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类别对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概率的影响

马骍雯;杨森

关键词:手术类别, 术后, 恶心, 呕吐
摘要:目的:术后恶心呕吐是由于患者自身情况、麻醉药物及手术类别等多方面因素对呕吐中心产生刺激使其兴奋所致的术后常见并发症,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不同的手术类别对于发生术后恶心呕吐概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时间≤4 h;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2132例患者。其中1568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 给予托烷司琼(iv)(A 组);564例患者未采取任何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措施(B组)。观察两组在术后12 h 内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结果 PONV 发生总例数为437例,占手术患者的20.49%。妇科手术,胆囊手术,胃肠及头颈部手术的 PONV 发生率较其他部位手术更高,此四类手术占所有 PONV 患者的87.18%,四肢关节等肢体末端或未经盆腹腔操作的手术 PONV 发生率很低,仅占2.28%。结论手术的类别与 PONV 发生率呈明显相关性。妇科、普外科和头颈科等对腹腔脏器直接造成刺激的操作或者距离呕吐中枢较近,则更易发生。由 B 组可见 PONV 的平均发生率已经到达了27.04%,对术后患者的休息和恢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当我们在术终使用止吐类药物后,PONV 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证明了药物干预的有效性。对于发生 PONV 概率较高类别的手术,我们应该加强重视,提前做好预防,积极参与治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护生临床实习带教管理之管见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是培养护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阶段,实习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护理专业学生的质量。因此,应做好临床实习带教管理工作。为了提高护生临床实习质量,带教老师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用精湛的操作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不断培养护生动手动脑能力,训练护生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不断巩固理论知识,使之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为进入临床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管理实践和文献[1-4]谈谈护生临床实习带教管理的看法。

    作者:王晓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社区护士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护士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状态。方法根据自行设计社区职业暴露防护现状调查表,调研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卫生服务站的104名社区护理人员。结果社区护士十分清楚标准预防概念所占比例为28.8%,社区护士职业暴露安全防护得分低3项为掰安瓿时加垫纱布、采血操作时带手套、工作中注射器针头回套,发生锐器伤社区护士所占比例为84.20%,仅有17.59%伤后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结论社区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强培训社区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知识,加强社区护士职业暴露防护。

    作者:张鏖谧;田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 B12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选择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8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我院产检正常的孕妇30例为对照组。整理和分析上述孕妇在孕早期、中期、晚期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 B12的检测结果及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和血压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孕早期同型半胱氨酸高于对照组孕早期水平,叶酸、维生素 B12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孕中、晚期叶酸及维生素 B12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不大(P >0.05),但同型半胱氨酸均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 <0.05)。观察组孕早、中、晚期血压值高分别为28例、15例、12例。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 B12水平,进行补充叶酸、维生素 B12及 ACEI 类降压治疗可使患者血清中叶酸、维生素 B12恢复到正常孕妇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所降低但与正常孕妇比较仍有一定差异。

    作者:隋广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液细菌检验中直接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直接药敏试验在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接收的需进行血液细菌检验的15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份标本分成2份,分别进行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观察并对比两种方法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两种药敏试验方法对血液细菌的鉴定结果,和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耐药性等的对比差异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药敏试验的平均用时明显低于常规药敏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细菌检验中,采用直接药敏试验对血液细菌的鉴定结果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均与常规药敏试验相差不大,且用时较短,是一种比较好的血液细菌检验方法。

    作者:刘晶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床护理工作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工作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肺癌全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为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并发症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中共5例发生了并发症,而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人数达到了16例,研究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肺癌全肺切除术手术治疗患者给予加强并发症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康复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绳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和CAF方案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目的:分析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和 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方案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治疗,对照组给予 CAF 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度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且1年、3年、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鲍英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患者实施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的诱导作用

    目的:探索老年患者实施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的临床诱导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全身麻醉的老年病患82例,按照住院顺序编号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单一丙泊酚诱导麻醉,实验组则采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全身麻醉期间血液动力学的情况分析不同麻醉方式的诱导作用。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在诱导前后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在经过诱导后,血压和心率变化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和心率有变化,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患者实施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的临床诱导中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较小,相比于单一应用丙泊酚来说安全性更高,更加适合应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过程。

    作者:刘晔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个性化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予以观察比较。结果在疱疹结痂时间、止痛时间、疱疹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与对照组76.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施行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加快疱疹愈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的护理方式。

    作者:崔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通立与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通立与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佳的溶栓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通立溶栓治疗,此组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收治的100例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即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开通时间及开通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瑞通立溶栓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尿激酶,可减少并发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

    作者:彭银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应用于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采用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6眼)。本组患者均在本院实施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等情况,并统计并发症情况,分析手术安全性。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及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 P <0.05。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高,与其他并发症相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硬核白内障患者给予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高,视力恢复较为理想,术后并发症较少,应推广应用该术式。

    作者:李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临床误诊的主要原因。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2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主要表现为胎心异常。均误诊为胎窘。因胎窘及时行剖宫产术,终均治愈出院。结论临床中缺乏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警惕行是导致其误诊的重要因素。临床中重视患者的疾病症状和体征,认真询问患者病史,对于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军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食管癌患者放疗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的探讨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放疗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的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针对容易产生的并发症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33例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2.1%,对照组为24.2%。结论在食管癌患者实施放疗治疗的过程中,针对容易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作者:王妍;张晶娥;王兰君;刘莹;杨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疗效

    目的:对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74例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患者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37例患者以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白昼 DBP 及 SBP、夜间 DBP 及 SBP 均得到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FINS、2hPG、ISI 及2hINS 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健康教育在围生期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围生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保健知识和保健能力,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得到健康发展。结果医学模式的改变,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日益得到重视。健康教育大限度满足了围生期妇女心理需要。结论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日益得到重视。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护理不当将会影响两代人的健康。注意围生期的心理健康,分析围生期心理相关问题,做好宣教工作是保证母婴健康基础,是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也是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追求母亲安全,儿童优生是围生医学永恒的主题。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所以健康教育在围生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国昆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沙丁胺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与 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 FEV1%、FEV1/FVC 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呼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官宇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结肠透析仪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仪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护理观察。方法对60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常规保留灌肠,观察组患者结肠透析仪保留灌肠。结果经结肠透析仪治疗的观察组30例患者,总体有效率达到96.7%,采用传统的灌肠组治疗的对照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76.6%。。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结肠透析仪治疗慢性结肠炎较传统的灌肠法安全有效,且能使药液保留的时间延长,增加了临床的治疗效果。

    作者:裴月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康肾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康肾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5例。全部患者均进行抗感染、纠正贫血、利尿降压、纠正电解质、水代谢紊乱、调节饮食等基本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康肾颗粒,对照组仅进行基本治疗,每组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的临床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康肾颗粒疗法,可改善患者肾功能状态,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研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是丹参素及盐酸川芎嗪。当中川芎嗪是从植物川芎根茎中提取的主要成分,是种具备生物多样活性生物碱,近几年在中医临床中,关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发展,有较多的临床参考资料进行对照,现与相关文献资料相结合,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作者:毕春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脑病的临床治疗

    目的:分析尿毒症脑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4例尿毒症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HD);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HDF);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0.5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 P <0.05(P=0.0293,χ2=3.582),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症脑病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可显著改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应推荐使用该治疗模式。

    作者:王晶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社区医院药剂科的管理经验探讨

    药剂科是医院的一个非常重要部门,负责医院药品的供应并负责调剂、配制制剂、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监督检查药品质量,药品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疗效,保障人体安全,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过程,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发展形势下对医院的药剂科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医院如何加强药剂科管理和自身发展进行简要论述。

    作者:关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