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红
目的:观察并探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帕金森治疗的患者66例,电脑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使用左旋多巴,B组在使用左旋多巴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普拉克索。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的评分中,A组治疗前后变化不大,B组评分有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1%,与B组的18.18%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使用左旋多巴的传统药物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左旋多巴和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的临床效果更佳,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勇;黄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常规方法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高血压相关疾病认知评分为(82.87±7.98)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90%戒烟戒酒、86%能够合理饮食、80%自觉运动,98.7%能够遵医用药、97.3%能够定期复查,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健康教育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崔姬荣;黄永烽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或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对肺癌局部肿块的灭活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我科共收治28例肺癌患者。所有肿瘤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腺癌或鳞癌,分化程度不一。16例患者中均接受过系统放化疗,其中2例不能耐受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3例为放化疗后原位复发,1例疗效评估差。22例患者直接行介入化疗及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对8例患者均先经支气管动脉行病灶滋养动脉灌注化疗或TACE,术后3~7d给予CT引导下RFA治疗,术后1个月增强CT扫描及相关肿瘤标志物行疗效评价,如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或复发征象则再次行动脉灌注化疗或TACE+RFA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期影像随访至本研究结束。结果28例患者均接受4~6次动脉化疗或TACE+RFA联合治疗1~3次,第1次联合治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征象;后按疗程拟行相关方案化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残存肿瘤组织缩小,甚至消失,未见残存或复发征象。结论动脉化疗或TACE+RFA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灭活肺癌局部病灶,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于长期随访。
作者:郭俊;王海江;尹永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检索并统计分析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文献,分析其治疗方法以及治疗规律。结果关于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文献总共3721篇,文献中主要研究的中医治疗方法,包含内治和外治,使用频次多的药方是香砂六君子汤。结论掌握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明确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用药规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让中医治疗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作者:陈元野;陈元穆;杨彦革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100例,在患儿家长知情且同意的基础上,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调节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同时配合加强消毒工作、调节饮食等辅助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思密达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经临床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8.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临床治疗后其大便次数评分和大便性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具有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苏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药学服务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实行药学服务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治疗评估,统计其用药依从性变化和哮喘控制程度。结果干预组干预后1个月和6个月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分别为68.33%和61.6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后1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6个月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干预后1个月和6个月ACT得分均比干预前增高, P<0.01。两组在出院后6个月ACT得分有差异(P<0.01)。结论开展药学服务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长期用药依从性和哮喘控制率。
作者:谢宁;沈毅;唐扣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对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的临床情况,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愈合时间均显著偏少,差异(P<0.05);但是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转阴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彬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护理中采用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加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以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产后出血护理中采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雪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1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3次过敏性皮炎的护理与分析,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左上肢骨肿瘤患者PICC穿刺处皮肤给予针对性的皮肤护理及抗过敏治疗。结果该患者PICC穿刺处皮肤过敏症状缓解。结论PICC致过敏性皮炎是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加强全身抗过敏治疗,局部皮肤护理及选择合适的敷料,可有效减轻及预防皮炎的发生。
作者:陈丽君;陈伟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2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预后效果及其影响涉及因素,为寻求有效治疗方法和规范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采集临邑中医院2000年~2013年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预后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Ⅰ期患者5例其中3例生存时间超过60个月,Ⅱ、Ⅲ、Ⅳ期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48、37、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手术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6个月,手术联合化疗者平均时间为43个月,手术联合免疫疗法患者平均时间为47个月,手术联合化疗及免疫疗法平均生存时间为5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姜国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产科的新生儿资料,从中随机抽取1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为对照组;另随机抽取同期的1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为实验组。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对照组的助产士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能训练,而实验组的助产士在助产之前接受过助产的专业技能训练,分析两组出现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概率。结果实验组经过干预护理后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概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的助产士进行助产技能的专业训练能够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概率,加强助产的专业技能训练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出现。
作者:汪宇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戒毒康复期是预防复吸的关键阶段,但康复戒毒在我国正处于摸索期,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统一的戒毒方案。本文通过剖析患者复吸的心理原因,分成四个类型,在康复期中引入行为疗法,阐述行为疗法的优势,提出使用套餐式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类戒毒的建议。
作者:戴丽;江景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传染科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下工作的群体,危险性高。长期处于特殊环境氛围,在各种传染病的救治抢救中,承担着较大的精神压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但要有高度的防护意识,职业防护能力,还要防止自身感染。由于护理人员匮乏,干的多回报少,护理工作强度大,医院对护理质量要求提高,使护士在工作中压力大,加重了她们的心理负担。
作者:朱海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坠床和跌倒事件进行分析,探讨住院患者发生坠床和跌倒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全院上报的13例坠床和跌倒不良事件及原因。结果发生坠床3例占23%,跌倒10例占77%;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0例占77%。坠床和跌倒不良事件与患者年龄、原发疾病、服用药物、环境因素有相应的关系。结论加强护士风险评估的培训学习,严格落实高危患者的防范措施,有效预防住院患者坠床和跌倒事件的发生。
作者:夏玲玉;宋慧琴;李俊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免疫营养治疗重症肺部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6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病例,对照组采用标准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谷氨酰胺与生长激素免疫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ALB、TNF-α、IL-6、IgG、CRP、PAB变化情况与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ALB、TNF-α、IL-6、IgG、CRP、PAB指标的改善轻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谷氨酰胺与生长激素营养支持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肺部感染症状,对感染进行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国锋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ICU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ICU住院部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前瞻性研究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ICU住院部5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病原菌构成比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性与使用强度的相关性情况。结果研究组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肺炎克雷伯菌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耐药率比对照组低,菌株使用强度与耐药性呈正相关情况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密切关系,医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有效监测,以扼制细菌耐药性升高。
作者:李延志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对应用心理康复护理模式对接受全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全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5例。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加用心理康复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全喉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心理康复护理模式对接受全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滕艳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选择在我院急诊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持续到术后14d。观察两组神经功能评分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4d的有效率都为100.0%。术后14d经过评定,治疗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有很好的效果,而术前和术后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巴桑代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与硬膜外经腹卵巢手术麻醉和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新斯的明术后镇痛效果。方法60例卵巢手术患者,年龄16~48岁,体质量47~83kg,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B两组各30例。L2~3硬膜外穿刺成功,A组注入0.75%布比卡因4mL, B组注入1%利多卡因4mL,各加入20μg肾上腺素作为实验量,B组用腰穿针顺硬膜外穿刺针入蛛网膜下腔,注入布比卡因15mg,然后各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cm,A组硬膜外注入局麻混合液初量,A、B组术中酌情注入追加量,维持阻滞平面。观察比较两组局麻药用量、血液动力学变化、感觉、运动阻滞和不良反应以及术后当VAS评分≥3分,硬膜外注入A组:布比卡因15mg或B组:左旋布比卡因15mg各复合新斯的明2μg/kg。术后记录活动时镇痛强度、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硬膜外预注0.75%布比卡因4mL再置入硬膜外导管注入局麻药有血液动力学变化较轻(P<0.05)和不良反应轻,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皆较完善,肌松满意。术后VA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注药后痛觉比较明显(VAS评分≥3分)时间:A组(711±128)min、B组(743±143)min(P>0.05)。结论置管前注入0.75%布比卡因4mL硬膜外阻滞卵巢手术的麻醉血液动力学较稳定,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并能达到腰麻较完善的麻醉效果。两组复合新斯的明有明显镇痛作用而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丰顺;王艳;陆惠元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通过调查儿童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探讨如何安全使用本类药品,保证儿童患者用药准确合理、安全、有效。方法问卷调查结合处方分析法对儿童患者的用药,用药常识,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调查曾经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的患者共977例,大多数儿童患者家长没有用药常识,33%的患儿家长愿意选择价格较高或者进口的药品,29%的患者家长会留意药品的商品名和通用名;51%的患儿服药依从性好,基本遵医嘱服药,29%患者因为害怕不良反应较多而停药,患者家长有时会忘记给药。结论儿童患者及其家长存在第二类精神药品用药常识不足,仍然需要药师指导,并通过合理的用药教育提高服药依从性。
作者:邓思韵;杨樱;王钰琦;喻丽元;何小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