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前检查在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秦宇兰

关键词:孕妇围产期保健, 定期产前检查, 高危妊娠,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前检查在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5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25例(采取非定期产前检查)和观察组25例(实施定期产前检查)两组,比较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高危妊娠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为2(8.24%),对照组产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为9(36.17%),观察组产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产前检查在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通过及时有效的产前检查对产妇是否存在高危妊娠情况进行早期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防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及减少产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确保母婴健康。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正文主体部分之“讨论”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科技资讯》期刊投稿要求及说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两种健康教育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积极作用。方法141例脑卒中患者依据健康教育模式差异分组,对比治疗依从性发生率与出院4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依从率95.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8%(P<0.05);观察组出院4个月后物质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较对照组理想(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可有效提升治疗依从性与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鲁娟娟;薛芬;和振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该文以一所三甲医院为评价对象,通过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专家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评价,并提出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的措施,为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借鉴。

    作者:杨春霞;李志山;刘静;陈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延续性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失调性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失调性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延续性健康教育。干预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分。结果出院8周时,MMSE 及WCST 等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脆弱性等功能失调性量表各条目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缓解功能失调性状况。

    作者:孟令霞;徐晓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放疗科护理管理SWOT分析

    由于放射治疗科患者病种复杂、治疗方式特殊,对护理队伍要求较高;因此放疗科护理管理工作一直以来是该科护理队伍建设和科室管理的重点。虽然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需求与护理现状的矛盾,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护患纠纷时有发生。对此,该文将借助SWOT分析法对放疗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科室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提出本科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劣势、威胁、机遇等因素,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尽量规避危险和威胁因素,借助发展机遇,努力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放疗科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作者:吴兆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在急诊科护理过程中对护理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方法该院急诊科从2013年7月开始正式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急诊科的护理情况,并在实施分层管理1年后进行比较。研究对象为该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在急诊科在职的护理人员,数量25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5~47岁之间,平均(33.62±6.49)岁。在职称上,主管护师3例,护士17例,护师5例。在学历上,本科15例,大专6例,中专4例。在该次研究中,需要比较在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前后在急诊科中的差错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医师满意度。在对满意度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均使用该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评分表的方法进行评价,满分均为10分。结果在急诊科中实施分层管理后,急诊科中的差错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医师满意度均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升,所有差异通过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后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急诊科中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管理的手段,可明显提升急诊科中的护理质量,对患者的正常治疗以及身体恢复均有着重要意义,有很高应用价值。

    作者:李颖;李晓英;安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品管圈对提升药学服务的效果观察

    目的:尝试在该院药学部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结合互联网+药学服务理念,提升药事服务质量。方法2016年1月起,率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尝试推行QCC活动,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结果通过QCC开展,提升了药学服务的质量。结论在药学人员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

    作者:彭昊帅;余茜;李广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本刊作者署名和单位的写作要求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加强精神病专科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12月上报医院内感染人数及全年使用抗菌药物1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上报医院感染患者151例,院内感染率为3.99%。2015年度出院患者3785例中,使用抗菌药物186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91%;使用抗菌药物共计10种,居前3位的依次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硝基呋喃类。其中治疗用药174例(93.54%),预防用药12例(6.45%),在药物分级方面,181例均使用非限制性药物,用药剂量、用药疗程等方面符合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在186例抗菌药物使用中,部分病例存在无指征用药、用药途径不当及用药疗程不足、病原学送检率过低等。结论该院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抗菌药物例使用率、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均符合有关规定,但在用药指征、途径、疗程、病原学送检率低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作者:盛永慧;张晓侠;周海英;高勇;陈建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综合效果分析

    目的:该文就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综合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该院儿科自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肺炎70例,依据患儿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儿35例。予以基础护理的患儿设为参照组,予以人性化护理的患儿设为研究组,后将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比对。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患儿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进行比对,研究组明显较高,与此同时,研究组患儿的住院天数和体温恢复时间同参照组进行比对,前者短于后者,其复发率同参照组进行比对可知,研究组患儿复发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差异正相关。结论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习盼盼;刘靖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医院健康体检人群120例,在不同抗凝剂、不同温度和检测时间采用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结果肝素钠、枸橼酸钠和EDTA-K2抗凝剂检测WBC和R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钠和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标本PLT计数显著低于EDTA-K2抗凝血标本(P<0.05)。25益室温保存下血标本WBC、RBC和PLT在30 min、2、4、6 h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益低温保存下血标本WBC、RBC在30 min、2 h、4 h、6 h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在30 min、2 h、4 h、6 h的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剂、温度和检测时间是影响外周血计数的重要因素,外周血细胞计数应该选择EDTA-K2抗凝剂、25益、6h小时内完成检测。

    作者:王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论文中医学名词术语的使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2013-2016年某医院放射科个人剂量及防护效果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及科室环境防护效果监测报告,对该院放射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常规监测法,对该院127名放射科工作人员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外照射个人剂量和科室放射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分析个人剂量变化情况及科室环境防护效果。结果该院集体有效剂量平均值为0.521mSv,集体年有效剂量平均值为46.46 mSv,年均有效剂量范围在0.551~5.853mSv之间,个人年均剂量在2mSv/a以下者为96.71%。个人剂量及科室环境辐射水平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且合格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该院放射科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符合相关规定标准,随着医疗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其环境防护效果逐年提升,但仍需持续改进管理方法,以大限度的保护工作人员健康,为其创作安全工作环境。

    作者:高越;李杨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基于内分泌科护理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作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自2014年1-12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策略实施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且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质量评分及差错事故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策略进行内分泌科住院患者护理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与事故问题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文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综述的写作格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产前检查在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产前检查在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5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25例(采取非定期产前检查)和观察组25例(实施定期产前检查)两组,比较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高危妊娠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为2(8.24%),对照组产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为9(36.17%),观察组产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产前检查在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通过及时有效的产前检查对产妇是否存在高危妊娠情况进行早期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防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及减少产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确保母婴健康。

    作者:秦宇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对公众无偿献血意愿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公众对无偿献血的意愿和需求,为采供血机构制订宣传和招募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分别设计针对单位和个人的A、B两种问卷调查表,向该市的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和12000名个人发放,包括已献过血的和从未献过血的,调查其已往献血的目的或不曾献血的原因及今后的献血意愿。结果大部分已献血单位的目的是“为完成指令性献血任务”,占71.4%;公众个人的献血目的以“为完成单位组织的献血任务”和“为他人奉献爱心、拯救生命”为主,分别占38.5%和37.7%。而许多单位不曾组织献血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忙抽不出献血时间”和“献血会影响本单位的正常工作”;公众个人不曾献血的原因主要是“献血可能影响本人身体健康”和“采血针穿刺时,怕痛”。结论已献过血的单位团体和个人,大部分仍会继续献血,而从未献过血的单位和个人献血意愿却不强,以观望者居多,有待针对性的宣传和动员。

    作者:单明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浅析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医疗纠纷档案管理指的是医疗机构在接待、调查以及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资料总和,是医疗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对于医院正确处理医疗纠纷,为医院和患者双方提供有效的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就当前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蔡厚伦;姜玉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