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结节被膜受侵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

韩华;李建玲;常凤玲;杨丹丹;贾松峰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被膜受侵, 甲状腺微小癌,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被膜受侵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32例,共132个结节,均经超声检查,分析病灶超声显像特点,术前超声测量被膜受侵范围,分析被膜受侵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32个甲状腺结节均经病理证实,良性结节49个,恶性结节83个。83个甲状腺微小癌中,47个(57%)被膜受侵,36个(43%)被膜完整;49个甲状腺良性结节中,46个(94%)被膜完整,3个(6%)与被膜接触面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这一超声特征诊断甲状腺微小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93%。结论甲状腺被膜受侵在微小癌中并不罕见,一旦发现,鉴别诊断意义较大,其应用可以提高甲状腺微小癌检出率。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1例经手术证实的异位妊娠的声像图像表现。结果异位妊娠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52例,宫角2例,输卵管伞部6例;宫颈妊娠1例;破裂48例,未破裂13例。结论异位妊娠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掌握其特点可以进一步提高超声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牛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目的:分析讨论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以及降低剖宫产率应采取的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院(天等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剖宫产的孕妇在住院期间剖宫产手术指征(胎儿窘迫、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瘢痕子宫、羊水过少、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社会因素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资料显示,我院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其中的手术指征有胎位异常、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头盆不称等。结论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剖宫产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同时剖宫产率的升高还由于手术指征的放宽和社会因素;为减低剖宫产率,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医护人员医疗素质、加强优生优育的教育宣传、减少人为干预。

    作者:农青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医专业学生中医经典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的几点设想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做临床”,培养中医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是中医经典课程的关键任务,现在由于学生的扩招,以及临床见习和实习场地有限,也成为中医药院校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因此,根据现实情况,本文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为着眼点,设想从模拟临床、经验传承等方面探讨中医经典课程课程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望能对中医专业学生的培养尽绵薄之力。

    作者:肖碧跃;喻嵘;李鑫辉;李花;艾碧琛;易亚乔;刘娟;郜文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6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中治疗组和观察组各80例,治疗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观察组仅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观察组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治疗方法操作步骤简单,疗效好,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痛,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肖巧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某地区2013年度细菌耐药监测分析

    目的:总结西安市2013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征,为医药管理部门和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病原菌耐药监测数据。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度共分离出病原菌株19995株,革兰阴性菌12654株占63.29%,革兰阳性球菌5472株占27.37%,真菌821株占分离率的4.11%,革兰阳性杆菌及厌氧菌205株占1.03%;临床分离占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为53.49%,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75%和0.33%,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0.44%和1.9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分别为68.1%和46.8%。结论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耐药率与去年相比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耐药监测工作仍要继续进行下去,尤其对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MRSA、VRE、碳氢酶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要进行重点监测,且应与临床加强沟通,使得检验结果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作者:徐修礼;陈潇;郝晓柯;张利侠;雷金娥;耿燕;朱建伟;晋兴;孙明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常见输血反应的护理对策探析

    目的:为了更好地处理患者在输血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我们需要对输血反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两所血站2009年至2010年50例输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在输血过程中会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可知,其中一所血站的护理人员具备基本的输血护理知识,能够有意识地去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因此,这所血站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非常少;相反,另一所血站的护理人员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输血护理知识,在输血过程中难免会过于慌乱从而导致输血反应的发生。结论为了保证输血过程能够更好地进行,护理人员需要对输血护理技术进行系统的学习,从而大大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邢英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4例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分娩结局与新生儿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疼痛率、轻度疼痛率分别为30.77%、4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54%、28.8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有利于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且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吴慧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方法入选我院接受内镜胃息肉摘除术的患者372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86例。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后病情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有效的减少了临床护理的随意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确保了临床护理质量,促进了治疗的效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仪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食管癌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相关心脏事件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出现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182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及外周表浅静脉组,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心脏不良相关事件的比率以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的缓解情况。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患者在术后体位改变时出现心脏不良相关事件的比率高于外周表浅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患者术后经控制输液速度后,心脏相不良关事件缓解率高于外周表浅静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安置锁骨下深静脉置管与心脏不良事件有一定相关性,此类患者术后突然改变体位及输液过快会有快速心率失常的可能。术后护理应注意体位的护理、液体的管理,并加强心理护理,减少心脏不良相关事件的发生。

    作者:梁枫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37例行PPH治疗痔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PPH治疗痔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为PPH护理积累经验。方法收集37例行PPH的痔患者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合理、有效地术前术后护理,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治愈出院。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减少PPH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永红;谢亚丽;王启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生药学的教学改革初探

    在生药学教学过程中优化多媒体课件、重视生药标本教学、充分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等,并注重扩充实验课程项目、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理论及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殷丹;詹亚华;贾效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甲状腺结节被膜受侵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被膜受侵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32例,共132个结节,均经超声检查,分析病灶超声显像特点,术前超声测量被膜受侵范围,分析被膜受侵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32个甲状腺结节均经病理证实,良性结节49个,恶性结节83个。83个甲状腺微小癌中,47个(57%)被膜受侵,36个(43%)被膜完整;49个甲状腺良性结节中,46个(94%)被膜完整,3个(6%)与被膜接触面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这一超声特征诊断甲状腺微小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93%。结论甲状腺被膜受侵在微小癌中并不罕见,一旦发现,鉴别诊断意义较大,其应用可以提高甲状腺微小癌检出率。

    作者:韩华;李建玲;常凤玲;杨丹丹;贾松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心电监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时效分析

    目的: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应用心电监护的有效时间,提高监护水平进行理论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共计一年时间里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后,根据心律失常易发生的时间和时段选择性的进行心电监护。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后的心电监护的有效时间为2d内持续心电监护24h,2d后每天心电监测的时间段6:00~18:00,5d后为6:00~12:00。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易发时间、时段进行心电监护加强护理观察,可降低病死率、降低住院费用、避免因长时间心电监护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作者:郭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有关社区高血压治疗中联合应用降压药的若干思考

    高血压对于现代百姓来说,危害性是强的常见疾病之一。引起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高血压疾病。在治疗高血压上,人们发现可以通过治疗高血压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故治疗高血压需要联合应用降压药来治疗才可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陈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及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与糖皮质激素对照研究。方法74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7例;A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给予他克莫司治疗。结果A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高于B组,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24h尿蛋白定量含量显著低于同期B组,血清白蛋白显著高于同期B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他克莫司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优于糖皮质激素。

    作者:陈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高校水痘防控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索更行之有效的高校水痘防控策略。方法回顾某高校近年学生水痘的临床数据及描述性分析结果。结果该校近年水痘病例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本科新生为高发人群,是防控工作的重心。结论校医院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落实传染源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如消毒)、保护易感人群(如开设健康教育课、新生入学开展疫苗接种)等途径入手,确保水痘疫情的有效控制,保护大学生群体健康。

    作者:张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在本地区较为客观确切的发病率及其原因。方法收集本院3年间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738例,其中纳入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239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5.04%,将其发病率与各个实验中心所报道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本实验与各个实验中心所报道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比较明显偏低,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进展型卒中的发病率各个临床报道资料差异相当大,其关键是与各级统计单位级别的不同及纳入标准的差异和现阶段诊治及防治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相关。

    作者:郑锐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某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为了研究和探讨惠城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现状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本文选取了惠城区676例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①本次调查的676例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中,可以能够按照相关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规则治疗的患者592例,所占比例为87.57%,不能按照相关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规则治疗的患者84例,所占比例为12.43%;②在文化程度、是否有医疗保险、服药方式以及是否有医师上门随访等4个方面进行分组比较研究,这4个方面分组比较研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治疗依从性是影响惠城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我们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黄培生;赖晓宇;张东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60例心内科患者分成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分析2组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住院1周与2周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SQI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运用于心内科患者护理中,可以缓解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程兆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64例腔隙性脑梗死的TCD分析

    目的:分析64例腔隙性脑梗死TCD情况。方法选取经MRI或CT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均行TCD检测。结果TCD表现64例患者中23例血液缓慢供血不足,22例血速异常增高,19例血速正常。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引起血速异常增高的病因主要以高血压为主,TCD能够作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检查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