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研究

毕春莲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 临床应用, 进展
摘要: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是丹参素及盐酸川芎嗪。当中川芎嗪是从植物川芎根茎中提取的主要成分,是种具备生物多样活性生物碱,近几年在中医临床中,关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发展,有较多的临床参考资料进行对照,现与相关文献资料相结合,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病房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多样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PBG)水平与护理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 <0.05),且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7.1%,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79.4%,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多样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护理效果良好,应用价值高。

    作者:冯朝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个性化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予以观察比较。结果在疱疹结痂时间、止痛时间、疱疹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与对照组76.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施行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加快疱疹愈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的护理方式。

    作者:崔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围术期护理管理的探讨

    通过术前、术中、术后一些科学护理措施来更好地解决围术期护理存在的问题,将人文-文化理念贯彻于整个围术期,同患者建立融洽信赖的关系,对患者进行良性的心理引导,从而使患者建立信心,调整心理状态迎接手术及后续治疗。

    作者:张雷;邱璇;王雪;樊修元;宋波;杨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方法及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中药治疗的1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经炮制的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未经炮制的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为9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炮制可有效降低药物毒性,增强方剂药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上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研究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对上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的68例上颌骨骨折患者,随即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颌间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手术后口臭情况以及咬错乱的情况,并对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间、口臭情况以及咬错乱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85.29%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83%,且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方法具有较快恢复咬关系、口腔功能等效果,且治愈率较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段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剂量对比剂对上尿路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20 mL 含碘对比剂16排螺旋 CT 尿路造影(CTU)对上尿路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0例临床拟诊为上尿路梗阻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A 组采用常规 CTU 检查方法,B 组患者直接静脉推注碘对比剂20 mL,15 min 后行16排螺旋 CT 检查,检查者目测输尿管是否显影,未显影者于30 min、120 min 重复扫描扫描。重建图像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获得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多平面重组图像(MPR),由两名高年资医师独立阅片,结论不一致者协商解决。结果20 mL 对比剂组对上尿路梗阻病变诊断价值与常规CTU 诊断价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B 组患者对比剂用量减少75%,所受 X 线辐射剂量减少79%,医疗检查费用亦有明显减少。结论采用20 mL 含碘对比剂16排螺旋 CT 尿路造影诊断上尿路病变具有可行性,且有操作简便、辐射剂量少、对比剂用量少、节省检查费用等优点。

    作者:肖云华;包长斌;朱灵梅;刘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低位小切口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探讨

    目的:低位小切口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对比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选取100为已确诊为甲状腺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低位小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常规组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术中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 <0.05)。实验组的颈部麻木、颈前区疼痛、切口粘连、皮下结节等现象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低位小切口切除术对于治疗甲状腺瘤有明显的优势,创口小、恢复速度快。对比常规手术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普及、使用。

    作者:王晓龙;隋剑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甲状腺激素检测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究甲状腺激素检测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其中的80例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余40例为其他病因住院治疗的患者。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的 FT3、TT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心力衰竭越重,差异越大;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组的 FT4、TT4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激素检测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根据患者的FT3、TT3水平评估其病情。

    作者:卞野;赵春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牡丹江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5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与研究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 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80.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情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延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哮喘宁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哮喘宁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和同意的情况下,我院将2014年6月份至2015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参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参照组实施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研究组采用哮喘宁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定,并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哮喘宁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的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所以哮喘宁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值得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彭伟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透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透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效果。方法将150例肺炎喘嗽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予以抗生素等药物,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透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症状消除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透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效果显著。

    作者:陈玉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脑病的临床治疗

    目的:分析尿毒症脑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4例尿毒症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HD);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HDF);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0.5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 P <0.05(P=0.0293,χ2=3.582),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症脑病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可显著改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应推荐使用该治疗模式。

    作者:王晶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在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

    目的:探究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行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30例采用下肢骨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的麻醉方式,观察组行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方式,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 CVP、HR、DPB、SBP 均较对照组稳定,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4%显著低于对照组16.92%(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行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显著。

    作者:艾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综合治疗运用于不同类型屈光不正引起弱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疗法用于不同类型屈光不正所致的弱视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眼科接收诊治的160例弱视患儿,根据屈光不正的类型将其分为单纯高度远视组(55例)、中度以上散光组(40例)、单纯高度近视组(65例),均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每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单纯高度远视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36%(53/55)显著高于中度以上散光组的90.0%(36/40)、单纯高度近视组的83.08%(54/65),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不同类型屈光不正所引起的弱视患儿实施综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尤其是单纯高度远视的疗效更理想。

    作者:周秋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尿AQP-2的改变及机制

    目的:检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尿液中水通道蛋白-2(AQP-2)的变化。方法将大鼠分为两组,对照组(Con组)8只大鼠以及糖尿病组(DM 组)10只大鼠,两组均用 STZ 腹腔注射诱导成 DM 模型。在成模12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肾脏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DM 大鼠肾脏髓质集合管 AQP-2的表达,用 ELISA 方法检测尿 AQP-2。结果①12周 DM 组血糖较之前显著提升(P<0.01),尿量较 Con 组偏高(P<0.01),体质量方面较 Con 组明显偏低(P<0.01)。②在电镜下,肾脏髓质集合管细胞结构变化明显。③糖尿病组大鼠肾脏髓质集合管 AQP-2蛋白的表达增加。④ DM 组尿 AQP-2排泄增加。结论 DM 大鼠尿液 AQP-2蛋白的表达增加,同时肾脏髓质 AQP-2显著增加。

    作者:胡曼丽;杜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通立与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通立与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佳的溶栓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通立溶栓治疗,此组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收治的100例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即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开通时间及开通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瑞通立溶栓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尿激酶,可减少并发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

    作者:彭银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应用于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采用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6眼)。本组患者均在本院实施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等情况,并统计并发症情况,分析手术安全性。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及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 P <0.05。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高,与其他并发症相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硬核白内障患者给予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高,视力恢复较为理想,术后并发症较少,应推广应用该术式。

    作者:李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乳腺纤维瘤患者100例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纤维瘤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选取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为22.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乳腺纤维瘤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法莫替丁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法莫替丁和奥美拉唑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11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51/5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6%(42/55),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比法莫替丁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牛微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常用铂类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办法研究

    目的:探讨常用铂类抗肿瘤药物具体应用情况,了解这些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产生情况,旨在提出相应有效的防治办法。方法主要结合常用铂类抗肿瘤药物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药物种类区分,从多个方面入手,观察研究各个发展时期当中,药物应用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在提出相应有效的防治办法。结果对于不同种类的铂类抗肿瘤药物来说,其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是存在差异性的,早期阶段产生的不良反应是相对比较多的;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虽然得到了改进,但还存在相关问题,要想进行有效防治,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结论不同铂类抗肿瘤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同,反应产生范围和程度也不同,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有效的防治方法,根据药物具体特性进行有效防治,从根本上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产生率。

    作者:周懿;蒲平;肖庆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