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春香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对计划免疫工作产生的效果,指导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的合格率。方法选取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来本基层单位接受疫苗接种儿童的家长作为主要对象,利用各种形式对其进行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结果在接受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后,本基层单位儿童计划疫苗接种率提升到97.9%,计划外免疫疫苗的接种率达到93.4%,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各种相应的传染病。讨论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计划疫苗接种率,以及计划外疫苗接种率,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的传播,值得加以推广。
作者:范孝青;程立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比研究静吸复合麻醉以及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为35例,使用全凭静脉麻醉于观察组患者中,使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于对照组患者中,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压以及心率与基础值相比存在差异,将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示为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在进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中,使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能够提高麻醉效果以及生命质量,因此具有广泛使用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翟春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股静脉单针双腔置管在血液灌流中的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130例急性中毒患者均使用益心达11.5Fr单针双腔透析导管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行血液灌流2~3次,每次持续2~2.5 h,留置5~7 d。结果5例患者出现穿刺处血肿,5例患者因燥动不安出现血流量不足通过使用镇静剂改变导管位置,继续治疗。1例导管阻塞。穿刺处感染1例及导管脱落1例。结论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及建立血起灌流量充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做好股静脉单针双腔置管护理可保证血液灌流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刘国英;张敏敏;赵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针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析其临床诊治方法以及疾病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41例):临床选择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A1组(观察组41例):临床选择多烯磷脂酰胆碱+针对性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ALT与AST等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A1组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A2组患者(P<0.05);在ALT以及AST指标方面,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明显(P<0.05);A1组优于A2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酒精性脂肪肝疾病,表现出多样化特点,在对患者实施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实施综合性分析,在治疗过程中选择联合治疗的方法可以获得确切效果。
作者:彭朝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及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8例患者遵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阑尾炎手术护理,观察组则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然后将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进行评估。结果手术前两组的生存质量简表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手术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对于此类手术患者术后具有更为积极的影响作用。
作者:王宏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深入探讨针对重症脑血管患者,运用询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重症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及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制定专业的护理计划,然后就护理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终40例患者有效存活36例,存活率90.00%,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结论借助询证护理模式,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丽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楚雄地区女性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在宫颈疾病中的感染状况及其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楚雄州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1936例女性患者进行23种HPV(低危型6、11、42、43、81,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53、66、73、82、83)基因型的分型检测,分析常见感染亚型和分布特点。结果研究人群HPV感染总阳性率为18.8%,常见的5种高危型为52、58、16、53、51;常见的2种低危型为81、42。单重感染的比例为87.3%,多重感染的比例为12.7%。结论楚雄地区HPV感染亚型有独特的区域分布特点,HPV 52和58型有相当高的流行率,值得重视。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在现代医学环境下,护理质量评价应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理念,根据患者的合理需求,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护服务。本文首先概述了护理质量评价的含义与特点,分析了护理质量评价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护理质量评价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与发展对策。
作者:徐爱红;刘翠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伟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个体化护理宣教应用于老年中重度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中重度哮喘患者,运用随机数字双盲法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35例患者执行个体化护理宣教方案;对照组3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14%(27/35)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1.43%(32/35),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护理宣教方案用于老年中重度哮喘取得了显著成效,哮喘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将患者疼痛量化,规范疼痛护理,保证患者的疼痛得到及时有效干预。方法将数字评定量表(NRS)、视觉模拟法(VAS)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RS-R)三种疼痛评估方法应用于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中。在获取患者疼痛评估分值后,根据所得分值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疼痛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评估及处置,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提高。结论疼痛评估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将患者主观症状量化,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直观、量化的资料,使患者的疼痛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评估和医疗处置,对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许丽;李碧霞;林素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换药进行舒适护理,探讨其效果。方法将30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300例患者均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观察组150例患者予以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15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疼痛情况。结果予以舒适护理模式的观察组150例患者中140例对护理效果表示满意,总满意度为93.33%,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50例患者中112例患者对护理效果表示满意,总满意度为74.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程娜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综合护理在妊娠高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医治妊娠高压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护理方法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如心理、生命体征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结果临床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产后血压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综合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晓华;王成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24 h差别时间排班对老年重症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及重症医学科(ICU)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在ICU传统每班8 h的基础上改革排班制度,分护士长班、总务班、办公班、A班、B班等,其中A班时长13 h 15 min,B班时长11 h 15 min,用排班改革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满足生活需求、满足心理需求4个方面的满意度和排班改革后4个方面的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排班改革前调查了336例患者,资料完整的有328例,排班改革后有296例患者填写了满意度调查表,资料完整的有282例,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了二者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满足生活需求、满足心理需求4个方面的等级分值,改革排班后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P<0.001)。结论24 h差别时间护士排班法在ICU能够促进护士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提高老年危重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凤朱;周玉枝;刘雯青;林慧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和外敷治疗乳腺增生10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院门诊诊断为乳腺增生症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基础治疗为中药内服,研究组加用外敷治疗。对比两组乳腺增生症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乳腺增生症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8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月经紊乱、1例腹泻;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月经紊乱、1例腹泻、1例恶心。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作者:陈进;周丽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146例心肌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丹红注射液联用果糖注射液治疗后疗效总有效率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果糖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能起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的效果,应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兴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本院采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患者2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并记录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评价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5.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6.7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8.2 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6.3周;Harris评分平均89.2分,优8例,良13例,可2例。结论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绪斌;张龙;李超;云得才;赵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胸片、血常规、体温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少,研究组家属对疾病掌握达标及护理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
作者:谭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肛瘘经直肠超声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160例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确诊的肛瘘患者,对患者进行腔内直肠常规超声检查,分析超声检查肛瘘的准确性。结果直肠超声诊断的患者中有136例患者的瘘管位置被正确诊断,24例患者被误诊,诊断有效率达85.00%;对患者病情的主管诊断156例诊断准确,4例被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7.50%;对支管的诊断中140例准确诊断,20例被误诊,诊断准确率达87.50%。结论肛瘘经直肠超声检查过程快捷,方法简单,在无需患者准备的情况下即可为患者进行检查,为患者术前提供瘘管的定位影像信息,对提高临床诊断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付小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探讨精神病患者治疗阶段的临床特点及通过特殊护理所达到的效果。
作者:姜泽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