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李宇凤

关键词: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沈阳市苏家屯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的方法,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因素

    随着中药使用的广泛化和大众化,由于人们对中药应用特点认识不足,以及使用不当,出现了各种安全问题,尤其是肝肾损害,不容忽视.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和非药物因素,在临床应用中药时无论是医师、患者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正确认识中药,有效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不同手术方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指标、运动功能恢复上的差异,探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适宜手术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胫骨解剖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的12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患作为传统治疗组,选取我院同期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的109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锁定钢板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关节运动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 ①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116.37±16.28)min、手术中出血(124.52±20.35)mL与和传统治疗组间相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②锁定钢板组术后住院天数(14.82±3.83)d,临床骨折愈合时间(13.27±3.45)周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③术后6个月,锁定钢板组肢体关节功能评分(85.34±5.23)分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70.25±4.27)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传统解剖钢板固定手术效果相比,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更具优势,其对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更具促进效果.

    作者:刘宝印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临床特征.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依据是否出现ADD进行分组,观察组为50例出现ADD者,对照组为未出现者,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DD临床特征.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DD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轻重不一,经过病情评估和对症治疗,患者预后良好.ADD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禁食、呼吸衰竭、抗生素应用种类、抗生素应用时间、侵袭性操作,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DD的临床特征,对于高危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对于降低ADD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锐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脉血康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脉血康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脉血康胶囊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IHSS、MRS评分及血凝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有效率更优(94.12%vs76.47%).实验组患者溶栓后24 h的NIHSS评分为(11.34±3.45)分、溶栓后7 d的NIHSS评分为(6.72±2.6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血凝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使血液黏度降低,提升脑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进一步实施和推广.

    作者:王伟旭;徐楠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78例,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100 mg/d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200 mg/d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NIHSS(卒中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周及3周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予以200 mg/d的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更好,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繁玮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Rd)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研究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Rd)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2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以此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对象,并予以所有患者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Rd)治疗,研究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之后,2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死亡情况,在其他17例患者中,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与乏力.结论 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Rd)治疗,在短期内的临床效果较好,用药相对安全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沙丽霞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23 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23 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观察2015年1~12月41例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4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平安度过围手术期,无出血、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生活指导、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重视体位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指导,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医护之间密切配合,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杜英爽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不同介入方法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不同介入方法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囊性结节患者进行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无水酒精介入治疗,观察组接受32P磷酸铬胶体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0%)显著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持续疼痛1例,出血1例,不良反应概率为4.0%;对照组持续疼痛1例,出血2例,不良反应概率为6.0%,组间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20例患者二次治疗,复发率为40.0%;对照组35例患者二次治疗,复发率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P磷酸铬胶体介入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吕星海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沈阳市苏家屯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的方法,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宇凤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我院科室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对2014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调查与分析,设定QCC干预目标,并实施相应的措施.结果 实行品管圈活动后,2015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8% 明显低于2014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2.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风险.

    作者:丁晓琴;卞小琴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网织红细胞(Ret)检测在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临床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再障患者64例作为治疗组,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血液中网织红细胞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慢性AA患者除中核酸浓度Ret百分比(%MRETIC)外,其他各项参数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AA患者低核酸浓度Ret百分比(%LPETIC)、高核酸浓度Ret百分比(%HRETIC)、低成熟度Ret比(高)(IRF-H)高于对照组,其他各项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AA患者Ret百分比(%RETIC)、Ret绝对值(#RETIC)、低成熟度Ret比(高中)(IRF-MH)、中核酸浓度Ret百分比(%MRETIC)、低成熟度Ret比(高)(IRF-H)、MCVR参数均明显低于慢性AA患者(P<0.05);急性AA患者低核算浓度Ret百分比(%LPETIC)明显高于慢性AA患者(P<0.05).结论 急慢性再障患者多项网织红细胞参数与健康群体有明显差异,两种AA患者在Ret数量、细胞幼稚度(RNA含量)、细胞体积等方面也有明显差异,综合利用多种检测参数对临床进行AA的诊断、分型、疗效判定、骨髓造血功能评估都有指导意义.

    作者:元顺女;朴美花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铝碳酸镁辅助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止血效果、综合征状评分及预后情况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辅助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效果,分析铝碳酸镁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的70例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病患作为对照组,将在此基础上接受铝碳酸镁辅助治疗的75例病患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在止血时间、症状评分、预后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5.13±0.89)分,止血时间(5.12±1.26)d、复发率(10.67%)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效率(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84.29%),组间数据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铝碳酸镁辅助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不仅止血时间短、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复发风险小.

    作者:杨丽丽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案例分析法对提高低年资护士沟通能力的作用

    目的 探讨案例分析法对提高临床低年资护士沟通能力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毕业年限3年以内的护士120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训练方法采取传统的理论授课进行沟通能力培训;试验组采用沟通不良案例分析法对护士进行沟通能力培训.采用护患沟通测评表进行评价及自行设计临床护士护患沟通技能培训评价表,评价护士掌握沟通能力程度.结果 实验组的护士沟通能力效果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案例分析法能够提高低年资护士与患者之间信息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探索新形势下现代化煎药中心的建设

    中药煎剂的处方具有灵活及变化多样等特点,对于制备的要求较高,随着临床与患者需求的提升,现代化煎药中心的建设成为临床重点.现代化的煎药工作需要通过提升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素质能力及改善煎药环境、煎药器具来实现提升煎药效果的目的,同时有效避免不规范操作及提升工作效率,以满足新形势下中医煎剂的需求及煎药中心的建设需求,为促进中药煎剂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杨樱;王宝君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快速心房纤颤(AF)患者的短时疗效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纤颤(AF)患者的短时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CHF伴快速AF患者共80例,心功能Ⅱ ~ Ⅳ级(NYHA),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胺碘酮组与毛花苷两组,每组各40例.胺碘酮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毛花苷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应用去乙酰毛花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心室率变化、药物平均起效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心室率均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用药2 h后胺碘酮组心室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毛花苷组(P<0.05);胺碘酮组的平均起效时间明显低于毛花苷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纤颤(AF)患者的短时疗效满意,患者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旭红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中医情志护理对胸痹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胸痹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7例胸痹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7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情志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及遵医行为.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为(42.56±3.13)分,对照组的SAS评分为(57.36±3.64)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DS评分为(45.26±3.11)分,对照组的SDS评分为(58.24±3.15)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用药依从率为74.07%(20/27),观察组用药依从率为93.33%(28/30),经 χ2检验,观察组的用药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胸痹患者中实施中医情志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董政娥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优质护理在妊高征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妊高征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取金普新区妇幼保健院110例妊高征患者,我去做了调查研究,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15日至2016年3月22日,并将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将两组妊高征护理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妊高征患者护理后剖宫产发生率18.18%、先兆子痫发生率12.73% 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高征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9.09%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妊高征产妇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不仅能降低剖宫产发生率、先兆子痫发生率,还能预防产后出血情况发生.

    作者:郝铭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本院接诊的病神经衰弱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进行此次研究,并对90例病患实施分组治疗,采用常规对症方式治疗的45例为A组,采用在常规对症方式治疗基础上增加天麻素注射液的45例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好高于A组的71.11%(P<0.05);B组的睡眠障碍、情绪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并发症等发生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5);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神经衰弱,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稳定患者情绪,纠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贾莉娜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探究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共3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15例,采用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传统组15例,采用钉棒脊柱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患者(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传统组患者均显著缩短(P<0.05);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与观察,微创组患者的伤椎椎体高度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传统组比较,微创组患者的Cobb's角与VAS评分也显著减少(P<0.05).结论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昱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患者发热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患者术后发热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PCNL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本次80例患者中26例术后出现发热,发热率32.5%.术前合并尿路感染、结石直径>20 mm、碎石时间>40 min以及术后留置管道时间≥2周等是PCNL术后患者发热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 PCNL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发热症状,术中应严格控制碎石时间,术后尽可能缩短管道留置时间,并且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PCNL术后发热发生率.

    作者:周涛;曹嗣瑜 刊期: 2017年第3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