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华威
目的:通过对19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患者正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大限度的延缓疾病的发展。方法根据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特点,采取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结果老年痴呆患者较入院前各症状发展速度得到明显控制。结论系统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雪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方法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 SP 染色方法。结果光镜下观察组织学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得出病理诊断结果及确切分型。结论通过对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及病理相关特征分析,采用正确及时的治疗,提高 PCNSL 的确诊率,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李勇;杨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前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师团队服务模式正在全国推广,它是一种综合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简称“六位一体”。作为主要人力资源之一的社区护士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护理教育体系中高等院校对社区护理专业设置比较匮乏,当前,大部分社区护士只能由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护士经过短期培训转岗而来,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对照社区护理的特点与社区护士的必备素质,分别从护士个人与管理者的角度采取相应对策是完成上述任务的重要方法之一,有着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刘艳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炎症和氧化应激标志物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 OSA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并在治疗前后给予PSG 检查,对诱导痰中标志物水平以及空腹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治疗3个月后,ODI、SaO2、REM、AHI 以及觉醒指数、低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诱导痰中 TNF-α、IL-6、8-异前列腺素、硝基酪氨酸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中的硝基酪氨酸、8-异前列腺素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 TNF-α、IL-6水平变化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可显著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上气道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同时还能减少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水平,但对全身炎性反应的改善情况并不显著。
作者:李丰环;林艳妍;康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系恶性肿瘤,多数胰腺癌是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由于胰腺癌的发病部位及病理特征导致其诊断及治疗难度极大,由于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转变导致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临床调查数据显示胰腺癌是预后效果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胰腺癌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而绝经后女性发病率与男性比较无显著差异,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1%,表明胰腺癌患者5年内几乎无生存机会。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难度较大,误诊、漏诊率极高,传统胰腺癌治疗方式为单纯手术切除联合辅助治疗,手术病死率较高而治愈率低下,随着现代医学的研究与进展,对于胰腺癌的临床治疗呈现出多样化治疗方法,可不同程度提高患者治愈率与生存率。本文就近年来胰腺癌的治疗模式进展展开综述。
作者:谭启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肥胖状态下的慢性低水平炎性反应是导致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抗炎脂肪细胞因子在改善肥胖并发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部分抗炎脂肪细胞因子在肥胖并发症中的作用及其主要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商波;李培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初治结核病与复治结核病患者外周血 T 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20例,根据结核病类型将其分为初治肺结核组60例与复治肺结核组60例。观察对比初治肺结核组与复治肺结核组患者外周血 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γ干扰素、sIL-2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 CD8及 CD4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复治肺结核组外周血 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初治肺结核组(P <0.05);复治肺结核组血清中γ干扰素及 sIL-2R 水平显著高于初治肺结核组(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 T 细胞亚群等指标与结核病类型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复治结核病患者的免疫水平显著低于初治结核病患者;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在结核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适于临床开展。
作者:孙娜;张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手术方式对盆腔粘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4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1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和对照组21例(斯塔克剖宫产手术),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及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子宫破裂、产后出血、胎盘前置、胎盘植入、盆腹腔粘连方面相比差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进行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中应选择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还能够降低盆腹腔粘连情况,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肖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诊疗工作有了新的突破,诊断正确率和治疗成功率均得到明显提高。本文基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疗现状,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对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与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苏一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50例艾滋病患者,将其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为期6个月的综合性心理护理的治疗组。对患者进行焦虑量和抑郁量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在接受护理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的 CD4+T 淋巴细胞的数量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且护理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佟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垂体瘤患者通过鼻蝶窦入路方式进行切除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状况的观察以及护理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对于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24例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方式进行垂体瘤切除,且在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治疗以及有关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垂体瘤经鼻蝶窦入路方式切除后,关于脑脊液漏情况的护理体会。结果手术后对于脑脊液漏情况的观察以及护理,患者的体位护理以及下床之前的三步法训练,以及健康教育等五方面,在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对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对脑脊液漏的情况重点关注,一旦发生相关情况,需要及时向医师进行汇报,并对治疗以及护理的方式进行合适的调整。结论对于采用经鼻蝶窦途径进行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需要结合上述五方面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合适的护理。
作者:张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价值。方法将146例住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 SAS(焦虑自评量表)和 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和干预后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前 SAS 和 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 SAS 和 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常规护理前、常规护理后 SAS 和 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作用。可显著缓解或消除负性情绪,对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亚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的运用效果,总结相关的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干预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后,患者在疾病知识的了解、心理以及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对比显示,在对干预组患者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以及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规范化健康教育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具有积极作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对保证患者治疗、缩短住院日、减少复发提供了较好条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段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给予中药治疗,1个月后复查比较疗效。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15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71.4%;观察组治愈21例,好转11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1.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永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 UAP 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标准化治疗)和曲美他嗪组(标准化治疗+曲美他嗪),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血清内皮素的变化,同时应用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 ET 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5),FMD 均升高(P <0.05)。曲美他嗪组较常规组血清ET 下降更显著(P <0.05),FMD 升高更明显(P <0.05)。结论曲美他嗪可能通过降低 ET 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进而提高了临床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赵彦冰;赵春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抽选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2.0%,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84.0%,实验组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联合使用丹红注射液和西药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赵艳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构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康复期延续护理方案,为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本研究以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过治疗且处于康复期的6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康复期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康复期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受到延期护理干预。患者出院1年后,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语言功能恢复、脑出血复发、并发症发生、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肢体语言功能恢复率和护理满意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脑出血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康复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依从性,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因而,延续护理模式应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并进一步规范完善,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作者:付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药患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在提高药品发放质量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实施药患沟通能力培养前领药患者100例,2014年实施药患沟通能力培养后领药患者100例,运用自拟处方药品发放质量调查问卷和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药品发放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等候时间、发放时间以及用药错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9.00%,对照组满意率为77.00%(P<0.05)。结论通过对药患沟通交流能力进行培养,可帮助药患之间更好的沟通交流,明确用药信息,避免用药错误,进而实现对患者满意度和药品发放质量的提升。
作者:杨漫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抗生素类药物在恶性肿瘤诊治过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诊断并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202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为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辅助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患者,对照组为仅采用传统常规的恶性肿瘤诊治方案患者,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治效果。结果试验组的诊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的癌细胞转移及耐药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减少(P <0.05);试验组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同时可有效增加患者用药的敏感性和缓解患者的疼痛。结论在恶性肿瘤的诊疗过程中适当的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加以辅助,有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但是,由于恶性肿瘤存在形式上和性质上的复杂性,所以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积累有效的临床数据,以确保临床诊治的安全性。
作者:张黎芳;李翠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及观察奥曲肽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组)24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奥曲肽组)24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 ACTH、Gas、SS 及 IL-2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 ACTH 及 Gas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 SS 及 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奥曲肽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更为积极,对患者的疾病状态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习微微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