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建萍;聂小毳
目的:探索老年患者实施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的临床诱导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全身麻醉的老年病患82例,按照住院顺序编号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单一丙泊酚诱导麻醉,实验组则采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全身麻醉期间血液动力学的情况分析不同麻醉方式的诱导作用。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在诱导前后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在经过诱导后,血压和心率变化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和心率有变化,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患者实施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的临床诱导中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较小,相比于单一应用丙泊酚来说安全性更高,更加适合应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过程。
作者:刘晔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牡丹江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5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与研究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 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80.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情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延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正培本清化中药汤剂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收诊治的300例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150例患者应用 OFL 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150例患者在 OFL 化疗的同时加用正陪本清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2.67%(139/1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67%(109/150),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汤剂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十分理想,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还能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赵怀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探讨心理干预在剖宫产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共10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围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围术期内除了常规护理外,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术前术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 SAS 和 SDS 评分术前、术后结果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 SAS 和 SDS 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剖宫产围术期中给予产妇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杨继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奥曲肽治疗肝肾综合征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42例肝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同时采用基础治疗加前列地尔10μ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 mg ih q8h/d,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腹水减少情况以及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1.43%)、腹水减少及肾功能好转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8.10%)(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奥曲肽治疗肝肾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前列地尔。
作者:于凤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研究在胃癌诊断当中采取胃超声助显剂胃充盈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胃癌的患者一共有93例,对93例患者采取胃超声助显剂胃充盈检查,对其检查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超声对胃癌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3.55%(87/93),病变部位符合率为97.85%(91/93),淋巴结转移符合率为75.26%(70/93)。结论在胃癌诊断当中采取胃超声助显剂胃充盈检查,可以取得明显的诊断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立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 B12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选择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8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我院产检正常的孕妇30例为对照组。整理和分析上述孕妇在孕早期、中期、晚期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 B12的检测结果及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和血压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孕早期同型半胱氨酸高于对照组孕早期水平,叶酸、维生素 B12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孕中、晚期叶酸及维生素 B12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不大(P >0.05),但同型半胱氨酸均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 <0.05)。观察组孕早、中、晚期血压值高分别为28例、15例、12例。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 B12水平,进行补充叶酸、维生素 B12及 ACEI 类降压治疗可使患者血清中叶酸、维生素 B12恢复到正常孕妇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所降低但与正常孕妇比较仍有一定差异。
作者:隋广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术后恶心呕吐是由于患者自身情况、麻醉药物及手术类别等多方面因素对呕吐中心产生刺激使其兴奋所致的术后常见并发症,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不同的手术类别对于发生术后恶心呕吐概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时间≤4 h;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2132例患者。其中1568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 给予托烷司琼(iv)(A 组);564例患者未采取任何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措施(B组)。观察两组在术后12 h 内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结果 PONV 发生总例数为437例,占手术患者的20.49%。妇科手术,胆囊手术,胃肠及头颈部手术的 PONV 发生率较其他部位手术更高,此四类手术占所有 PONV 患者的87.18%,四肢关节等肢体末端或未经盆腹腔操作的手术 PONV 发生率很低,仅占2.28%。结论手术的类别与 PONV 发生率呈明显相关性。妇科、普外科和头颈科等对腹腔脏器直接造成刺激的操作或者距离呕吐中枢较近,则更易发生。由 B 组可见 PONV 的平均发生率已经到达了27.04%,对术后患者的休息和恢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当我们在术终使用止吐类药物后,PONV 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证明了药物干预的有效性。对于发生 PONV 概率较高类别的手术,我们应该加强重视,提前做好预防,积极参与治疗。
作者:马骍雯;杨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 PCR 检测 EV71型肠道病毒,了解焦作地区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并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4月9日至12月16日焦作地区手足口病患儿肛门拭子407例标本,用实时荧光 PCR 方法对肠道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检出肠道病毒 EV71型341例,CoXA16型26例型,肠道病毒通用型40例。结论2014年4月至12月焦作地区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 EV71型为主。实时荧光PCR 技术可以对手足口病的治疗及疫情的有效控制提供有力的病原学支持。
作者:柴保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残角子宫妊娠临床特点,提高对残角子宫妊娠诊断及处理的认识。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例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彩超检查,提示残角子宫妊娠2例,提示双子宫妊娠2例,4例患者其中1例行磁共振检查提示残角子宫妊娠,其中1例宫腔镜检查提示残角子宫妊娠。②4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残角子宫,腹腔镜手术2例,开腹手术2例。结论经阴道彩超有助于残角子宫妊娠诊断,残角子宫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案。
作者:丛建萍;聂小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索细节管理对妇产科优质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80例妇产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采用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结果80例患者经密切观察后表明,采用优质护理的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失误率高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细节管理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效果确切。
作者:吴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哮喘宁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和同意的情况下,我院将2014年6月份至2015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参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参照组实施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研究组采用哮喘宁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定,并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哮喘宁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的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所以哮喘宁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值得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彭伟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沙丁胺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与 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 FEV1%、FEV1/FVC 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呼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官宇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采用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6眼)。本组患者均在本院实施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等情况,并统计并发症情况,分析手术安全性。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及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 P <0.05。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高,与其他并发症相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硬核白内障患者给予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高,视力恢复较为理想,术后并发症较少,应推广应用该术式。
作者:李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和 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方案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治疗,对照组给予 CAF 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度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且1年、3年、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鲍英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甲状腺激素检测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其中的80例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余40例为其他病因住院治疗的患者。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的 FT3、TT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心力衰竭越重,差异越大;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组的 FT4、TT4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激素检测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根据患者的FT3、TT3水平评估其病情。
作者:卞野;赵春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因素临床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产妇250例分娩产妇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出血原因分为以下几组,一组是为胎盘因素组,一组为宫缩乏力组,第三组是切口裂开组,每组患者20例。观察患者手术中以及手术之后的出血量,并且分析其产妇转归情况。结果胎盘因素手术中出血量跟宫缩乏力、切口裂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量非常凶猛,需要及时正确的诊断以及处理,降低剖宫产出血率。
作者:孙启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分析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行α-干扰素与注射用炎琥宁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α-干扰素予以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炎琥宁予以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36%显著比对照组58.18%高,观察组发热、咳嗽与咽充血的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优,且总体健康评分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行注射用炎琥宁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孙玉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74例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患者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37例患者以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白昼 DBP 及 SBP、夜间 DBP 及 SBP 均得到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FINS、2hPG、ISI 及2hINS 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疗法用于不同类型屈光不正所致的弱视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眼科接收诊治的160例弱视患儿,根据屈光不正的类型将其分为单纯高度远视组(55例)、中度以上散光组(40例)、单纯高度近视组(65例),均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每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单纯高度远视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36%(53/55)显著高于中度以上散光组的90.0%(36/40)、单纯高度近视组的83.08%(54/65),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不同类型屈光不正所引起的弱视患儿实施综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尤其是单纯高度远视的疗效更理想。
作者:周秋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