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兰;周静;马利文
目的:探讨疼痛改善护理在腹腔镜手术患者非切口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疼痛改善护理,比较两组的非切口疼痛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的比例低于对照组,镇痛药的使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改善护理符合人性化护理的基本理念,可以缓解腹腔镜手术带给患者的非切口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滕娟;况雪娟;巩美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都市白领贝尔面瘫患者病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都市白领贝尔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1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各因子分及病情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显著(均P<0.01),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法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作者:明巍;刘虹;杨陆;张欢欢;黄孝玲;梁伍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的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舒适度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康复积极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在恐惧、疼痛、睡眠障碍等舒适度方面的评分低于对照组,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肱骨髁上折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方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60例喉裂开喉癌术后患者,包括全喉及半喉切除术后患者复诊依从性进行调查,研究影响复查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提高复诊的依从性,尽早发现是否有瘢痕挛缩,能否堵管、拔管以及是否有复发或转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方法采用《人口学变量问卷》、《复诊依从性问卷》,对60例喉裂开全喉或半喉切除术后的患者,建立复诊资料,进行电话随访问卷,或来院复诊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电话随访,定期通知患者复诊,并告知复诊所需的项目及大概费用),对照组30例(出院时给予健康指导,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比较两组复诊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复诊的依从性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P=0.04)。结论对喉癌术后的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告知复诊的重要性,并定期提醒患者复诊,使患者尽可能地排除一切影响因素,遵从医嘱复诊,发现是否有瘢痕挛缩,能否堵管、拔管以及是否有复发或转移,可提高生活质量及5年生存率。
作者:陈胜燕;左红霞;陈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减痛分娩法在初产妇分娩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助产技术,观察组采用减痛分娩法,比较两组的产程进展、疼痛、分娩结局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产程疼痛VAS、VRS、PPI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减痛分娩法有利于加快初产妇的产程进展,减少分娩时的疼痛,提高阴道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石慧萍;霍灵;周丽芬;周毅;傅柏玲;曹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采用绩效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自身水平、工作能力等的影响。方法从我院109位在岗护理人员中随机抽选17名,采取1年绩效考核,通过制定考核标准制度、宣传培训等措施,比较绩效考核措施落实后,护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与绩效考核前差异。结果本次绩效考核前后理论知识掌握度、护理技能掌握度、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项指标得分有所提高;绩效考核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绩效考核终分数(84.48±0.89)分。结论对护理工作引入绩效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及服务质量。
作者:李雪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知信行理论在儿科患者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住院患者4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护士将知信行理论应用于实验组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的健康知识达标率、儿科健康教育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知信行理论用于儿科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可提升健康知识达标率,提升儿科健康教育满意率、治疗依从性,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作者:张丽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治疗方法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心绞痛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治疗依从性、合理饮食、自我监控症状等自我管理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作以及疾病的认知程度等SAQ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增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从根本上改善治疗效果,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辉;姜海燕;张仲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15例,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000),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0)。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273)。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腹胀发生率低、护理服务满意度好等优点。
作者:潘秋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肠梗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针对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肠梗阻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发生肠梗阻的相关因素。结果精神科住院患者易患肠梗阻主要与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精神病症状、环境改变、机体对抗精神病药敏感性与耐受性以及长期禁食或饮食不当有关。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细致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处理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另外,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给予综合护理,适当药物或食物干预促进肠蠕动,均能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
作者:邬君芳;黄丹;穆万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降低肿瘤化疗患者毒副反应及提高舒适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的睡眠、疼痛、毒副反应、住院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入睡时间少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疼痛程度和毒副反应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在服务态度、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护理结果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程序有利于提高肿瘤内科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毒副反应,提高住院舒适度。
作者:周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EORTC QLQ-C30)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功能量表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均显著增加(均P<0.05),症状量表评分(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单项评分(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均显著下降(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功能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症状量表评分、单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的方式针对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终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得到充分的保证。
作者:甄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APACHEⅡ评分及减少并发症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ICU收治的280例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6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及ICU治疗期间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入院7 d后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Brussel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的时间、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排痰量多于对照组,痰痂形成率、感染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ICU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
作者:刘桂兰;周静;马利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对早产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患儿使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进行量化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原发肺部疾病、是否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果实验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康复时间短(P<0.05)。两组中患VAP患者的病原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中的应用,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马喜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心理护理对白内障患者术前手术应激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前、手术前的SAS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及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科显著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前手术应激及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温娟;倪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析针对性护理在重症坏死性胰腺炎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CRRT)血管通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8例重症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均采用CRRT治疗,血管通路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导管,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血管通路不畅的可能原因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血管通路通畅率,滤器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管通路通畅率70.4%(38/54)显著高于对照组25.9%(14/54),24 h平均滤器使用个数(1.4±0.6)个显著低于对照组(2.1±0.8)个,每个滤器平均使用时间(21.8±2.9) h显著长于对照组(20.4±2.2)h,24 h每例病例平均滤器使用费用(2612.5±1008.7)元显著低于对照组(3844.5±1221.8)元,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4%(4/54)显著低于对照组38.9%(21/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有助于保证重症坏死性胰腺炎CRRT治疗过程中血管通路通畅,降低不良反应和治疗费用。
作者:张嘉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析我院2013年度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检出病原菌及药敏结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76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送检的31类标本病原菌检出情况及药物敏感性。结果①本次共检出146例病原菌分布,其中革兰阴性菌59例(40.41%),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为42株(28.77%);革兰阳性菌87例(59.59%),以无乳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分别为37株(25.34%)和13株(8.90%);②本次研究检出率高的4项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检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头孢唑啉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分别为35.71%、35.71%、38.1%和5.56%;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氯洁霉素及四环素耐药性较高,其中四环素敏感率仅为14.71%;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对氨苄西林、莫匹罗星、青霉素和头孢西丁等药物耐药性高达100%,几乎对其无治疗效果;粪肠球菌则对大部分青霉素类及部分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性高。结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013年我院NICU病原菌检出率高的三类菌种,其对常规抗菌类药物耐受性较高,院方对该情况需予以重视,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
作者:高晓玲;李晖;钟巧;林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和自我效能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及自我效能干预理念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空腹血糖水平及住院治疗时间和自我效能得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膳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及用药指导等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及住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及自我效能干预指导能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及自我效能评价得分,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张玉英;刘玉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病因素与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2011年9月到2013年1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120例,对腹部切口感染进行判断并对临床相关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积极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9例,发生率为7.5%。经过积极应用抗生素与相关方法进行对症处理,同时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所有切口感染患者都愈合出院。我们以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为因变量,以调查的内容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为导致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妇产科子宫切除手术腹部切口的感染发生率比较高,多与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等有关,要积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临床护理。
作者:董淼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