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全切除术中应用子宫动脉结扎术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陈勇;韩力

关键词:子宫血管的处理, 子宫切除, 卵巢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结扎术在子宫全切术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病例中不同子宫血管处理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分析通过将不同子宫血管处理的方式分为A、B两组。A组为子宫动脉结扎术组,B组为宫旁电凝子宫血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发热、住院天数以及术前、3个月、12个月、24个月性激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热、住院天数及排气时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有差异性(P<0.05)。术前两组比较性激素无差异性(P>0.05),术后A组3个月、12个月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升高,雌二醇下降与B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AB两组比较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及雌二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血管的处理方式对于卵巢功能的影响在近期有差异性,而在术后24个月卵巢功能无差异性。且子宫血管结扎术在子宫全切除术中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内科治疗早期急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早期急性胰腺炎症的患者7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综合内科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比较,将综合内科治疗方法用于早期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四肢骨折患者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研究

    对四肢骨折患者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进行探讨,不良反应包括止血效果不佳,肢体皮肤水疱、淤斑,止血带导致疼痛,止血带导致休克,止血带导致麻痹及肺栓塞,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黄永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MRU在梗阻性尿路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肾孟造影检查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MRU(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在梗阻性尿路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IVP即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梗阻性尿路疾病患者138例,均行MRU检查和IVP检查。结果 MRU检查结果中,输尿管结石检出率、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检出率、输尿管肿瘤检出率、输尿管炎性病变检出率、输尿管外源性压迫或侵犯检出率及疾病检出准确性、定位诊断准确性、定性诊断准确性均明显高于IVP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U是梗阻性尿路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其诊断价值明显高于IVP。

    作者:李胜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的临床发展概况

    镇痛药分为阿片类与非阿片类,其合理的应用,对于各种恶性病晚期患者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本文主要讲述了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镇痛药不良反应临床可见:便秘,恶心、呕吐,消化道溃疡,应用药物过量及中毒,血小板功能障碍,尿潴留,神经错乱及中枢神经毒性反应,滥用药物成瘾等,发挥镇痛药的治疗作用,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应得到临床工作者的认识和重视。

    作者:旋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加硝普钠进行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普钠联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23%,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硝普钠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的改善心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爱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雷公藤多苷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缬沙坦与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将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对照组(缬沙坦)和治疗组(缬沙坦结合雷公藤多苷)。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缬沙坦与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何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探讨中药治疗小儿肾炎性肾病综合征机制的作用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治疗小儿肾炎性肾病综合征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80例患有小儿肾炎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实验组服用西药同时加服中药进行治疗。在治疗24周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辅助治疗小儿肾炎性肾病综合征,使得皮质激素(GC)与外周血白细胞(GCR)的有效结合增加,疗效更优。

    作者:刘阳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及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患者36例,作为临床穿刺技巧和护理对策研究分析的对象,进行静脉内瘘患者的穿刺技巧及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2667次,穿刺成功2665次只有2次穿刺不成功,结论对于动静脉内瘘患者而言,采取有效合理的穿刺技巧与全面综合的护理对策,能够提升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阿莫西林胶囊的罕见不良反应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关文献,对阿莫西林胶囊的药品罕见不良反应进行整理综述和分析,供临床参考。临床应用阿莫西林胶囊时可出现剥脱性皮炎、全身药疹、血尿和蛋白尿、严重头晕耳鸣、失眠、牙龈出血、哮喘、头晕、皮肤瘙痒、轻度急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肠炎、偏盲等罕见不良反应。该药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也较多。临床医师合理规避用药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霍自香;廖胜斌;林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2200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结肠镜单人操作方法与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共2200例患者采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对其施行全结肠检查。结果在2200例患者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中,2111例到达回盲部,回盲部到达率为95.95%;1980例到达回肠末端,末端回肠到达率为90%。到达回盲部时间长30 min,短2 min;所有患者均无结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是一种安全、省时、省力、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的操作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述团;王文超;岳发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膀胱憩室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膀胱憩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膀胱憩室的病历资料,对其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8例患者共检出憩室22个,10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4例憩室内见结石,2例憩室内合并肿瘤,7例膀胱可见小梁小房形成,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尿潴留和前列腺肥大,8例有大量尿潴留且排尿后憩室无明显缩小,10例排尿后憩室略有缩小。结论膀胱壁的局限性囊袋状突起为膀胱憩室。临床上所见大多为后天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潴留,男性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肥大,有少数憩室内见结石,偶尔可见肿瘤。超声检查膀胱憩室,一要显示憩室的憩室口及憩室内有无其他占位性病变,二要对比排尿前后憩室腔的变化。膀胱憩室还要注意与盆腔肿物及输尿管囊肿进行鉴别。

    作者:刘艳;徐春;李剑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探讨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加中药熏蒸治疗,治疗组采用平衡针刺法加中药熏蒸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其临床总有效率为88.46%;普通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其临床总有效率为65.38%,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朝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中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及治疗后的舒适度评定。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率低于同期的对照组水平,血压波动明显优于同期的对照组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过程中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中的应用舒适护理可有效地减轻患者治疗中心率及血压的波动,提高舒适度,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真正意义,明显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方树权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某社区2010年~2014年老年人健康管理高危人群的结果统计分析

    目的:旨在了解吉林市丰满区泰山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高危人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方法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丰满区泰山街道7个社区老年人知情自愿且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一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健康体检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操作。结果2010年~2014丰满区泰山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高危人群血脂异常,BMI升高,空腹血糖受损,血压高值四项检出人数及分别占高危人群比率都有逐年上升趋势,且各年份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人健康管理高危人群中吸烟,饮酒检出人数及分别占总的高危人群比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且各年份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增强老年人健康体检意识,提前在社区进行高危因素的干预。

    作者:孙霄月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不同中医证型相关指标的比较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的不同中医证型的各实验室指标(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血气)的比较。方法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按中医证候分型,分为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痰蒙神窍等5型,分别对比各证型患者在治疗前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血气的水平,通过对比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AECOPD患者主要有痰热郁肺、痰浊阻肺和肺肾气虚三型,其中痰热郁肺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动脉血二氧化碳水平高于痰浊阻肺型,而痰浊阻型又高于肺肾气虚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主要表现为痰热郁肺、痰浊阻肺和肺肾气虚三种证型,痰热郁肺型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动脉血二氧化碳水平均高于其他两型患者,表明痰热郁肺型患者的炎性反应明显,更易引起高凝及二氧化碳的潴留。

    作者:李勇;黄振炎;卢育明;龙文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基于综合治疗干预措施对社区糖尿病足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干预措施对于社区糖尿病足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糖尿病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糖控制情况以及足部皮肤温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73%(51/55),对照组为61.82%(34/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8,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皮肤温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给予社区综合治疗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治疗疗效,控制血糖的同时有效缓解糖尿病足的疾病进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燕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脑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预防VD的发生。方法收集我科3年来收治的VD患者共8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饮酒史均与VD发病相关,早期监控和治疗可控性的血管性因素有助于防止VD的发生。脑萎缩、脑白质疏松为VD的主要影象学改变,大灶脑梗死的痴呆发生率高。结论防治血管性痴呆,主要是防治危险因素及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早期诊治,进行有效干预,可延缓和预防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作者:田杨;李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鼻胆引流管(ENBD)联合奥曲肽泵入预防EST术后胰腺炎8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胆引流管(ENBD)联合奥曲肽泵入预防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后胰腺炎作用。方法随机收集本院于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80例行EST术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行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奥曲肽治疗的基础上给予ENB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胰腺炎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ST术后应用ENBD联合奥曲肽泵入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且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伊永富;唐彬;唐家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利用磁共振波谱评价左卡尼汀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疗效

    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左卡尼汀是一种内源性物质,通过促进脂质代谢及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机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磁共振波谱为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在分子水平无创动态观察活体内代谢、生物化学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一项技术,可以通过观察NAA、Cho、Cr、Lac、Lip、NAA/Cr、Cho/Cr、Cho/NAA,和rNAA、rCho、rCr以及Cho/Cr-n了解脑组织缺血性程度、范围及药物治疗作用。是否能通过观察磁共振波谱各项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左卡尼汀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理论上可行,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陈燕;李光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头静脉桡动脉内瘘重建术12例

    目的:观察头静脉桡动脉内瘘(AVF)重建术的效果。方法1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伴AVF血栓形成的患者。首次建立AVF全部采用的是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使用时间6~48个月。再次手术采用患肢前臂近心端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重建AVF。结果12例手术全部一次性成功,随访6~48个月。内瘘使用良好。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重建手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好。

    作者:廖运宏;张卓杰;李川平;郎学聪;罗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