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目的:探究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均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对老年性TIA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作者:苏成林;张中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乳腺癌的传统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以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已有一定程度的进展,乳腺癌手术主要方式已由改良根治术逐渐转变为保乳手术。目前,保乳手术以及生物治疗的适应证得到了扩大。本研究就乳腺癌的药物治疗、保乳手术及生物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高苇;吴斌;郑璐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腹部开放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收录的患有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共8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腹腔穿刺治疗术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21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14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87.5%;相比较对照组40例患者中,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7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13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0%。即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P<0.05)。结论腹膜腔穿刺术应用于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的价值。
作者:许东;任建强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4),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的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功能相关指标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生命体征改善时间也明显较少,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沈亚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实施高级创伤护理技术,提高重度创伤患者的院内抢救成功率。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我院急诊科实施高级创伤护理前、后各一年重度创伤病例救治资料,总结实施高级创伤护理组的救治程序:首先进行评估→对气道进行管理→进行呼吸支持→管理循环系统→评估神经系统→全面暴露并检查患者全身→采集AMPLE病史→护送患者进手术室(或住院)→后进行护理抢救记录的书写,总体采取诊断和救治同时进行,然后再诊断,再救治的程序。结果实施高级创伤护理技术在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方面明显优于未实施高级创伤护理技术。结论实施高级创伤护理技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降低病死率。
作者:郭海云;崔会娟;高峰;吴雅楠;苏津蕊;凌鑫;李京;贾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鼻出血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老年高血压病出鼻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包括心理护理、体位安置、急救措施、局部止血处理、血压观测、饮食护理等一系列急救护理,观察护理后的实际效果。结果48例患者均经6~16 d的住院后健康出院。随访半年,仅有3例再次复发,其复发率为6.2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鼻出血患者实施恰当的急救护理,能有效的促进其康复,并能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复发率。
作者:杨志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对84例肝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84例肝癌患者中79例均转好出院,有效率为94.05%。结论由于肝癌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大多数肝癌患者会产生悲观、怀疑、恐惧的心理,甚至有的患者会有轻生的念头,严重的影响正常的生活。因此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有助于减轻患者压力,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使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利于患者配合医师治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刘霞;高健;左淑波;张丽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研究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2例,通过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资料的回顾总结,讨论佳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在32例患者中,1例患儿手术过程中死亡,1例患儿手术后肺部感染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6%,剩下的30例患者都能够顺利完成手术,并且痊愈出院,痊愈率为94%。结论手术治疗婴幼儿的先天性心脏病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手术时机的把握、体外循环的处理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等都对手术的成功率有着很大的影响。本研究中采用的手术方法治愈率较高,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匡明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泪囊炎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进行治疗的76例新生儿泪囊炎患儿,根据患儿的病情状况,采取个体化治疗。结果本组76例新生儿泪囊炎患儿中,单纯局部按摩法治愈者12例,约为15.79%;泪道加压冲洗治愈者22例,约为28.95%;泪道探通术治愈者42例,约为55.26%。结论对新生儿因为先天性泪道感染或阻塞等原因所致的泪道炎性反应实施个体化治疗,疗效更确切。
作者:周秋云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门诊药房开设药物咨询的作用以及对门诊的效用。方法在医院药剂科内部进行药剂师的选拔,挑选出师资、资历比较高以及学识比较深的药剂师,要求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药剂师作为门诊药房药物咨询窗口的咨询师,借以顺利的开展药物咨询工作。药剂师和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患者以及家属在药物方面的咨询工作,积极解答前来门诊药房进行咨询的患者的疑题。然后工作人员要统计前来咨询的问题以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询问,根据咨询内容编写具有可读性与理解性较高的咨询守则,这样就能够宣传合理用药的积极性。结果药剂师以及相关的咨询工作人员在同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进行药物咨询与回答的工作过程中,患者不仅能够有效了解药品相关方面的知识,还能够让药剂师充分了解患者的心态以及疑问之处。这样就加强了患者同药剂师之间的交流,增进了二者之间的情感,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医院同患者之间的矛盾的发生以及发生纠纷的概率,提高了医院门诊药房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结论在门诊药房内开设药物咨询能够有效的满足不同层级和层次患者的药物咨询需求,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在进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减少了医患纠纷频率,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院氛围。
作者:金志恒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孕产妇保健工作以来,产妇病死率明显下降。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内,产妇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产后出血病死率较高,与医师在抢救时,不能快速正确判断产后出血原因、估计出血量、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密切相关,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予以早期诊断与处理。
作者:余爱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小儿区域麻醉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4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单一氯胺酮注射麻醉,给予观察组患儿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注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和脉搏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1,差异显著。在生活质量上,观察组患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注射应用在小儿区域麻醉上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盆腔炎住院患者120例,随机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盆腔炎住院患者经相应护理干预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临床护理满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孙莹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的安全因素与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参与围手术期护理的10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涉及到骨科、普外科、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手术室、妇产科等科室的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护理方法,把100名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名护理人员,观察组50名护理人员,对照组护理人员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经专业培训应用干预护理措施,为护理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当行为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护理人员在患者围手术期的不安全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宁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透(HFD)的临床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20例,对于所有患者实施3个月的高通量血透,测定患者的三酰甘油以及血清β2-MG水平。结果患者在实施了高通量血透的治疗完成后,三酰甘油以及血清β2-MG水平出现了显著降低的情况,差异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高通量血透的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临床上三酰甘油以及血清β2-MG水平,在实际的对于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可以推广。
作者:杨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分析整体护理干预用于急诊急救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有效抢救时间为(78.6±12.45)min,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为(45.4±7.55)min,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6.7%,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急救护理中,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苏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库肯勃瘤(Krukenberg tumor)误诊漏诊的常见原因,为降低误诊、漏诊率提供对策。方法对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例原发于胃肠道的卵巢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包括就诊及胃肠镜检查资料等,归纳总结误诊原因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结果库肯勃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转移症状常常掩盖原发症状。接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思路狭窄,考虑局限,诊断缺乏专业性和警惕性是误诊主要原因。结论在全面详细的病史询问、细致规范的体格检查和常规B超检查基础上,必要时增加内镜检查、定位活检和针对性实验室检查可提高检出率,降低误诊率。
作者:高蔚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及分析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并探究相应的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行子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的非脱垂子宫患者80例,将其中50例子宫孕≤12周且无显著粘连的患者分为甲组,将30例子宫孕13~16周的患者分为乙组。观察和记录两组的手术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P<0.05)。结论对手术适应证阴式子宫切除术及并发症预防措施的合理掌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跃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时使用针刺配合中药辩证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周围性面瘫患者共115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3例对照组和62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中药辨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针刺配合中药辩证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太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检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患者镇痛治疗不同时间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PBMCs)中NLRP3炎性体[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天冬酶-1(caspase-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该炎性体在AGA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RT-PCR法检测100名健康查体者(对照组,C)和100例AGA患者(观察组,T)治疗前(D0)及应用药物治疗后第3天(D3)、第7天(D7)、第14(D14)天NLRP3炎性体mRNA表达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组内不同时间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一般生理指标及血生化指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IBM SPSS 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GA镇痛治疗不同时间观察组内比较,D0与D3相比,NLRP3 mRNA、ASC mRNA及csapase-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0与D7、D14相比,NLRP3 mRNA及csapase-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ASC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3与D7、D14相比,NLRP3 mRNA及csapase-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ASC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7与D14相比,NLR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apase-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P3炎性体在AGA患者镇痛治疗过程中表达水平异常,提示它们在AGA发病中参与了炎性反应过程,在炎症机制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丁焕发;王尚云;徐晓辰;刘淑娟;兰立强;韦涌涛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