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王晓红

关键词:全程优化护理, 急救, 颅脑损伤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颅脑损伤病患,进行相对应的急救措施的基础上,分为对照组26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6例(全程优化护理)两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18(69.23%),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24(92.31%),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病患,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具有一定作用,能够有效提升病患的护理满意率及护理有效率,有助于病患的身体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细节护理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外科临床护理中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04例外科治疗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前提下实施细节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压疮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疼痛评分护理差错率以及投诉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98.08%,明显比对照组的82.70%高(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1.92%,明显比对照组的13.46%低(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92%,明显比对照组的17.30%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为1.92%,明显比对照组的15.38%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率0%,明显比对照组的7.69%低(P<0.05).结论 外科临床护理中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可使感染发生率与压疮发生率显著降低,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使投诉率与护理差错率也明显降低.

    作者:李颖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关于氢氯吡格雷治疗心绞痛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在心绞痛疾病中采用氢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6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氢氯吡格雷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频率、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前心绞痛频率和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发现对照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为(1.2±0.3)min,持续时间为(3.1±0.5)d,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为(0.8±0.6)min,持续时间为(1.7±0.4)d,观察组的心绞痛频率和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治疗后观察护着的心绞痛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绞痛患者采用氢氯吡格雷可以降低心绞痛频率,缩短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俊芳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浅谈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本文主要阐述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举例说明中药饮片炮制的重要性,开展临方炮制的必要性,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 ,传承中药炮制技术.

    作者:商和儒;林丽;冯程;赵旭涛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观察麝香保心丸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目的 分析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麝香保心丸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麝香保心丸的治疗.结果 两组均有一定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单纯常规治疗,使用麝香保心丸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可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邵丽杰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加服米非司酮一套在药物流产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加服米非司酮一套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妊娠49 d以内药物流产患者的临床病例10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一套,研究组连续口服米非司酮两套,两组同时联合口服米索前列醇,10 d后复查,观察药物流产的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完全流产、不完全流产、流产失败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服米非司酮一套能减轻广大妊娠妇女终止妊娠的痛苦,无创伤终止妊娠,从而消除了患者的后顾之虑,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预期本研究将使广大患者受益,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李慧卿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对策

    目的 探析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3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与红霉素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是93.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3%,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止咳、啰音消失时间均要少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施行阿奇霉素与红霉素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李丁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并讨论应用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90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参照组患者临床常规羟基脲片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白细胞单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组治疗后的降细胞疗效、并发症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白细胞下降幅度、血红蛋白下降幅度、预处理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白细胞单采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快速降低肿瘤负荷,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惠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及改进措施

    目的 通过对医院处方、病例点评结果汇总分析,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将近3年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的专项点评结果汇总,统计近3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近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总体趋势向好,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率符合卫生部相关规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年平均为56.45 DDD,高于卫生部规定的力争<40 DDD的目标值;住院患者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已达到30%以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虽高于30%,但3年呈下降趋势,且下降明显.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改善明显,临床药师在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任飞宇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 针对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2年期间我院各科室共计98名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原因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对98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在研究期间内意外针刺伤发生率以及发生原因、发生时机、发生次数等.结果 我院98名护理人员在2年内发生过意外针刺伤的有80例,占总数的81.63%,其中包括一次刺伤54名,二次刺伤23名,三次刺伤3名;经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发生针刺伤主要在注射期间、抽血、处理注射器的过程等,由于工作不规范造成意外针刺伤的有31例,占31.63%;防护意识弱占49例为50%,即工作能力与工作意识不合理所致.结论 针刺伤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会产生危害,意外针刺伤的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我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与工作意识,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意外针刺伤的风险.

    作者:张剑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核医学SPECT/CT成像的质量控制

    目的 探讨研究核医学SPECT/CT成像的质量控制的措施.方法 以德国西门子Symbia T6型SPECT/CT为例,从SPECT图像的质量控制、CT图像的质量控制、图像融合测试3个方面分析SPECT/CT的图像质量控制.结果 质量控制的指标是否合格决定图像的可信度、准确性.结论 做到定期的SPECT/CT的质量控制,可延长仪器的寿命,提高图像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作者:聂芳;崔玉凤;杨柳;张曼红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进展研究

    目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方法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水平.本次综述主要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在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以及头颈血管狭窄或闭塞中的诊断应用,借此研究脑血管疾病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的进展.

    作者:唐殿宇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角膜水肿的护理进展

    当白内障病例发生角膜水肿问题后,其手术质量往往会严重受损,要及时展开专业护理,而为了解适合白内障病例、同时还可以规避角膜水肿现象的干预措施,此次以在我院实施超声乳化吸出疗法的患者作分析对象,从疾病干预、生理干预、心理干预、术中干预以及用药干预等方面详细介绍干预措施,旨在改进白内障病例专业干预技术,以缓解机体角膜水肿现象,并作如下综述.

    作者:朱庆华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早期康复运动对屈肌腱伴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手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运动对屈肌腱伴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手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屈肌腱伴尺神经损伤患者,术后4周时两组患者均开始主被动活动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8天开始进行早期康复运动.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手部功能恢复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1.943,P<0.05);采用早期康复运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χ2=5.473,P<0.05).结论 在屈肌腱伴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引入早期康复运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手部功能与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炀;白鹏;王天玺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出血量、止血时间、并发症、心率等临床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6%和96.4%,治疗组患者的出血量、止血时间、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不仅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还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王雪芹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因多种因素导致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多发于老年群体,具有高发病率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目前通过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有效药物,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控制疾病致死率.本文主要对多种类型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周丽华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对神经衰弱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神经衰弱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患有神经衰弱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50例/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临床护理效果显示,常规组患者满意度为7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焦虑评分比较,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评分低于优质护理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结果显示,对患有神经衰弱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张娜丽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下叶肺结核病误诊45例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下叶肺结核病的误诊原因.方法 2014年~2015年期间新登记的肺结核1276例,其中下叶肺结核139例,误诊45例,分析了误诊原因,并针对性的探讨了减少或避免误诊的方法.结果 误诊原因:①转诊医师单纯的依靠胸部X线诊断和忽视痰结核菌检查;②X线表现不典型,并举例了各种常见的不典型X线表现;③原发病或继发病掩盖了下叶结核.结论 减少或避免误诊的方法,针对误诊疾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对于疑似炎症病例,在进行诊断性抗炎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胸部X线诊断随诊进行动态观察影像变化并反复查痰结核菌.对怀疑支气管结核和肺癌病例,则进行纤支镜检查和开胸肺活检或肺下叶切除术,取病理组织确诊.

    作者:黄爱国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主观性耳鸣患者,其中65例患者的掩蔽试验结果为阳性,15例患者的掩蔽试验结果为阴性;将65例掩蔽试验结果为阳性患者中的35例作为对照组,其他45例患者则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耳鸣掩蔽治疗和习服治疗.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耳鸣残疾评估量表评分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习服治疗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方修双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10例颅中窝巨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颅中窝巨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颅中窝巨大脑膜瘤患者10例,对10例颅中窝巨大脑膜瘤患者,均于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包括肿瘤全切术、肿瘤次全切术、肿瘤部分切除术,部分病例实施术前动脉栓塞,此10例病例均行病理检查,未发现恶性病变.结果 症状术后消失或好转.10例大径7.5~12 cm,3例全切,5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结论 颅中窝巨大脑膜瘤的治疗方案要个性化,具体视病情而定,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操作手法的不断娴熟,准确的手术方案配合术后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赵洪波;张立杰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深静脉血栓预防策略探讨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深静脉血栓预防策略.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预防措施,研究组给予药物+下肢空气静脉泵+被动康复训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经彩超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未经彩超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率及住院平均时间分别为22.22%(8/36)及(18.98±0.36)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7%(15/36)及(25.08±0.95)d,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性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危险性降低,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陆冬侠;开蕾;董娜 刊期: 2017年第3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