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贵鑫
目的:探讨经大肠镜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187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87例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所纳入的患者的资料填写调查量表,调查量表由经培训的专人填写。结果采用高频电热活检钳凝除68枚小型息肉,采用分次切除法对24枚息肉进行切除,采用高频电圈套一次切除172枚息肉。手术结束后,有2例出血,但经治疗后出血止住,其他患者术后未出现肠道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大肠息肉患者采用高频电切法治疗可有效根治息肉,治愈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雨静 刊期: 2016年第29期
随着我国医疗政策不断改善和完善,医疗行业呈现在互相竞争的同时,又彼此共存的状态,而人力资源则是医疗行业竞争的本质所在,因此,针对公立医院而言,通过柔性战略视角下对其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佩佩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以某地5所高职院校的1000名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分析的办法,了解大学生的人格、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超过60%的高职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高职学生与国内大学生常模差异显著;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情绪稳定性、开明性成正比例关系。与外向性、责任心、随和性,呈负相关。与社会支持总分、各维度呈负相关。结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不容乐观,需要加大社会支持的力量,塑造健康的人格,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满足高职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晓云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2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疾病疗效的变化。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的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的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5.02±3.42)分和(31.54±4.40)分,观察组的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0.13±2.91)分和(42.27±3.83)分,两组护理干预后的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疾病有效氯为96.2%,对照组疾病有效率为80.8%,两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疾病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可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丽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质量评价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各科室100例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在护理管理模式中,对照组护理人员使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常规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质量评价管理模式进行干预。管理后,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后中医护理管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4.0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采用护理质量评价管理模式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尽管存在诸多输血风险,输血仍旧是临床医疗救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治疗手段。为此,临床上对病人进行输血治疗时,必须加强对输血管理的重视,并要积极开展对输血风险因素的预测与分析,大限度地降低临床输血风险,确保输血安全。该文主要对引发输血风险的因素以及输血管理的有效对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作者:廖新华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北京市门头沟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的情况,分析该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方法收集北京市门头沟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1-2015年的上转患者人次数和综合医院下转患者人次数,计算该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率和综合医院下转率,比较5年该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率和综合医院下转率的变化。结果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该区上转病人数分别为11048人次、12433人次、17872人次、23476人次、24946人次,而下转病人数分别是541人次、551人次、1027人次、293人次、58人次。双向转诊比值在2015年达到430.1。结论目前该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处于相对单向流动状态,双向转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政策引导与管理,加强医疗信息共享,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居民宣传,加强医疗保险在双向转诊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地位,确保其初级卫生保健的作用。
作者:赵树勋;王建利 刊期: 2016年第29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医院管理实习生的留用考核是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招聘的关键环节。由于缺乏有效的量化考核标准,目前的考核方式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该文拟引入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探讨如何以更加量化的方式对管理实习生进行考核,以期提高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招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作者:桂德权;刘晶;李思茹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研究运用“三强训练法”提高中医研究生医学英语水平。方法第一学期强化医学英语词汇,熟练掌握一万医学单词,掌握医学英语词根、前缀、后缀。第二学期大量阅读国外文献、原著,训练运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三学期在临床实习时使用英语查房、交班,掌握临床英语的运用,显著提高研究生科研、临床水平。结果试验组研究生医学英语两组掌握词汇量比较,试验组掌握词汇量平均6200个,明显多于照组的110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强训练法”能够显著提高中医研究生医学英语的词汇量。
作者:张玉峰;叶坤英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根据《卫办医政发38号文》及抗菌药物及《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对该院2015年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查该院2015年剖宫产手术病例500份,对其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选药不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疗程过长等。结论加强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监护制度,避免或减少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
作者:周鹏;付海申;宋沛然 刊期: 2016年第29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该文从心理、生活、疾病、用药健康教育以及提高自我护理能力5个方面,对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做一简要概述,用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继而分析评价健康教育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佳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对康复效果及抑郁、焦虑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从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性抽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l,BI)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量表评定患者康复效果,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17项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及焦虑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GQOLI-74评分、BI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NIHSS视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焦虑、抑郁等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用聘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中冠心病患者的疼痛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重症监护室中冠心病患者80例,收取时间为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并将重症监护室中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疼痛发作次数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77.50%),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8.27±1.23)d、住院总费用(13458.24±145.78)元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中冠心病患者的疼痛护理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在实施血液平行筛查过程中,分析核酸检测以及酶免检测在血液筛查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6年6月血站检验科献血者的血液样品39236份标本作为该次实验对象;针对所有献血者的血液样品,分别开展ELISA检测以及NAT检测,在实施ELISA检测的过程中,检测项目主要体现为HBsAg检测、抗-HIV检测以及抗-HCV检测等。对终的临床检测结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在所有标本中,NAT检测阳性率达到0.56%;ELISA检测阳性率达到了0.51%;NAT以及ELISA检测阳性率为0.40%;ELISA检测阴性,NAT检测阳性率为0.16%。终对鉴别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属于HBV-DNA的患者27例,属于HCV-RNA的患者2例;属于NAT阴性ELISA阳性的标本共包括42份,所占比例为0.11%;针对ELISA双试剂检测阳性同NAT阳性分析发现,阳性符合率达到了78.9%;HBsAg同NAT阳性符合率为80.3%;抗-HCV同NAT阳性符合率为66%;抗-HIV双试剂阳性同NAT阳性率符合率达到了100%。结论在实施血液平行筛查过程中,有效选择NAT方法以及ELISA方法,能够有效发挥防漏互补的特点,可以将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窗口期有效缩短,针对血液安全做出有效保障,针对血液平行筛查的安全性做出有效保证。
作者:李玉泉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比较3种检验女性常见阴道感染的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采集432例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用白带常规镜检和预成酶谱五项联合检测法检测阴道感染情况。结果白带常规镜检,432例受检者中,阴道清洁度Ⅰ~Ⅱ度133例,Ⅲ~Ⅳ度299例,检出滴虫性阴道炎33例,外阴念珠菌病99例,细菌性阴道病104例,混合感染3例。预成酶谱五项联合检测,432例受检者中,细菌性阴道病130例,需氧菌阴道炎52例,混合感染5例。白带常规镜检+预成酶谱五项联合检测检出滴虫性阴道炎33例,外阴念珠菌病99例,细菌性阴道病104例,混合感染24例。结论白带常规镜检结合预成酶谱五项联合检测法准确性高,检出率高,可以指导临床有效地针对病原体进行对症治疗。
作者:王乃华;李文昌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对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进行调查研究,为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期间到该院接受中医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1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到该院接受西医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生存质量、后遗症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比对照组复发率低,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且研究组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患者明显比研究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都有显著提高,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较研究组差。研究组患者后遗症情况较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长慧;崔光豪;王艳萍 刊期: 2016年第29期
在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护理带教的整个过程中,带教教师肩负着传授临床知识,提升护生实践水平与职业素养的艰巨任务。临床带教教师的选拔与基本条件应坚持严格的标准。规范化临床带教管理模式应建立临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设计科学的消化科临床带教大纲。并注重规范化的礼仪教育方法。护生学习结束,医院自行编制对带教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问卷,由学生对医院中带教教师的科研水平与教学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实践证明,在儿童医院采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之后,能够大大地有利于对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组织带教老师进行综合培训是实现教学水平提升的主要措施。通过实施规范化的临床护理带教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团队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全部实习护生的临床实践水平与护理方面的理论水平,是增强临床教学能力的适宜措施。
作者:高志华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接收的实习护生50名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实习护生均自愿配合该次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名。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培训,研究组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除了实施常规教学外,还加用护理安全教育。培训结束后两组实习护生均进行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记录考核成绩,并观察记录在实际操作中两组发生的不良事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91.52±6.49)分、(96.32±1.47)分,对照组则±次为(81.32±4.26)分、(79.85±6.54)分,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际操作中1名实习护生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则有8名实习护生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教育应用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成绩,而且可减少实际操作中的不良事件,值得借鉴。
作者:袁庆;张苗;崔宏冰 刊期: 2016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