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孙淑云

关键词:多发性肋骨骨折, 术后早期护理, 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 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后患者护理过程中实行早期护理干预,研究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5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护理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护理过程中实行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住院时间、置管时间、并发症率、术后自理能力)等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后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置管时间,提高术后自理能力,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腔镜辅助与中转开放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腔镜辅助与中转开放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接受收治的110例2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腔镜辅助下进行甲状腺手术.按照患者术中继续采用腔镜或中转开放手术,将患者分为中转组(48例)以及腔镜组(62例),比较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中转组与腔镜组患者平均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天数、淋巴清扫数、淋巴结转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腔镜组患者术后美观明显优于中转组.结论 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根治术在临床上安全有效,具有微创、美容、出血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作者:闫召泉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中医情志护理对胸痹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胸痹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7例胸痹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7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情志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及遵医行为.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为(42.56±3.13)分,对照组的SAS评分为(57.36±3.64)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DS评分为(45.26±3.11)分,对照组的SDS评分为(58.24±3.15)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用药依从率为74.07%(20/27),观察组用药依从率为93.33%(28/30),经 χ2检验,观察组的用药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胸痹患者中实施中医情志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董政娥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肛瘘手术患者术后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肛瘘手术患者术后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50例肛瘘手术患者,入选时间为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予以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经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2%),护理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间经对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 肛瘘手术患者术后选择循证护理模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董雪雪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超声指导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尿道嵌顿结石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超声指导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尿道嵌顿结石的临床观察.方法 我院就诊的后尿道嵌顿结石患者中选取40例,对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均用导尿管或金属尿道探子将结石推入膀胱,行下腹超声定位膀胱结石体外碎石.结果 40例患者中25例患者1次性排石成功,13例患者2次排石成功,2例患者经3次碎石后无效改行开放性手术取石,治愈2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碎石后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3d内均自行消失;1例患者出现发热,经退热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输尿管绞痛,予以解痉、利尿后好转.结论 超声指导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尿道嵌顿结石,可以提高冲击波碎石的成功率且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小,临床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树刚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Rd)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研究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Rd)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2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以此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对象,并予以所有患者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Rd)治疗,研究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之后,2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死亡情况,在其他17例患者中,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与乏力.结论 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Rd)治疗,在短期内的临床效果较好,用药相对安全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沙丽霞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结核性脑膜炎的一些疑难问题

    我国结核病流行形势仍然严峻,其中结核性脑膜炎是重症结核病,也是常见病.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结核性脑膜炎的一些新变化,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有增多趋势.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总结.

    作者:郎俊英;李斌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00%(38/5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12±0.84)d、(3.45±0.76)d,t=0.534,组间比较不显著(P>0.05),但次日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腹痛缓解率分别为88.00%(44/50)、62.00%(31/50),研究组患者的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0%(3/50)、18.00%(9/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给予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联合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情况.

    作者:赵志玺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医治急性酒精中毒病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5例急性酒精中毒病患,在两组滴注纳洛酮注射液的基础上,将加注醒脑静注射液的73例病患归为研究组,单纯使用纳洛酮的72例病患归为常规组.用药6 h观察两组在血气指标、临床相关参数、疗效、意识恢复及不良反应等状况.结果 ①血气水平方面:研究组血氧恢复较常规组健康,差异显著(P<0.05);②神志恢复时长:研究组病患神志恢复用时较常规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③临床相关参数:研究组经设备诊断,脉搏、血压、呼吸等机体功能恢复状况比常规组稳定,差异显著(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可提高血氧饱和度,对促进病患意识恢复,缩短清醒时间有确切疗效.

    作者:赵国庆;李岩松;姜晨辉;闻世祺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沈阳市苏家屯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的方法,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宇凤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与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发原因、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抽选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43例)患者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指标上的差异,同时分析恶心呕吐患者的发生原因.结果 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病发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甲状腺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原因较多,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并促使其快速康复,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丽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应用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则采取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3.33%,对照组则为77.7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处理,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于雷;李敬文;胡永珍;欧阳海丰;谷树清;郑洪波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我院科室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对2014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调查与分析,设定QCC干预目标,并实施相应的措施.结果 实行品管圈活动后,2015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8% 明显低于2014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2.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风险.

    作者:丁晓琴;卞小琴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中医情志护理在血透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血透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取的120例血透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中医情志护理,2组患者的护理周期均为2个月,比较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为(42.64±3.06)分,对照组的SAS评分为(54.42±3.53)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DS评分为(45.15±3.05)分,对照组的SDS评分为(59.33±3.42)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动、总体健康8个维度上的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透患者中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晔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探索新形势下现代化煎药中心的建设

    中药煎剂的处方具有灵活及变化多样等特点,对于制备的要求较高,随着临床与患者需求的提升,现代化煎药中心的建设成为临床重点.现代化的煎药工作需要通过提升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素质能力及改善煎药环境、煎药器具来实现提升煎药效果的目的,同时有效避免不规范操作及提升工作效率,以满足新形势下中医煎剂的需求及煎药中心的建设需求,为促进中药煎剂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杨樱;王宝君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患者发热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患者术后发热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PCNL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本次80例患者中26例术后出现发热,发热率32.5%.术前合并尿路感染、结石直径>20 mm、碎石时间>40 min以及术后留置管道时间≥2周等是PCNL术后患者发热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 PCNL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发热症状,术中应严格控制碎石时间,术后尽可能缩短管道留置时间,并且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PCNL术后发热发生率.

    作者:周涛;曹嗣瑜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中药配合火针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配合火针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例寻常型痤疮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4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内服联合火针拔罐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无效8例,有效12例,显效34例,痊愈6例,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无效2例,有效8例,显效38例,痊愈16例,总有效率为96.88%;经 χ2检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349,P=0.013).结论 采用中药配合火针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滕艳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注药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析经纤维支气管镜注药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支气管结核的146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对其进行分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经纤维支气管镜注药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3个月、7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病灶吸收好转率、痰菌转阴率以及纤维镜下病灶改变情况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肉芽增殖型患者、溃疡坏死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支气管结核的临床治疗中,经纤维支气管镜注药联合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转阴率和治疗好转率.同时,可针对患者的疾病类型实施针对性治疗,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该治疗方案值得在支气管结合的临床治疗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洪铎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目的 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选择30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抢救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期间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吸氧时间、静脉开放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33%,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96.67%,两组均具有较高的抢救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4.00%,P<0.05.结论 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加强标准化急救护理能够在保证较高抢救成功率的同时缩短抢救时间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秋杰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23 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23 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观察2015年1~12月41例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4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平安度过围手术期,无出血、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生活指导、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重视体位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指导,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医护之间密切配合,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杜英爽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铝碳酸镁辅助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止血效果、综合征状评分及预后情况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辅助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效果,分析铝碳酸镁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的70例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病患作为对照组,将在此基础上接受铝碳酸镁辅助治疗的75例病患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在止血时间、症状评分、预后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5.13±0.89)分,止血时间(5.12±1.26)d、复发率(10.67%)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效率(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84.29%),组间数据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铝碳酸镁辅助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不仅止血时间短、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复发风险小.

    作者:杨丽丽 刊期: 2017年第3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