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近些年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们的心理压力。人们倘若通过有效的措施对心理压力进行释放,那么将不会对其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是,假使没有正确处理好心理压力,那么可能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进而对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抑郁症就是其中一种较为多见的心理障碍症状,在中医中虽并未出现确切的“抑郁症”的病名,但是在一些古籍内却有相关的记载。鉴于此,文章将从中医的角度上,对抑郁症进行分析,并指出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案。
作者:李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心理分析及护理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于本院进行子宫切除术的1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98例;调查并统计患者出现心理焦虑抑郁的原因,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结果以及抑郁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并分析子宫切除术患者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并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的心理担忧进行心理疏导可有效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此种护理方式也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概率,故具有临床研究推广价值。
作者:邱小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分析与手术入路选择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正确选择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和指导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颅底脊索瘤患者124例,观察本组患者临床影像学诊断情况、手术治疗效果,KPS(肿瘤患者生存功能状态评分)及治疗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X线、CT、MRI影像学诊断结果可高度明确肿瘤T1、T2影,临床医师根据病灶分布行相应的手术方式,其结果显示肿瘤全切率62.90%(78/124),次全切率32.26%(40/124),肿瘤没有全切除率4.84%(6/124);经治疗后本组患者KPS评分为(82.59±5.69)分,不良反应事件即视力下降、头痛、再次手术合计发生率12.10(16/124)。结论颅底脊索瘤的正确诊断分析与手术入路选择,可增强肿瘤病灶分布的明确率,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赵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成功率,检测喉罩(LMA)通气在急诊抢救中建立有效通气道的优越性与临床意义。方法对84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应用喉罩或气管内插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随机分为试验组(盲插喉罩组)与对照组(气管内插管组),观察2组在置管时间、置管次数情况。结果试验组盲探置管在1min内置管成功率、1次置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喉罩盲插置管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急救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本研究为比较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rinotecanpluscisplatin,IP)方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paclitaxelpluscisplatin,TP)方案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方法分析70例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IP和TP方案的主治疗。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客观反应率(responserate,RR)和不良反应。结果IP组RR68.6%,中位PFS为6.5个月;TP组RR60.0%,中位PFS为4.6个月,两组PF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但骨髓抑制无统计学差异(P>0.05),IP组腹泻发生率高于TP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方案二线治疗SCLC客观疗效与TP方案相当,但PFS优于TP组,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孙永臣;刘军;杨曦;韩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药物用法及用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每天10mg;阿托伐他汀,口服,每天20mg。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脏功能然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LDL-C、hs-CRP、FMD以及LVEF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hs-CRP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MD以及LVEF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有较好的疗效。瑞舒伐他汀降脂效果更加明显。两种药物治疗后预后均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付鑫;卢杰;张继红;陈红光;高俊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各种诱发因素引起颅脑动脉狭窄,产生一过性脑缺血,脑黑蒙,曾有脑卒中发症,网膜病变产生斑块形成,病变常累及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剥脱术是将颈动脉内膜起开并剥离增厚的内膜,而使血管再通的手术,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血管腔狭窄超过50%,对侧有阻塞性病灶、双侧动脉狭窄超过75%,缺血性脑卒中,降低其致残率,可有效解决脑血流。目前,在欧美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已成为动脉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的常规治疗方法,全美每年约15万人接受这种手术。欧美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两项大规模实验对照表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降低70%以上有症状狭窄和男性60%以上无症状狭窄患者中风的危险性,颈动脉狭窄70%以上的人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后,发生中风的比例比单纯药物预防下降了约2/3。术中积极、认真、有目地进行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手术要求高,是一种看似简单,实际隐藏极大风险的手术,熟练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3]。
作者:陈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化瘀利湿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8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中药方剂,观察组患者应用化瘀利湿方剂灌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经期腹痛、带下量多、附件包块、腰骶酸痛、子宫压痛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化瘀利湿中药灌肠,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且不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郝云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方法进行胸科手术麻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60例择期要进行胸科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的胸科手术患者的术中麻醉维持的方法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的方法进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5、10、15、25min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苏醒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术后5min时与对照组患者的无明显差异,而在术后10、15、25min时对照组患者的基础值比观察组患者的高,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苏醒的时间要较对照组患者的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科手术中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进行维持有助于血流动力学指标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使患者更容易苏醒。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以此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完善健康教育策略,以及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到我院住院的患者进行手术前、手术后及康复锻炼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术前健康教育主要是指护士在术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减少恐惧,达到佳的术前状态。术后及康复锻炼健康教育包括对家属如何来照顾患者,尤其是特定病的患者,做好保护牵引喂饭等工作。也包括对患者自身在身体和心里上积极配合治疗,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康复训练。收集患者信息做回顾性分析。结果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患者术前恐惧明显减少,手术效果比以往明显提高。家属也积极配合,把意外伤害做到小。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好转情况也明显上升,住院时间减少,病情恢复比以往更快。实践表明持续性实施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中患者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体现了护理人员自我价值。结论健康教育促进了患者的健康恢复,在临床护理应用中有着重要作用,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张英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管理对策。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安全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raden评分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raden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raden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诸多的风险,临床实施综合性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小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及观察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在胃癌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时期的80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包括TAC、MDA、GSH-Px及LPO进行分别检测与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期胃癌患者的四项指标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DA及LPO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血清TAC及GSH-Px则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并且观察组中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胃癌患者的四项指标检测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在胃癌患者中的变化较大,不同胃癌分期患者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认为其对胃癌的检测价值较高。
作者:陈艳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中的作用,降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促进小儿健康成长。方法选择在我院儿保门诊进行3个月体检的小儿,以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出生的561例为对照组,产前不予以干预,产后42d来我院体检时予以健康宣教;以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出生的535例为观察组,从母亲的孕期开始叮嘱孕妇要多晒太阳,对于缺钙的孕妇要补充钙剂和适当的维生素D以及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的宣教,倡导母乳喂养,在婴儿出生后半个月,无异常时即可补充维生素D,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多晒太阳等。结果对照组561例,检出颅软41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为7.31%。观察组535例,检出颅软10例,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为1.87%。结论针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原因,预先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有效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刘汝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宫颈癌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HPV-1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HPV高危病例200例,以基因捕获技术(HC2)对人乳头病毒(HPV-DNA)进行检测,并分析HPV感染及表达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共检出HPV感染61例,其中HPV-16型28例,HPV-18型2例,31例其他。经病理证实宫颈鳞癌19例, CINⅠ级20例,Ⅱ级19例,Ⅲ级3例。CC组的HPV-16显著高于正常组及CINⅠ、CINⅡ,HPV-18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IN组及正常组, P<0.05。CC及CIN易感性与HPV-16/18阳性率存在显示相关性(P<0.05),而正常组与HPV-16/18阳性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组织中HPV-16过度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鳞癌的发展密切相关,检测HPV-16有助于阐明宫颈癌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早期筛查并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秦莉;王桂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的一块瑰宝,中国医药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时至今日,作为其主导思想,阴阳五行的概念还处于相对模糊的状态,而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先天八卦与阴阳五行之间的联系,从先天八卦的角度入手,揭示其本源,还原其真相,从而使得大家对于阴阳五行及其运行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作者:孟建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判断小儿心电图T泼改变病因的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患者心电图T波低平以及倒置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器质性T波病变有46例,先天性心脏病有10例,心肌炎有24例,药物作用有3例,低血钾有5例,中毒有1例,心包炎有1例,心肌病有2例。功能性T波病变有14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有10例,惊慌以及过度换气有4例。结论小儿患者T波改变要联合心电图改变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沈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就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中所存误区以及护理干预所获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借助于自制饮食治疗调查表就60例患者饮食治疗所存误区进行评价和分析,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就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和评判。结果大约有45%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每天机体所需七大营养要素、每天盐食用量、水果食用量、蛋白质摄入量、食品交换表、膳食纤维食用、瓜子食用以及花生食用的认识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足和错误,通过健康护理干预的实施,相对于未实施之前而言,可使患者饮食治疗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治疗过程中所存误区相对比较多,借助于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的实施,可使患者能够有效地走出误区,使患者饮食治疗水平得到显著地提升。
作者:矫秀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在大鼠退变椎间盘中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根据不同的时间点获得椎间盘标本,腰段手术干预椎间盘为模型组,无手术干预腰椎间盘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模型组与对照组的椎间盘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进行定性、定位阳性检测,结果模型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第4周在椎间盘免疫组化切片中可以看到一些细胞具有HIF-1α表达,单因子表达细胞较少,细胞周围基质中可见散在阳性表达;第8周至第12周的模型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中HIF-1α表达在逐渐增加。结论HIF-1α表达增加和椎间盘退变的加剧呈正相关联系。
作者:杨凡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如何培养透析患者个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维持血液透析患者300例,根据患者日常活动调查记录及家属和责任护士对患者的评估及患者自我的评估,综合评价患者的个人社会价值观及社会回归状况。将其分为4个级别:1级98例,2级99例,3级103例,4级0例。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培养:1级0例,2级2例,3级:10例,4级:288例。结论心理因素与角色定位,自我形象紊乱与机体局部功能改变,治疗与病情的特殊性,情感需求与家庭关系,观念与社会支持功能是培养透析患者个人社会价值观的关键。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54例患有重型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环孢素A以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以及雄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以此为基础给予大剂量环磷酰胺进行治疗,持续治疗4d,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等观察项目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16(59.26%),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3(85.1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志华;阚庆龄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