耐药性高达100%,几乎对其无治疗效果;粪肠球菌则对大部分青霉素类及部分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性高。结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013年我院NICU病原菌检出率高的三类菌种,其对常规抗菌类药物耐受性较高,院方对该情况需予以重视,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13年度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检出病原菌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析我院2013年度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检出病原菌及药敏结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76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送检的31类标本病原菌检出情况及药物敏感性。结果①本次共检出146例病原菌分布,其中革兰阴性菌59例(40.41%),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为42株(28.77%);革兰阳性菌87例(59.59%),以无乳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分别为37株(25.34%)和13株(8.90%);②本次研究检出率高的4项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检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头孢唑啉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分别为35.71%、35.71%、38.1%和5.56%;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氯洁霉素及四环素耐药性较高,其中四环素敏感率仅为14.71%;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对氨苄西林、莫匹罗星、青霉素和头孢西丁等药物耐药性高达100%,几乎对其无治疗效果;粪肠球菌则对大部分青霉素类及部分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性高。结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013年我院NICU病原菌检出率高的三类菌种,其对常规抗菌类药物耐受性较高,院方对该情况需予以重视,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

    作者:高晓玲;李晖;钟巧;林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评判性思维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评判性思维在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机械通气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护士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评判性思维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口腔溃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误吸、腹泻发生率为3.12%、1.56%、1.56%、4.69%,对照组为12.5%、14.06%、10.94%、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评判性思维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可降低口腔溃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误吸和腹泻的发生率。

    作者:朱晓芳;冯波;贺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对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Clinic Pathway,CP)对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影响。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前与实施电子化临床路径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文书质量、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护理文书质量、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有利于创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体现优质护理的内涵,达到优质护理的工作目标。

    作者:田萍;张颖;王淼;李星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氧疗联合使用造口粉及安普贴治疗失禁性皮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氧疗联合使用造口粉及安普贴治疗失禁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收治的失禁性皮炎患者5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25例。 B组患者给予尿管留置、局部清洁、鞣酸软膏涂抹患处等传统治疗方案,A组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使用氧疗联合造口粉及安普贴方案。治疗结束后行为期3~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皮损愈合时间,会阴部位皮肤状况与皮炎愈合后再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PAT评估得分明显低于B组( P<0.05),皮损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 P<0.05)。随访期内,A组患者总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IA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氧疗联合造口粉与安普贴方案,疗效显著,皮炎愈合后再复发风险较低。

    作者:陈文姿;云燕;李琳;赵晗;魏晓微;王金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对早产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对早产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患儿使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进行量化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原发肺部疾病、是否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果实验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康复时间短(P<0.05)。两组中患VAP患者的病原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中的应用,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马喜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陪伴式情感干预对甲亢所致精神障碍矫治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亢所致精神障碍采用陪伴式情感干预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甲亢致精神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陪伴式情感干预,并预后观察,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与陪伴者关系显著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强甲亢所致精神障碍陪伴式情感干预,可优化患者与陪伴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海滨;张赛春;曾婷;刘宏珍;安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疼痛改善护理对腹腔镜患者非切口疼痛及恢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疼痛改善护理在腹腔镜手术患者非切口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疼痛改善护理,比较两组的非切口疼痛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的比例低于对照组,镇痛药的使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改善护理符合人性化护理的基本理念,可以缓解腹腔镜手术带给患者的非切口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滕娟;况雪娟;巩美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普外科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普外科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手术相关指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0%),且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5.83%)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预防普外科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减少了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李荣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 APACHEⅡ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APACHEⅡ评分及减少并发症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ICU收治的280例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6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及ICU治疗期间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入院7 d后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Brussel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的时间、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排痰量多于对照组,痰痂形成率、感染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ICU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

    作者:刘桂兰;周静;马利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都市白领贝尔面瘫患者康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都市白领贝尔面瘫患者病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都市白领贝尔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1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各因子分及病情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显著(均P<0.01),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法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作者:明巍;刘虹;杨陆;张欢欢;黄孝玲;梁伍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8月9日至2014年8月9日,我院骨科接收8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随机将8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法基础上行分阶段的精心护理。结果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观察组的整体护理有效率(100.00%)要高于对照组(73.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并发症出现率,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4.76%)低于对照组(14.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精心护理的胸腰椎结核患者,不仅护理效果好,少有并发症,且依从性高,为了保证胸腰椎结核患者的手术效果,必须给予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措施。

    作者:曹艳华;雷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8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89例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用药费用以及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蔡伟良;蔡春花;陈华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知信行理论在儿科患者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知信行理论在儿科患者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住院患者4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护士将知信行理论应用于实验组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的健康知识达标率、儿科健康教育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知信行理论用于儿科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可提升健康知识达标率,提升儿科健康教育满意率、治疗依从性,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作者:张丽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PBL 教学法对护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对改善护理实习生(护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将进入我科室实习的40例护理应届毕业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PBL以问题导向式教学法( PBL),比较两组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相互沟通、批判思维等方面的学习主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综合能力、知识掌握、授课吸引力、互动性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满意度,有助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陈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前后焦虑情绪SAS评分、SRSS睡眠评分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痛和腹胀等症状缓解率、疾病知识掌握率及治疗依从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后SAS评分及SRSS睡眠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获得更佳护理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其焦虑情绪及睡眠状态,增加护理过程的满意度。

    作者:马艳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精神科住院患者易患肠梗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目的:探究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肠梗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针对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肠梗阻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发生肠梗阻的相关因素。结果精神科住院患者易患肠梗阻主要与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精神病症状、环境改变、机体对抗精神病药敏感性与耐受性以及长期禁食或饮食不当有关。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细致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处理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另外,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给予综合护理,适当药物或食物干预促进肠蠕动,均能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

    作者:邬君芳;黄丹;穆万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EORTC QLQ-C30)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功能量表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均显著增加(均P<0.05),症状量表评分(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单项评分(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均显著下降(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功能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症状量表评分、单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进行比较,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合理有效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苏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逆行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的护理

    目的:总结逆行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2例逆行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供受区皮肤准备等。术后详细了解手术经过,特别强调该骨皮瓣血供观察与普通皮瓣观察的区别,密切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卧位适当,病室环境适宜,保持患者良好心情,后期加强正确的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患者中仅1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护士及时观察发现,汇报医生拆除部分缝线加强换药积极处理后皮瓣成活,其余11例逆行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均顺利成活。所有患者均为Ⅰ期愈合,未见皮肤溃疡、磨损等情况,拇指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依据拇桡侧指背动脉筋膜蒂掌骨皮瓣血运的特点开展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判断血管危象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而提高骨皮瓣移植成活率,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明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综合化麻醉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化麻醉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非全麻患者100例,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化麻醉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应用的麻醉管理效果认可度,两组药品消耗情况以及两组器械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药品损耗或消耗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器械消毒及检修周期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化麻醉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对麻醉护理的认可度,还可有效控制药品消耗,利于对麻醉手术相关器械进行科学管理,效果明显。

    作者:郭春蕾;施仲芬;张小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