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险意识常在,护理质量亟待提高

刘红梅

关键词:护理风险, 护理质量, 医护人员
摘要:目的: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方法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组织,健全护理风险的监控系统;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及护士素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优质服务到位,提高患者满意度;持续的质量改进、良好的团队协助及有效的沟通交流。结果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事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应贯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医学护理服务和生活护理服务,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多种免疫学抗体联合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价值研究

    目的:观察多种免疫学抗体联合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风湿免疫科进行诊治的SLE疑似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终确诊为SLE的117例作为观察组,排除是SLE的3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取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使用欧蒙公司生产的专用试剂对患者ANA、抗Sm、AnuA、抗dsDNA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各项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计算观察组患者抗Sm、AnuA、抗dsDNA、以及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观察组ANA、抗Sm、AnuA、抗dsDNA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4.02%、29.06%、41.03%、43.59%,对照组分别为84.85%、12.12%、9.09%、9.09%。观察组患者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计算发现,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要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特异性略低于抗Sm检测,但明显高于AnuA、抗dsDNA检测结果,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种免疫学抗体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秋波;张晓宏;王倩;祖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射流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射流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布地奈德射流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改变情况,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大呼气峰流速度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哮鸣音评分分别和本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哮鸣音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上述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大呼气峰流速度均大于本组治疗前大呼气峰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呼气峰流速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大呼气峰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流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能够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其肺功能水平,效果显著。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实施人性化护理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7 d后,两组间SAS评分差异显著(P<0.01),护理7 d后观察组SCI-90评分显著降低,并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实施人性化护理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显著减少。

    作者:袁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新进展

    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上重点关注的内容,有效的护理有多方面的内容,要求护理人员对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疾病的相关药品使用说明做到熟悉和掌握,对于生活方面的非药物护理内容,要能够有效帮助患者从根源上对支气管哮喘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工作。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积极的进行学习和生活。本篇文章着重对支气管哮喘疾病的相关护理内容,特别是护理新进展方面内容进行描述,以期对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工作提供帮助。

    作者:王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探讨影响食品理化检验准确性的因素

    食品作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也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上升,同时对食品安全层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人员是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在工作期间,必须对食品进行严格检验,对食品安全起到保障作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避免在食品理化检验中出现差错。

    作者:郭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100例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头位难产的产妇100例,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产妇采用胎头吸引术的处理方式,而实验组则采用徒手转胎位的处理方式,总结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分娩的成功率由于对照组,同时两组产妇产程和产后出血量的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徒手转胎位是解决头位难产的重要方式,对缩短产程和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作者:冯秀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提高优质护理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提高优质护理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高优质护理。观察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0.91%,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100%。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临床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提高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率,有效较少医疗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岳彦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血脂检验在临床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时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两组患者清晨血液进行血脂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各指标水平和血脂异常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HD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6.7%,对照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为10.0%,两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血脂检验,检测结果科学、客观,对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价值高。

    作者:高香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消麻止痛颗粒对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核转录因子κB的调控机制及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研究消麻止痛颗粒对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调控机制,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硫辛酸胶囊治疗,研究组采取消麻止痛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浓度、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两组醛糖还原酶(AR)、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78.33%);两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 NF-κB与治疗前比较显著较低(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MNCV、SNCV分别为(52.97±5.23)m/s、(45.23±5.28)m/s与对照组(45.01±4.67)m/s、(41.89±5.22)m/s比较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NF-κB为(0.92±0.28)μg/L与对照组(0.77±0.31)μg/L比较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A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NO、SO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消麻止痛颗粒可下调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F-κB、AR表达,提高MNCV、SNCV、NO、SOD,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周月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探讨肺性脑病患者精神出现异常症状的关联性评价

    目的:对肺性脑病患者出现精神异常症状进行关联性评价。方法对临床实践中发现的1例肺性脑病患者出现精神异常症状后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经过关联性评价,排除自身疾病的影响,基本确定为患者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导致的精神症状。结论临床药师可以从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评价为切入点开展药学服务。

    作者:周海燕;于玲;魏显苹;侯继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加强优质护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强优质护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内科肺心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在两组患者均为同一临床治疗组治疗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医疗满意率高。结论在临床常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时加强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维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舒适护理对缓解急诊胆石症患者疼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缓解急诊胆石症患者疼痛的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普外科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胆石症患者23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组,常规护理组100例和舒适护理组130例。观察两组胆石症患者疼痛分级情况。结果舒适护理组胆石症患者疼痛分级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χ2=31.56、18.18、7.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急诊胆石症患者疼痛分级,利于患者临床治疗和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欣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浅析72例妊高征产妇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科学临床护理在妊高征产妇产前产时产后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产科妊高征患者72例,将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传统护理及规范科学护理模式对比两组转归情况、自然顺产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转归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自然生产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高征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对妊高征患者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秦淑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改善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0例肺部感染患者,运用随机取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0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6.75%(387/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5%(339/400),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控制感染,以利于呼吸功能的改善。

    作者:马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西药房常见处方调剂问题的分析及改善方案研究

    目的:分析西药房常见处方调剂问题产生原因,并制定相关改善方案,旨在提升医院西药房处方调剂质量。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门诊西药房发生的60例处方调剂差错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处方调剂问题发生原因,确立改善措施。结果本组研究中60例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事件中,药物用法用量问题15例(25.0%),药物品种数量问题17例(28.3%),同一药物规格分辨问题19例(31.7%),药物禁忌问题9例(15.0%);60例处方调剂差错事件发生原因主要与药物同品种不同规格、药品名称类似、包装类似、药品摆放出错、处方书写非规范、配伍禁忌出错及用法交代不清晰等因素相关,其中配伍禁忌出错(21.7%)、药品摆放出错(20.0%)、药品名称类似(18.3%)是造成处方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结论医院门诊西药房常见处方调剂问题主要包括品种差错、数量差错、药物禁忌差错、摆放差错、处方差错等,为改善门诊西药房服务质量,必须提高门诊西药房医师的责任心,构建发药复核制度,并作好药品的摆放与管理工作,强化医院信息化管理,并贯彻品管圈管理制度。

    作者:陈丽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乡镇卫生院处方调配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直接关系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乡镇卫生院处方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为处方书写和用药合理性,通过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改进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周健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

    目的:分析和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153例,按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86例与对照组67例。对照组孕产妇行择期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治疗;观察组孕产妇采用阴道分娩方式行终止妊娠。将两组孕产妇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等指标相比较:观察组产妇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孕产妇选择阴道分娩更利于产妇康复,但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选择适合分娩方式,才可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作者:李桂元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雾化疗法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雾化疗法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对症治疗,对照组使用氨溴索静脉滴注,试验组采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呼吸频率以及氧饱和度等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呼吸频率以及氧饱和度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雾化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筱昱;崔璐;杨霏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情况及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依据高暴露因素制定措施降低职业暴露损伤率。方法对我院手术全部护理人员(包含在院职工、实习及进修人员)共计83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83名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损伤21名,发生率为49.40%。按照职称职业暴露损伤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率以实习护生高,为76.92%。发生职业暴露时进行的操作传递器械占30.91%、清点器械占21.82%;发生职业暴露的锐器主要以缝针、玻璃物品、手术器械、手术刀为主;暴露源主要以乙型肝炎、丙肝、梅毒为主,其中还有1例艾滋病。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损伤作为手术常见问题,护理人员应加强重视,及时进行培训和学习,降低职业暴露损伤的发生率,防止手术室护理人员由于职业暴露损伤发生血源性感染。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WHOQOL-BREF(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式量表)评分及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依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战桂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