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金森合并抑郁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观察

闫静

关键词:帕金森, 抑郁, 艾司西酞普兰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帕金森合并抑郁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方法盲选收治的90例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治疗效果以及TESS评分。结果研究表明,治疗组第1、2、4、6周HAMD、HAMA评分、TESS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差异。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右美托咪定治疗的观察组及接受咪达唑仑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呼吸及血压、停药后清醒、机械通气及ICU治疗时间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镇静治疗后的RR、HR、MAP值低于对照组,SpO2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后的停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及ICU总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有助于优化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血压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

    作者:王正卫;叶培军;吴贺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以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黔江中心医院共开展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41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412例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下,有31例术后膀胱痉挛较重,16例术后出血较多,8例尿道狭窄,2例短暂尿失禁,1例尿失禁较长达16个月(使用阴茎夹及肛门括约肌功能锻炼等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拔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8例患者出现术后谵妄,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较好,对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TURP手术成功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几种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对血糖波动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比较几种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经动态血糖监测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分别给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治疗,空腹血糖<7.0 mmol/L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三组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结果三组的血糖波动情况无差异,甘精组(A组)与地特组(B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多于C组,但低血糖次数少于C组。结论甘精胰岛素与地特胰岛素较NPH更加平稳降糖。

    作者:王程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3/9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及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9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实验组,随机选取我科30例诊断为单纯性脑积水患者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入院后行腰椎穿刺,分别取伤后3、5、7 d脑脊液各5 mL;对照组30例入院后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5 mL。脑脊液在4℃下以3000 rmp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冻存于-70℃待检。MMP-3和MMP-9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脑脊液中MMP-9与MMP-3均有升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与患者预后GO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MMP-3与MMP-9在重型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伤后3 d的MMP-9浓度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袁子夏;蒋广元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信息化管理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信息化管理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1~5岁每个年龄段的402例儿童,调查分析其周岁建率、2月龄及时建证率和基础“五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并记录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后接种工作效率的变化。结果1~5岁儿童周岁建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月龄建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单苗接种率、卡介苗及时接种率与乙肝疫苗第一针接种率组间差异显著,年龄组越小接种率越高(P<0.05);信息化管理前后工作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在免疫规划工作中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免疫规划工作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秦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影响硅沉着病形成的多因素效应作用机制

    硅沉着病(silicosis)属于慢性肺部疾病中的一种,由于人体长期处于有大量粉尘的空气中,肺部持续吸入游离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硅(SiO2),从而逐渐使得肺部纤维化,导致硅沉着病(silicosis)的形成,本篇文章,笔者主要对硅沉着病(silicosis)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

    作者:邢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差错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在任何工作过程中,都会存在大大小小的差错。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血站直接关系到了受血者和献血者的安全,如果在血站日常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差错,则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和很多十分严重的问题,更有甚者会直接影响到受血者和献血者的安危。在血站质量管理过程中,差错是目标导向的行为,因此,差错比较常见。想要杜绝血站管理过程中的差错,必须要充分重视血站的质量管理,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提升其管理水平。本文中,笔者就对差错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兰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129例肝硬化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和分析肝硬化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肝硬化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9例肝硬化患者,并对入选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择的病例肝硬化病变病因有多种,其中,肝炎病毒感染56例(43.4%)占比高,其次为HBV47例(36.43%)、AL30例(23.25%)。而患者临床病例表现主要为脾肿大、腹部积水、腹部胀痛;从病患资料中肝硬化患者临床并发症统计数据显示,消化道处出现出血性病变数量多,占比49.18%,高发于合并型感染患者。从并发症发生可能性来看,男性患者、有酒精摄入习惯的患者倾向更为明显。结论肝炎病毒感染、乙型病毒感染是国内肝硬化出现的为主要的因素,同时,酒精和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硬化致癌因素中有相互加强协同的作用,必须加以重视。

    作者:尚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种常见的侵犯唾液腺及泪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由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对干燥综合征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目前的难点之一,就是在实验室里建立干燥综合征的动物模型。本文对于目前的实验室建立动物模型动物种类进行概括、整理与总结,以此方便后续的研究者对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行查阅。

    作者:丛羽含;高明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护理

    报道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严格消毒隔离及预防措施,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制定营养计划,做好胃管护理等护理措施。患者住院3个多月后好转出院。

    作者:覃惠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反应停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反应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反应停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反应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反应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反应停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应停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能够有效的治疗反应性关节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袁毅;翟小琳;冯少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用于终末期肝病治疗的干细胞疗法是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热点。而对干细胞诱导的肝样细胞进行肝细胞生物学功能检测是干细胞治疗的重要步骤。肝样细胞检测技术众多,需从中选出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细胞或机体影响小、方法简单易行的检测技术。本文通过对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肝样细胞检测技术作一综述,为后期的实验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唐静;唐伟;谢明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卵巢颗粒细胞瘤3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Ⅰ期5年生存率为95.7%,Ⅱ期为50%,Ⅲ期为0%。幼年型颗粒细胞瘤5年存活率为0%,成人型颗粒细胞瘤5年存活率为83.9%。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是主要的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颖;王立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切除胆囊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在腹腔镜切除胆囊患者中术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将腹腔镜切除胆囊术患者抽签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切除胆囊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治疗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适合在腹腔镜切除胆囊术患者中应用,以期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范劲秋;刘蕾颖;黄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5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的要优于对照组患者,所有差异均呈显著性(P<0.05)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有效手段,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有着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郝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帕金森合并抑郁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帕金森合并抑郁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方法盲选收治的90例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治疗效果以及TESS评分。结果研究表明,治疗组第1、2、4、6周HAMD、HAMA评分、TESS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闫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谈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护理

    目的:总结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90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进行顺利,存活率为100%,且没有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皮下气肿、套管脱落、血肿、肺部感染和气胸一系列等并发症。结论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通过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的护理,积极处理创伤面,提供营养支持和心理辅导,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良好。

    作者:李小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疗程泮托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泮托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医嘱指导饮食,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服用泮托拉唑服用,每次服用40 mg,每天服用2次,两组患均连续治疗8周。8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疗效评定,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病例(显效和有效病例之和)分别为42例和41例。观察组42例患者继续服用泮托拉唑,改为每天1次,每次40 mg,连续服用40周。对照组患者病例共治疗8周,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共治疗48周。48周结束后再次评定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同期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周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疗程应用泮托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唐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弥散张量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我院确住院治疗的DEACMP患者30例,采用高压氧联合甲强龙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MMSE智能量表、ADL生活能力量表评定和DTI扫描。结果治疗前后患者MMSE、Barthel评分、DTI参数ADC和FA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患者的MMSE评分与治疗前ADC值显著相关(r=0.38,P<0.05),治疗后MMSE评分也与治疗前ADC值显著相关(r=0.40,P<0.05)。结论DTI成像对DEACMP的病情进展、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锐;丁继岩;顾润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诊疗进展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指的是以收缩压升高、脉压差增大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高血压。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呈现出持续性升高,而舒张压则倾向于降低的情况,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成为老年患者的主要疾病。一般认为年龄增长致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含量降低,而胶原含量增加,动脉硬化进而引起动脉血管管腔变窄,弹性降低是主要的发病原因,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内皮功能紊乱和遗传因素也在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作用。对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诊断要综合考量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体格检查结果等,以做出准确的评估和诊断,通过对高血压的原因、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程度等综合考量,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并做好预后的判断工作。

    作者:王蕴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